“家长三分气,孩子七分伤”,别让孩子成为“踢猫效应”的受害者
文|育儿喇叭花(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01▬
▌ 什么是“踢猫效应”?
人在产生坏脾气的情况下,不自觉地就会寻找弱于自己的对象进行发泄,形成一种不良情绪的传染,这种传染会产生连锁反应,一般会沿着社会关系的强弱程度来进行传递,这样的传递是极其病态的。
其实在现代社会的交往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丈夫把脾气发泄给妻子,母亲把孩子当成出气筒,而孩子心里的糟糕情绪无处发泄,就会和父母产生隔阂,更严重的甚至早早就形成了恃强凌弱的性格。
校园霸凌就是一个常见的例子,在对校园霸凌事件的统计中,得到以下的结论:
■ 男孩和女孩都可能会做出霸凌行为。
■ 一般来说,在霸凌事件中,受欺负的都是在校园中处于弱势的群体。
■ 被霸凌的时间长了,要么成为霸凌事件的一份子,要么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
孩子为什么会产生糟糕情绪,为什么会把这些情绪带到学校,发泄给比他更弱的孩子,这是每一位家长都需要关心的问题。
▬02▬
▌ 为什么坏脾气总要留给孩子?
①对孩子发脾气的背后,其实是焦虑。
作为母亲,经常会有这样的担忧,担心自己的孩子作业完不成,影响学习成绩,进而影响到未来的学业,甚至在妈妈的想象中,一次作业完不成,未来的生活也成了难题。
很多家长因此在孩子不写作业的时候,对孩子大发脾气,这一切的源头是对孩子的爱,但终点却成了无端的责骂。
②所谓的“自尊心”被伤到,就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每个人都有一定程度的“自恋”,都认为自己是站在道理这边的,有时当妈妈给孩子辅导作业时,孩子没有听懂妈妈的讲解,一些妈妈就会非常崩溃,心想:“我这么用心地在教你,你还听不懂,这不是说明我教的差嘛。”
这个时候,父母很轻易地就会对孩子发脾气,将这些难题全都抛给孩子。
③对自己的家人、孩子发脾气,其实是“恃宠而骄”。
当产生负面情绪时,每个人都需要找到合理的释放渠道,一些人通过健身来进行发泄,而更多的人则是选择了直接的发泄,而发泄的对象一定是不会和自己“一般见识”的人。
这种时候,作为家长,通常的表现就是:丈夫把工作的压力发泄给妻子,母亲把情绪宣泄在孩子身上。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争吵很快就会得到平息,但实际上,孩子的心里却蒙上了一层阴影。
儿童教育家多蒙茜·洛·诺尔特在《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提到:“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孩子未来会成为怎样的人,取决于家长给他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03▬
▌ 过度发脾气,孩子会受到这些影响:
俗话说:家长三分脾气,孩子七分损害。
过度发泄坏脾气造成的后果,一定是会有的,只是在于程度的多少。
①轻度后果:叛逆消沉、性格多疑。
张琳从小就被自己的妈妈打骂,只要自己哪里做得不对,迎接自己的必定是一顿暴脾气。张琳妈妈从前看过“虎妈狼爸”的故事,觉得教育孩子,一定不能手软,所谓“棍棒之下出孝子”。
张琳在长大后却没有妈妈想象中的那么“孝顺”,她去到很远的地方上学,对于父母的话,也当成耳边风,巴不得早点脱离他们的掌控。
②中度后果:脾气暴躁、为人苛刻。
这一点其实表现在孩子成年之后,但很多家长始终把孩子脾气坏,归结为脱离了自己的掌控,“在外面学坏了”。
其实孩子三观的形成都是在成年以前,作为家长,有责任引导孩子拥有正确的三观,避免孩子走上歧途。
③重度后果:严重抑郁、心理变态
近年来,未成年人的犯罪率越来越高,多数是属于激情犯罪,而一部分未成年人,则会出现病态的故意犯罪行为。父母从小对孩子过度发脾气,孩子失去了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并且极其容易养成暴躁、易怒的心理状态。
柏拉图曾说:人心可分为二,一部较善,一部较恶。
在家庭的教育中,父母应该将孩子向“善”的方向引导,而要避免把自己过度的坏脾气暴露给孩子,让他受到影响,走向“恶”的道路。
▬04▬
▌ 适度发脾气,有助于双方的互相理解
过度地发脾气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但只要懂得把握程度,那么“坏脾气”反而会有助于自己和孩子之间的互相理解。
那么如何把握发脾气的程度呢?
①要学会反省自己。
发了一个脾气之后,当自己的心态平稳下来,就要学会去反思,自己为什么会生气?生气的原因是来自自己,还是来自孩子。
如果是自己的问题,那么就不要把脾气撒在孩子身上,如果是孩子的问题,就要进一步思考,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设身处地的想一下,自己的脾气会给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②学会体会孩子的感受。
孩子的行为大半都来自于对父母的模仿,缺乏对是非对错的判断,因此当孩子犯错时,责怪孩子永远不是好的选择。应该想一想孩子为什么会犯错,比如当他不想写作业时,及时了解他为什么对作业有排斥感,找到原因才能够更有效地引导孩子。
③善于使用鼓励、肯定的言语。
得到父母的认同,会让孩子小小的心灵里,埋下一颗希望的种子,他的行为也会从无意识,过渡到想要得到父母的肯定。
正向的引导,是对孩子最好的指引。
当孩子自己学会走路时对他进行表扬,当他拿到自己的第一张成绩单时,也要及时地给予肯定,这样下一次孩子就会为了得到认同,而表现得更好。习惯成自然,对于孩子的引导,是任重道远的。
孩子不是父母用来发泄的出气筒,经常受到家长的责骂,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极为不利的。拒绝“踢猫效应”是对孩子起码的尊重。
今日互动话题:你经常对孩子发脾气吗?发完脾气后你是否会进行反思?你是否曾经无意识执行过“踢猫效应”?欢迎下方留言交流。
————————————
育儿喇叭花,做您育儿路上最贴心的解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