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拒绝一个孩子的渴望?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十年前,我拿着新买的单反相机在海边拍照。
忽然,一个约三四岁的小男孩饶有兴趣地看着我的相机,一脸渴望地说:“你能把照相机送给我吗?”
我那时有一瞬间束手无策,因为这小男孩眼中冒着星光,实在让人不忍拒绝。
我想了一下,还是老实地说:“很抱歉,我不能送给你。这个照相机是我新买的。不过,我可以给你拍一张照片。”我尽量让声音听上去亲切友好。
他生气地跺了脚,直接说:“不要!”
他妈妈在一旁训斥了他,告诉他不要和陌生人要东西。他委屈地扁着嘴,抽泣地被妈妈牵走了。
我现在还记得他失望、受伤的样子。
孩子渴望得到一个有趣的东西又有什么错呢?我该怎么拒绝他,才能让他不那么伤心呢?为此,我当时还思考过一阵子。
我把这件事情告诉我了我一位女友,她声称自己是被“拒绝”着长大的孩子。她从小对物品非常感兴趣,由于胆子大,曾向无数人要过东西。
虽然后来她逐渐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没有无缘无故的赠送。但是在长大之前,她清晰地记得她的渴望。
她说我这种拒绝还算是客气的,她总结了很多拒绝,比这个伤人的多着呢:
最让人伤心的是,身为孩子的她问人要一样东西时,别人置之不理。这让她觉得自己非常可笑。
第二让人伤心的是,别人嘲笑般的拒绝,那让她觉得自己永远不可能拥有这个东西了。
第三让人难受的是,别人严肃地直接拒绝,那让她觉得自己太唐突了,太没礼貌了。
最后一种让她好受一点的是,别人无期限的许诺给她。这虽然不会实现,但让她觉得别人懂她,而且给了她一个希望。这些别人许诺但没有实现的东西,最后她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
女友的这些总结很真实,却并没有解决我的问题。
很久以后,我看到《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的作者海姆·G·吉诺特分享的一个故事:
许多年前,他去参观阿拉斯加的一所因纽特人的小学,他给孩子们吹口风琴。当他吹完后,一个孩子站起来,走到他面前说:“我想要你的口琴。”
他原本可以这样回答:“不,我不能给你我的口风琴,我只有这一个口风琴,我自己也需要它,而且这是我哥哥送给我的。”如果他这样回答,孩子可能会觉得遭到拒绝,愉快的节日情绪可能会被破坏。
于是他没有这样说,而是同意在想象中他可以给孩子现实中无法送给他的东西,他说:“我多么希望我有一个口风琴可以送给你啊!”
另一个孩子走过来提了同样的要求,于是他回答说:“我多么希望我有两个口琴可以送啊!”
最后,所有二十六个孩子都过来了,他只有不断地增加数字,最后一句话是“我多希望我有二十六个口风琴,送给你们每人一个。”
这好像变成了一个孩子们都玩得很开心的游戏。
为何吉诺特先生并未给予孩子们口风琴,孩子们却仍然如此开心呢?
经过思索后,我认为吉诺特先生委婉的拒绝有两层含义:
一是理解了孩子想要口风琴的渴望,由于理解,他承认孩子们可以有想要口风琴这个愿望;
二是虽然不能实现孩子们这个渴望,但是他语气里含有遗憾,他说多么想帮孩子们实现啊,这种遗憾让孩子们也感受到了。
这种委婉、不伤害孩子们的方式让我如梦初醒,如果我当初对小男孩说:“我多么想我有一个照相机送给你啊!”那他会不会没那么难受呢?
或许这种拒绝方法不是万能的,但是我觉得至少让孩子们觉得自己被听到了、被看到了,还被理解了。
正如我们大人一样。当我们发表了一个观点,不管对方认不认同我的观点,只要他真诚地说一句:“我理解你为什么那么说。”
还有比这句理解更抚慰人心的话语吗?即便最后他否定了我的观点,我也不会认为自己提出的观点可笑、无理。
这就是理解的意义和价值。
现在我面对孩子们提出一些请求时,如果不能满足他,我会先去理解他。
其实,有时候孩子并不是想要一件物品,他们想要的是大人的一种态度。那种态度,让幼小的他们去辨认:“眼前的人是否爱我。”
所以我们不要直接拒绝、直接否认孩子的渴望,更不要告诉他们“你们的想要”有多么奇怪、搞笑、无趣等等,这等于在他们心中播种了“不爱他们”的种子。
在现场,我会分下面五个步骤引导孩子:
一是承认孩子的渴望如果孩子很想要一件物品,我会说妈妈知道你很喜欢这个东西,我也很喜欢,这是个多么迷人的小东西啊!
二是万能金句我会体察孩子的情绪,说妈妈多么想现在能买下来给你啊。
三是说明理由如果不能满足孩子,我会简单说明我们事先有购物清单,并没有列这件物品在里面;或是你现在的红豆不够哦(我们购物有一个红豆制度);或是这个是别人的东西,他有权利不分享。
四是可实现理由如果这件物品是可以实现的,我会说等你红豆够了、等节假日或者你一个月后还想要这件物品的时候,我会把它放到你的心愿清单里。
如果这件物品是不可实现的,或者依赖别人的态度或施舍的,我会说虽然很遗憾我们不能获得这件东西,但是妈妈知道你这一刻非常想要得到它。我很理解你的感受,妈妈也有这样的时候。如果不能得到一件东西,我会很难过。不过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我们不能拥有,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拥有其他好的东西对不对?
五是转移注意力或寻找替代方案为了不影响他人,转移注意力也是好办法。
我一般会说给你们拍个合照吧,或者我们回去把它画下来,让以后的你知道你曾遇到这么一个好东西呢!或者我们可以做一个一模一样或者更好吗?我们回去一起努力好不好?
做完这五步后,即便孩子还会哭闹、还会流泪,但他心中不会有伤口,不会有遗憾。
在现场不适合长篇大论讲道理,孩子也听不进去。但是在离开现场后,在日常生活中,我会温柔地告诉他们不要和陌生人索取东西、每个人对自己的物体都有处置的权利、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等等大道理。
这些大道理再配上一些让孩子容易明白的小故事,那么孩子会逐渐明白故事中的深意。
最后,希望每一个拥有渴望、拥有期待、拥有憧憬的孩子,都能被温柔对待!
相关文章
- 如何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 孩子习惯性一个人呆着,拒绝交朋友?4招帮孩子打破交际的屏障
- 养娃日记(第18篇):孩子的这个问题,我给了一个错误的答案
- 如何养育一个乐观的孩子?一个视频给出了答案,网友:这么简单?
- 当孩子想要一个价格高昂的玩具,你是一口答应还是拒绝?
- 我们离一个失败的家长还有多远?问问你的孩子,他们的答案很精彩
- 父母偏爱,会给孩子多的家庭造成什么影响?一个故事告诉你答案
- 生一个孩子掉一颗牙,孕期拒绝牙周病
- 听障孩子拒绝戴助听器怎么办?
- 孩子偷东西了,是打是骂还是当作没看见?这是我听过最妥善的答案
- 孩子几岁学习素描系统知识技法,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 孩子听到打针就哭闹?也许一个夹子就能解决掉
- 孩子的耳朵一个耳朵100,一个耳朵80,有没有耳道式的助听器?
- 孩子被欺负怎么处置才合适,标准答案是啥?听听李玫瑾教授怎么说
- “你为什么不能做一个听话的乖孩子”:有多少父母说过
- 为了要孩子各种办法都试了,没用,最后听了医生一个建议后怀上了
- 为什么要让男孩子做家务?这位妈妈的回答,是世界上最动听的答案
- 养一个“听话”的乖孩子,是你教育最大的失败
- 培养一个不听话的自闭症孩子真的太太太太太太太容易了!| 深度学习营
- 如何培养0~3岁孩子的社交能力?这是我听过的最好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