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你打过你的孩子吗?

2019-12-01 09:26:03孕产
“你家孩子今年几岁啦?皮不皮呀?”“刚上学,可太皮了,三天不打上房揭瓦那种!”……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孩子动手已经成为部分父母之间口口相传的常态了呢?在过去,人们还在温饱线上挣扎的时候,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在教育的起跑线上挣扎。

“你家孩子今年几岁啦?皮不皮呀?”

“刚上学,可太皮了,三天不打上房揭瓦那种!”

……

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孩子动手已经成为部分父母之间口口相传的常态了呢?

在过去,人们还在温饱线上挣扎的时候,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在教育的起跑线上挣扎。那个年代的父母的想法也很简单:孩子犯了错,该罚,小错责骂,大错体罚。门后的笤帚和炉灶旁的柴火钩子总有除了它们本职工作外的另一番用途,所以,承受过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的孩子们长大了,或多或少也会觉得自家孩子不听话揍一顿那是理所应当的。揍完之后,拿出年节时亲友送来的糖罐子,给孩子塞上一颗,这事儿就算过去了。

小苏是个艺术生,他喜欢画画、喜欢漂亮的衣服鞋子和配饰。他的家庭富足,父母都是生意人,按理说完全支撑得起他学艺术的花销。但是他的父亲一定要他学商管,以后好方便进公司接班。

小苏不愿意,他喜欢艺术,想当个设计师。苏先生为此没少和儿子动手,他觉得儿子选的这条路就是个不正经的营生,打他是为他好。后来,苏先生和小苏的母亲离了婚,有了自己另外的家庭,小苏这才得偿所愿当了一个设计师,开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但是提起童年的经历,他依然会说:“那肯定忘不了,你说我爸怎么就能对自己的亲生儿子下那么狠的手呢?”

因为父亲的长期打骂,以及家庭的破裂,小苏现在虽然是个成功的设计师了,但私下的他依然在表达着一些不为人知的自卑。

小苏说:“即使再成功,在喜欢的人面前,我依然觉得配不上他。”

小苏说:我不信淤泥里真的能开出什么花来。

那些年的指责与拳打脚踢,在他心里烙下了印,成为了他在展示最真实的自己时的一个需要遮蔽的伤疤。他最需要的,不过是父亲和他一起安安稳稳的吃一顿饭、谈一次心、耐心的听听他的梦想。但是他听来的永远是嘲讽,得来的永远是打骂,父亲固执的坚守着自己的理念,不愿做出一步的退让。

不过比起小马,小苏已经算是幸运的了。

小马是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儿,梦想是当个插画家。她父亲是个画家,但是重男轻女,非但看不起女儿,还说“用电脑画画那都是异类”。

小时候的小马不懂,她问:就因为我是个女孩儿所以我爸爸就打我吗?

女孩子的小心思敏感而细腻,她一直竭尽所能的去做能让父亲喜欢的事情,只是到了她的爱好这儿,与父亲翻了冲。马先生摔了小马的数位板和电脑,对她动了手,责令女儿以后不许研究这些“外门邪道”,好好读书,以后做一个女孩儿该做的工作。

到现在为止,小马一直在服用抗抑郁的药物,做着父亲给她安排的她不喜欢的工作。

小马说:“我现在对吃药都有了一种恐惧,你知道吗?每次一吃完药,我眼中的世界都失真了。天太蓝了,云太白了,阳光明媚的也太假了。”

也许小马穷极一生都无法真正得到马先生的认可,也穷极一生都失去了对快乐的感知能力。

丘吉尔曾经说过:心中的抑郁就像条黑狗,一有机会就咬住我不放。年轻时的丘吉尔算得上是贵族子弟中的“异类”,同样有着不光彩的童年,他的父亲看不起这个“差等生”以至于完全忽略了他在军事战略上的天赋。

谁也不是生来就有为人父母的天赋,但是既然已经选择决定抚育一个生命,那么请对这个生命付出爱意的同时,在抱有一丝对生命的敬畏。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孩子们有自己的想法,可能不成熟也可能不现实,但那在孩子们的心中,叫做梦想。

我认识这样一位从欧洲留学归来的孩子,她很优秀,本科取得了First Class Honor(一等荣誉)学位,研究生是Distinction(卓越)毕业生,荣誉校长亲自颁奖的那种。她像个小太阳,温柔而又和煦,身边的朋友都很喜欢她。

这样一个女孩儿,也有着一个小小的“阴暗面”,但她会很大方的分享她的抑郁症史。

她说:“我小时候我爸爸曾经把我从楼梯上扔下去过,像丢垃圾那样,好像只是因为他给我听写生字词的时候我有一个字不会写。”

比“像丢垃圾那样”更令我难过的是,这句话她是微笑着讲出来的。

这个漂亮又有才华的女孩儿有不少追求者,但她迄今为止从未谈过一次恋爱,因为她对爱情与婚姻保持着一个极大的怀疑态度。

她说:“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爸爸在家也经常打我妈妈,妈妈尖叫着喊我,我过去之后她一把把我拉到身前挡着。从那之后他们再打架我就悄悄地躲起来,但是事后他们没准还会再过来把我也打一顿,大概是迁怒吧……谁知道呢?”

女孩儿真的很理性,她认真的分析着她的病情,她说她起码割过三次腕,试图跳楼一次,试图跳海一次,用刀在手臂上刻过字,用耳机线勒过自己的脖子……她说她现在尽可能的去多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研究,去写一些论文,让自己的脑子没空去想那些关于自杀的念头。如果有机会的话她会再去读一个心理学的学位,治好自己倒是其次,主要是想为这个时代里正在或者马上要遭受她曾经遭受过的那种对待的孩子出一份力。

童年时代的阴影会影响人的一生,自卑如小苏,绝望如小马……时代进步了,人们的思想丰富了,父母不再挣扎在温饱线上了,孩子也同样不再简单的追逐着一颗糖的快乐了。

父母需要理解,而孩子又何尝不需要被尊重呢?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即使他们年少无知,即使他们想法天真,又何必去把打骂当做最直接有效的命令方式呢?

现在打开新闻页面,某某学校的孩子跳楼自杀了这种话题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评论里一半是心疼年轻的生命,一半是责怪孩子的不懂事。可真正为此而反思并且真正付诸行动的,又有多少呢?

现在生活压力大,工作压力大,孩子的压力其实也一样大。“小时候从三层台阶上蹦下来就很开心,但长大之后发现得八楼才够。”——连成年人的心态都已经如此的不堪重负,何况那些弱小的孩子呢?

你是否打过你的孩子?

如果打过,请你放下那份做长辈的架子,去和那个躲在角落的小可怜说声抱歉吧!也许这一声抱歉,能救赎他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