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与千寻》:每一个孩子的身体里住着一颗拯救父母的心
多年以后再看《千与千寻》,有了不一样的观感,几次流泪,感叹:每个孩子的身体里都住着一颗拯救父母的心。
有人看到这句话也许会有疑问:很多熊孩子明明就是来讨债的,怎么也看不出他们有一颗拯救父母的心啊?
在意识层面是这样,在潜意识层面有可能事实正好相反。
举个例子,比如有的家庭父母特别节约,但是生出来的孩子却花钱特别大手大脚,这样的孩子往往被称作败家子。但这是真相吗?
情况很可能是父母本身其实非常渴望自己能享受随便花钱的乐趣,但是他们又认为这样做是不好的,是不应该的。
于是为了掩饰自己这种“不好”的欲望,反而表现出了过度节约,这在心理学上叫反向形成,是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之一。
但是父母渴望随便花钱的欲望并没有消失,只是被压抑到潜意识深处去了。这个潜意识里的渴望往往会被家庭里面那个最敏感的孩子接收到,于是他就会自动配合父母成为一个花钱大手大脚的孩子。
他用这种方式来“逼迫”过分节约的父母,来接纳一个过分挥霍的孩子。一旦父母接纳了孩子的挥霍行为,就意味着父母接纳了潜意识里那个想随便花的自己,这样父母在灵性上就完成了一次成长。
当父母完成了这样的成长,孩子的不当行为往往也就随之消失,因为他已经完成了对父母的拯救。
但是可能父母和孩子都不会意识到上述过程的存在,因为这一切都是发生在潜意识里的。
潜意识,是指人类心理活动中,不能认知或没有被认知到的部分。
心理学家荣格说:你的潜意识正在操控你的人生,而你却称其为命运。
《千与千寻》在我看来,就是讲述了千寻在潜意识里的一段旅程,在那里,她叫“千”。
电影的日本原名是《千と千寻の神隐》,翻译成中文就是《千与千寻的神隐》。中文影名删去的“神隐”二字,表面的意思是“被神怪隐藏起来”,深层的含义是指千寻进入了一个特别的不为人所知的地方。
这个地方就是潜意识。
同样的象征还有《爱丽丝梦游奇幻记》里的兔子洞,在《黑客帝国》里就引用了《爱丽丝梦游奇幻记》的一句台词“往兔子洞的深处再走一走”,意思就是往自己的潜意识深处再走一走。
电影以千寻一家人进入隧道开始,以一家人走出隧道作为结束。
隧道通常都是进入内心潜意识通道的象征。
在电影中,千寻经历了那么多,但千寻的父母对此却毫无察觉。这也意味着成人很难进入孩子的世界,而孩子内在的痛苦与成长也常常被成人忽略。
千寻阻止父母不要进入隧道,没有成功,她的害怕无人抚慰,反被讥笑为胆小。
千寻阻止父母不要吃无主的饭菜,没有成功,父母因为贪吃变成了猪。
千寻站在大吃大喝的父母身后,握着拳头大喊着“妈妈!爸爸!”而爸爸妈妈头也不回,只顾着吃喝。
千寻的脸上写着对父母的失望和无能为力,我的眼泪也下来了……
我仿佛看见了自己,也是在千寻这样的年纪,站在爸爸妈妈的身后,握紧拳头,在内心里大喊着:“爸爸妈妈别要吵架了”“爸爸妈妈不要把怒气撒到我们身上了”“爸爸妈妈不要再拿我和别的孩子比较了”……
满是无助和无力。
我也仿佛看见自己的女儿在千寻这个年纪,握着拳头,站在我们的身后大喊着:“爸爸妈妈,我还是个小孩子啊,请不要对我有那么多要求。”“爸爸,不要闯红灯啊!”“妈妈,不要这样对别人说话!”……
我非常清晰地记得有一次她很困惑地问我:为什么大人都那么奇怪?
是的,我想,那时,在她的眼里,我也是一头猪,不是人了。
千寻看到了吃饱了睡觉,已经忘记自己是人的父母,悲伤地大喊:“妈妈,爸爸,我一定会救你们的!”
此时,孩子已不再是孩子,她成为了自己父母的父母。
到了这里,一个孩子的童年就戛然而止,再也找不到了……
她伤心大哭的样子和我儿时也一样,我的眼泪在屏幕下和她一起流着……
那是一种不知道该怎么办是好的绝望,但不是完全放弃的绝望,那绝望里包含着一个巨大的幻想:也许我再努力一点就好了,也许我长大以后就有能力改变这一切了……
一个属于孩子的幻想。
孩子真的能拯救父母吗?
千寻找到钱婆婆,想让钱婆婆帮忙救白龙。钱婆婆告诉她:救她爸妈也好,救白龙也好,都只能靠她自己自救。
这似乎可以转换成心理学上常说的一句话:你不可能改变别人,你唯一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千寻一直在改变,在爱与困境中,她变得越来越勇敢,越来越独立和智慧,最终救了爸妈和白龙。
电影的最后,变回人类的爸妈对待千寻的方式,其实跟之前一样,并没有任何改变,至始至终发生改变的只有千寻自己。
她先是希望改变父母,但是发现父母很难改变,于是父母在她心目中的形象就变成了猪。
这不仅是对父母的失望,更是对没有能力拯救父母的自己的极大失望,是孩子式的全能幻想的破灭。
最后她通过自己的成长,内心逐渐强大,终于可以接纳一对真实的不完美的父母,让父母恢复了原样。
通过这种方式,她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同时也完成了对父母的救赎。
最后再说一件真事。
去年回到阔别两年的老家,进了院门,我很吃惊地发现上初二的侄女变化好大:又黑又瘦弱,带上了眼镜,最重要的是她看起来是那么的无力和了无生气,眼里没了以前灵气闪耀的神采。
她和女儿年纪相仿,以前我们回去她会第一个跑过来迎我们。这一次其他人都过来了,她却一个人远远地靠在门框上看着,是那么地孤独和不快乐。
第二天,我让她画了家谱图,不出所料,她把自己的名字放在了爸爸妈妈名字的上面。
这意味着在潜意识里,她和父母的角色是反过来的,她当了自己爸爸妈妈的父母,把照顾他们的需求放在了第一位,委屈和牺牲了自己的感受。
我用家排的方式帮她处理,我请她闭上眼睛,想象父母正站在自己面前,然后我请她重复我说的话:
“你们是我的父母,我只是你们的孩子。”
“你们是大的,我是小的。”
“我把你们的愿望还给你们,我有自己的路要走。”
说着,她深深地吐出一口气,感觉到她整个人一下子就放松下来了,两个本来紧张耸着的肩膀也一下子落了下来。我问她现在感觉怎么样,她说轻松多了。
我跟弟弟和弟妹说:不要给孩子压力。他们说:我们没有给她任何压力啊,我们一直跟她说考不好也没有关系。
这个话我信,我也知道他们很疼爱孩子,从不打孩子骂孩子,不会跟孩子讲大道理,不会提什么过高要求,相反还会叫孩子不要有压力。
但是在潜意识里,他们对这个侄女是有要求的。他们一共三个孩子,这个侄女最伶俐漂亮,聪明乖巧,成绩优秀。
他们自然在她身上寄予了厚望,虽然他们嘴上没说出来,甚至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这个想法。
但是这个聪明敏感的孩子能捕捉到爸爸妈妈没有说出来的愿望,她想成全和满足父母,所以她不敢考差一次,否则就会觉得自己对不起父母。
因为带着这种压力考试,她反而越考越差,越来越无力和不自信了。
所以我常说:父母成长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
如果弟弟弟妹真的能够清理掉潜意识里自己对孩子成绩好的强烈渴望,让孩子自在做自己,那孩子反而更能活出自己的光彩来。
同时我们也要去相信每一个孩子都和千寻一样,拥有自救的能力,会不断成长,变得强大!
千寻能做到的事,你们也可以。
这是我做这部电影的骄傲。
——宫崎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