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离一个失败的家长还有多远?问问你的孩子,他们的答案很精彩
“你看看你,如果再不认真学习,你会成什么样的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未来走上社会能干点啥呢?”
“你再这样下去,你真的只能成为一个坏小孩,这样的小孩是没有未来的。”
“看看你,再看看某某某,你怎么就不能学点好?怎么就什么坏学什么呢?真是要命,我怎么就生出你这么个孩子呢?”
这些话,再耳熟不过了吧!都是我们整天吐槽孩子,要求孩子,管理孩子时发出的“震耳欲聋的大道理”,可是我们的孩子听到这些大道理,到底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是被吓住了?
被你的气场感动了?
被你“巅峰的状态”感化了?
可能都不是,因为不管你如何“叫嚣”,你的孩子不会因为这些无关紧要的段子而感动,然后努力的去改变自己。
他们需要的是方法,针对你发现的各种问题,提出的各种解决问题的友好的建议。
如果我们是这样唠叨的、无聊的、不提出任何解决问题建议的家长,也许在孩子的眼里和未来若干年的评价中,我们就是一个失败的家长,超级失败,失败透顶。
或许若干年后,当我们在轮椅上走不动路的时候,反思自己这一辈子,会感慨:自己失败透顶。
所以,如果你经常这样和孩子喧嚣,但是却不给孩子任何提升的建议,我们真的建议你好好的反思自己的管教模式。
孩子需要方法,需要建议,需要可以参考的行动模板,而不是你的咋咋呼呼的训斥。
为了不当一个失败的家长,以下这些行为,我还是建议你尽量少一些,多做一些积极正能量的事情,对你、对孩子、对家庭、对社会都有好处。
1
不要当众批评你的孩子,让你的孩子各种下不来台,这不是什么教训和管理,而是讽刺和侮辱,对于敏感的小孩更是要慎之又慎。
2
很少发现你孩子的进步,很少表扬他们的努力,再糟糕的孩子他们也有闪光点,作为父母,你不去发掘孩子的闪光点,不去表扬他们的努力和进步,你在等着谁来发现他们的优点呢?
3
你的眼里只有“别人家的孩子”,总是用别人家的孩子来讽刺和挤兑自己的孩子,在你孩子的认知里,你这样的父母完全不在意他们的感受,从来都是在夸别人家的孩子。
4
从来不尊重孩子的个性,从来都是按照自己的“三观”在要求孩子,在要求孩子这件事上一套一套的大道理,在管束自己这件事上,一大堆的“我就是你父母”的高高在上的姿态。
5
对孩子的新发现、新进步、新困惑、新焦虑、阶段性的成长烦恼不闻不问,从来不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只在乎考试成绩,也不管这个考试分数从哪里计算而来,眼睛就盯住一点,只要你不折腾我,考试考高分,你就是好孩子。
6
总是在孩子面前吵架。不管什么情况,夫妻甚至是婆媳之间不能好好相处,各种吵架,各种矛盾,这样的家庭环境,真的为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小孩一声叹息。
还有一种家长是最可怕的,总是认为自己没有教育自己孩子的能力。
比如:我就是低学历,我也不懂,我没办法教你,你只能靠自己,如果你不努力我就打死你。
而且把这样的话摆在嘴边,理所当然。
这些价值观的背后是什么呢:因为我没学历没本事没能力,所以我就只能这样活着,我可以不努力不上进,但是你必须要做的比我好,这样才是好孩子,才是孝顺的孩子。
再没学历的家长,只要肯,最起码和孩子一起读读课外书总是可以的吧,总比玩手机、看电视、打麻将、喝酒来的强吧!
其实,如果要我们来总结什么是“失败的家长",问问你的孩子,他们的答案或许比我们更精彩,但是我们看到的这几点,是很多经常"犯错"的地方,或许他们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些行为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但是这些伤害却是真实存在的。
亲爱的朋友们呐,千万不要做一个被贴上"失败家长"标签的家长吧!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
- 一个妈妈的自述:事业上再成功,也无法弥补孩子教育上的失败
- 一个孩子开始慢慢变优秀的4个迹象,家长必知
- 一个清华妈妈的教育方法:如果你的孩子处在3~15岁,(家长看看)
- 失败一次就气馁了,孩子怕受挫折?家长要重视培养“心理复原力”
- 失败的父母才逼孩子出人头地,优秀的家长只愿他们保持童心
- 孩子上了一个月幼儿园,还不适应!看了这8个小贴士,家长就懂了
- 孩子入学年龄再调整?老师开心家长头疼!教育部给出答案
- 孩子在幼儿园被一个小“恶霸”欺负,家长该怎样引导?
- 孩子多大学习“游泳”最合适?专家给出了答案,很多家长都不清楚
- 孩子总一个人并非内向,而是有"孤独感",家长用“聊天力”可改善
- 孩子是左撇子,家长要不要给他改?我的答案是不用
- 家长们:不要给孩子设“标准答案”,你的想法可能扼杀孩子想象力
- 家长做到这些,让孩子拥有一个好胃口
- 家长如何跟青春期的孩子相处,如何建立一个亲密无间的亲子关系?
- 家长注意:孩子“一个小时就要换双袜子”,是强迫型人格在作怪
- 家长能够接受孩子犯错吗?是不是犯错一定要指出来?一文给你答案
- 家长要舍得要狠心才能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尤其这两点
- 家长这样做,帮孩子走出失败的阴影?
- 家长,请蹲下来问问孩子需要什么
- “说实话,不然揍你”说这话的家长,最后都得到一个爱说谎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