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知道这些宝宝的发育的敏感期吗?
桃子到了该采摘的时候,如果不摘再遇上大风、连阴雨,就会落得满地都是。正如文学家蒙田说:“万物都有自己的季节,你错过了这个季节,就很难补救与改善了。”对宝宝的教育也是这样,一定要抓住宝宝成长的敏感期进行教育,如果错过了宝宝成长的敏感期,那么宝宝的一生就被耽搁了。
一个新生命呱呱坠地以后,就在不断地由小变大,由什么也不懂变得能说会做。这个“变”的过程,医学上称为发育。然而每个阶段“变”的速度并不一样,有时较快,有时很慢,“变”得较快的那一个年龄段就叫做发育敏感期。宝宝成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发育敏感期:
语言敏感期(2~3岁)
从宝宝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自言自语发音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在这个阶段,宝宝准备学习语言,而语言能力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错过了这个机会,再学习就比较困难了。因此,父母平时,不管宝宝听懂听不懂都要和宝宝说话、讲故事、唱儿歌,加强宝宝的表达能力,为日后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感官敏感期(0~6岁)
宝宝出生后,就会借着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感知了解这个新的世界。3岁前,宝宝通过感官、知觉吸收周围事物;3~6岁则更能具体地透过感官分析、判断环境里的事物。利用感官是宝宝学习一切的重要手段,尤其是3岁以前,充满探索欲望。父母要尽可能满足宝宝的需求,用生活中的各种事物、环境锻炼宝宝的感官发育。
动作敏感期(1~3岁)
4~5个月时喜欢把东西往嘴里塞,捏东西,7~8个月到处爬,1岁以后会走路,这些都是不同动作的敏感期。因此,父母要掌握一些适合开发他大肌肉运动,帮助动作发展,大肌肉敏感期为1~2岁。另外,也要注意小肌肉的练习,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小肌肉敏感期为1.5~3岁。
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
如果父母发现宝宝对衣服上的纽扣、毛绒玩具的眼睛、地上的瓶盖、树上的凸起小树皮感兴趣,并喜欢用眼睛盯着,用手去扣,表明宝宝进入了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此时正是培养宝宝具有巨细无遗、综理密微的习性的好时机,可以借此锻炼宝宝的观察能力,促进智力发育。
除此外,还有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秩序敏感期(2~4岁)等。总体而言,0到3岁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婴儿大脑发育未成熟,可塑性较大。同时也是宝宝智力、语言、兴趣、动作关键时刻,因此父母对于宝宝的发育敏感期一定要加以注意。
相关文章
- 宝宝爱吃手,进入“口腔敏感期”家长这样做,助宝宝健康成长
- 家长困惑宝宝越养越自私小气!可能是幼儿敏感期罢了
- 吃手乱抓,满地跑,孩子发育必经3个敏感期,家长要知道如何做
- 孩子语言发育敏感期,家长把握住,你家孩子也可能是“神童”
- 敏感期和坏习惯不易分清,家长要擦亮眼睛,不要耽误孩子心智发展
- 宝宝做事总重复?心理专家:3个方法助力度过秩序敏感期
- 宝宝模仿大人说脏话,应对模仿敏感期:3招拿走不谢
- 宝宝爱吃手?别担心,看看是不是口腔敏感期
- 宝宝爱模仿大人,面对“模仿敏感期”的孩子,父母该如何是好呢?
- 宝宝的“抓握敏感期”,少不了手指食物的营养,这几招一定得学会
- 宝宝的哭闹不被我理解,错过秩序敏感期的培养我后悔万分
- 宝宝越喂越不吃,你是否错过了口腔敏感期?
- 0-3岁孩子发育关键期,了解儿童敏感期,父母做到轻松养娃更优秀
- 1到9岁,家长务必抓住的孩子成长敏感期!
- 4周岁的男孩怎么教育?问题背后是家长不懂孩子的敏感期
- 4岁宝宝能识几千字,专家:"语言敏感期"做到3点,事半功倍
- ”读绘本也讲究敏感期?”你选对了么?0~1岁的宝宝应读这些绘本
- 不了解5大“幼儿敏感期”?别让孩子错过最好的时间,家长要注意
- 儿童发展的敏感期,作为家长的您把握住了吗?
- 如何帮助宝宝的手口敏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