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么难养的孩子,只是家长高需求罢了
育儿道路上,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哇,现在小孩特别矜贵,动不动就要喝xx金装奶粉,穿xx品牌衣服”,“我每天很忙,要带孩子做推拿,上早教,做他要的苹果树莓派”,“周一上舞蹈、周二乐高课、周三架子鼓、周五全美英语,晚上孩子时间排的很满,我根本没时间加班”。所有的声音都折射出一个现象:现代的小孩真难养!
可是在宝贝树洞看来,不是孩子难养,而是父母高需求罢了。如果让孩子选择人生,我相信他们并不真正需要品牌衣服,那只是家长不想小孩看起来穷罢了;他们也不需要一定吃苹果树莓派,那只是家长觉得他有营养罢了;当然他可能也不喜欢舞蹈或架子鼓,很多时候是家长觉得多才多艺不输人罢了。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现代的父母越来越高需求呢?以下我从三点阐释。
一、高需求基础:不差钱后思想起飞了
上一代在养孩子,很多是背着孩子下地浇水、煮饭炒菜、洗衣晒被,有些则把孩子直接丢在儿童围框内大半天,饿了哭了有时都没空理,玩的玩具是沙包弹珠,吃的营养品是米糊米汤。那时的生活普遍穷,人们都在为生活奔波,势必没法将时间、精力和金钱都投入到到养育孩子这件事上。
而今很多家庭钱袋子渐渐鼓起来,经济基础决定思想建筑,觉悟到要好好养育孩子。所以很多妈妈都重新持证在家上岗,推动养孩子成为一项伟大职业,一项被赋予了各种KPI的伟大职业。有钱了,就使劲培养,把自身小时候没有得到的精养愿望在孩子身上通通实现。骑什么平衡车,直接练骑马;不就上个乐高课,报它3年;孩子生日会到五星酒店请个10桌,不差钱……这种飞翔的思想为各种母婴/育儿商家所膜拜。
二、高需求渠道:养娃知识遍地可捡
以前养孩子的经验知识很多来源于上一辈,或者来自居委会的科普宣传。但到了现代,电视上每天上演各种育儿讲座、育儿娱乐节目,电脑手机里塞满各种育儿专栏、育儿社群、育儿自媒体号,真专家假学者轮番上阵,群英荟萃好不热闹。然后,商家广告夹着知识的尾巴也出来摇晃,什么添加DHA更营养,什么叶黄素奶粉保护孩子眼睛,什么记忆宝互动教学有利于提升成绩,听着听着似乎也就信了。对了,还有书店,你去过吧?
知识,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细,越来越恍惚,越来越廉价。虽然家长们难辨真伪,但确实学会了婴儿的七八种婴语,收藏了开发孩子潜力的十几种招式,认识了蒙台梭利、西尔斯、劳伦斯科恩、杨红樱、崔玉涛,钻研了视崖实验、三山实验、恒河母爱实验登。懂的越多就越想去实现,刚好家里有孩子能配合实现。真好。
三、高需求根源:家家盛产小学霸
我们就不说明星家庭的牛娃了,我只听说海淀4岁孩子英语词汇量1500个是不达标的,顺义的孩子一开始学习的目标就是进入藤校,而每年衡水一中、毛坦厂中学的报道你又何尝不知?举国上下,亿娃跃进。在这样的狂潮里,家家盛产小学霸,人人争做小天才。
不用说同班同学会比较,亲戚朋友孩子都会拿出来互戳,当你知道xx的女儿在绘画比赛拿了一等奖,xx的儿子奥数得了第二名,xx的娃能和外教老师用英语交流,而你的孩子还只会整天光头强、猪猪侠时,你的焦虑就如石子投春湖,瞬间荡开了。然后就抓紧给孩子报各种班,还抱怨孩子需求真高,请问这种高需求是孩子跟你提的吗?
后记思考:在我看来没有真正难养的孩子,只有高需求的家长。而这种高需求又是自我心里作祟和外界携手逼迫造成的,是中国特色的产物,无奈而写实。我不知道这一代孩子未来会怎样,但我知道未来孩子会越来越难养。最后,有空随手关注宝贝树洞,获取更多反书籍反鸡汤的育儿知识,说不定哪天你就需要我了。
相关文章
- 孩子总是哭闹不停?可能是个“高需求”宝宝,家长应付出更多耐心
-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给你带孩子,感恩父母为我负重前行
- 家长了解儿童这一首要心理需求,才有助于你克服向孩子屈服的心理
- “哪有什么值得骄傲的”,谦虚是美德,用在孩子身上就变成了伤害
- 如何理解家长的期望和孩子的需求?
- 孩子喝牛奶真的能长高吗?除了喝牛奶,还有几样家长们要做到
- 孩子打完疫苗后高烧不退怎么办?是不是假疫苗?家长要擦亮双眼
- 孩子有这些懂事的行为,暗示长大跟成功无缘,家长别瞎高兴
- 孩子的这3种“坏”行为,说明孩子智商很高,家长偷着乐吧
- 孩子穿大两个号衣服,审美是马斯洛需求最高层,孩子敏感期要重视
- 孩子缺钙?家长可以试试这道辅食,含钙量比牛奶高,且能健脑益智
- 孩子考试成绩下降,家长要怎样做,才能帮助他们提高呢?
- 孩子能不能长高,从这3个部位就能看出来,家长们你知道吗?
- 孩子被别人当面批评,家长该怎么办?高智商的父母会这样做
- 孩子被外人批评冤枉,家长该怎么做?看这位高智商妈妈如何应对
- 孩子这个点还不睡觉,不仅耽误长高还影响身心健康,家长要重视
- 孩子这些地方越丑,长大后越有福气,家长不要苦恼反而应该高兴
- 家长课堂丨爸爸带大的孩子智商高?
- 家长跟上孩子心理成长的步伐了吗?解码孩子“叛逆”,这里有高招
- 不买玩具孩子就哭闹?高智商的家长这样做,有效且让孩子长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