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穿大两个号衣服,审美是马斯洛需求最高层,孩子敏感期要重视
幼儿园开学报名,一个新生引起了我的注意,是一个穿着粉色T恤的女孩,但是怎么看怎么变扭。因为她穿的衣服又肥又大,可以装下两个她了,还盖到了膝盖。
妈妈叫她跟老师打招呼,她低着头,搓着手指头,用蚂蚁一样的声音说了句“老师好”。
在跟她妈妈闲聊之后才知道,原来这件衣服是妈妈特意买大了两个号给她的,起初孩子还不肯穿,在妈妈的“教训”下才穿了起来。
而这位妈妈给孩子买大两个号的衣服,只因为这样可以穿上好几年。
当我们开玩笑说“孩子很爱美的,穿得好看孩子会更开心啊”,那位妈妈翻了一个白眼说:“幼儿园的小孩,吃饱穿暖就行,要什么美不美。”
“买合适的,明年就穿不了了”
“穿那么好干吗,还不是会弄脏”
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这样说孩子的穿着,但是真的是这样吗,幼儿园的孩子就无所谓美不美吗?
幼儿园孩子正处在审美敏感期,我倒认为,这时候让孩子穿得美一点更加重要。
什么是审美敏感期?审美敏感期是指发生在2.5~5岁的孩子身上,他们开始欣赏美的食物,包括自己,因此再这个时期你会发现,孩子会更加关注自己的外在形象,尤其女孩子对服装、服饰有着极高的敏感度。
心理学家认为,几乎每个孩子都会经历一个审美敏感期,从吃的再到用的,他们开始追求“完美”“完整”。
比如:
一个完整的苹果才叫苹果,一个完整的饼干才叫饼干,当你把取出饼干时不小心把饼干弄缺了,那他就会大哭大闹了,因为你触碰了他的审美“机制”。
随后,孩子的审美开始放到平常使用的东西上,比如纸不能有残缺,折了就有折痕,不完美;瓶盖掉了无论如何一定要找到,找到瓶盖把它盖上才是完美的。
最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审美会回到自己的身上,对自己的穿着开始感兴趣。特别是上了幼儿园的小朋友,会更加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
比如女孩子总是看谁的裙子转起圈来更大,谁更像公主,绑什么样子的头发会更好看,还热衷于“化妆”等;男孩特别“钟情”于某种卡通角色,衣服上有这样的图案会特别自豪。
他们对服饰和生活用具表现出了极其偏执的爱,这些完美很多成人无法理解。
在大人眼里,折了的纸铺好还能用;瓶盖掉了就掉,反正你又不用它来装水;衣服穿哪件不行,还不是一样的穿,小孩子懂什么。
大人往往这样来扼杀孩子爱美的天性,压制孩子审美意识的萌芽。
孩子的审美到底有多么重要,马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告诉你。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什么?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我们人类的需求像金字塔一样从底层到顶尖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而处在金字塔最顶层的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指实现个人最大价值、理想和发挥自身潜能最大程度的需要。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层的需要,包括道德、认知、创造力、自觉性、问题解决能力等需要。
而道德品质并不是来源于道德本身,而是来自人类最早期建构的审美,即审美建构道德。因此,审美是一种能力,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道德实现的需要。
有句话说得好,破坏了审美就意味着破坏了儿童的道德的形成过程。
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人更加自律,心胸开阔、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具有很强的创造力。能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怎么使生活过得更加美好。
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就是为了孩子能够不断追求自己的价值,在感受美的过程中学会创造美。
儿童心理学家孙瑞雪说,幼儿时期已经出现审美意识,此时形成的审美,影响孩子一生的审美能力。
缺乏审美,就是缺乏创造力,而从小不得接触美,才是破坏孩子审美的根源。
审美教育被挤压的童年,会得不偿失◆孩子会变得很自卑
就像那个不得已穿进大两个号衣服的小女孩,因为别人异样的眼光,因为衣服不得体的不适感,使她变得特别敏感自卑,在人群中不敢抬起头多看人家一眼,不敢大声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只怕引来更多的目光。
很多童年时的爱美之心不被父母重视的孩子,长大后再华丽的衣服也遮挡不住的自卑。
◆抹不掉的童年阴影
王诺诺在节目里坦言自己是一个被童年的审美毁坏的人,她毕业于剑桥大学,参加过选美大赛获得了中华小姐的称号。她长得其实挺好的,但是她内心却无法接受自己,甚至在年会上等正式场合,故意不洗头参加。
这都源于幼儿园时妈妈对她的打击,那时候的王诺诺长得灵水可爱,跟别的女孩一样爱美爱打扮,但是妈妈担心她太爱美,便让老师天天打击她。在这样的打击下,她再也没有穿过裙子。
◆破坏孩子的审美观
为什么有人喜欢大红大绿的衣裤,有的人却喜欢素净淡然的着装?也许你会说这是个人喜好不同呀,其实不然,这其是因每个人的审美观不同产生的差距。
如果孩子在审美敏感期的审美被大人在误解中丧失掉,那么孩子的审美自我构建就得不到完善,也就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审美观。
之前,有人在网上吐槽了父母迷之审美,喜欢给家电盖上复古宫廷风格的布罩,喜欢从大自然取景的电视墙,KTV式的客厅,无不一一透露出了老一辈父母单一乏味的审美观。
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破坏了儿童审美敏感期的一种另类的代价。
作为家长不要扼杀孩子审美自我实现需求,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美育环境。√尊重孩子的审美
孩子的审美是我们大人很难理解的,比如有次准备回娘家,女儿不穿我给她选好的衣服,而是坚持选自己想要的,因此起了争执。在争执中我突然意识到,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审美意识,知道自己喜好什么并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做选择。
后来,我选择了尊重,因为那件衣服我认为再好看,那也是我的审美,不是她的审美,她有追求自己认为的美的权利。
孩子只有得到尊重,孩子才更加有信心去发展自己的审美,才更大胆地放手去“美”一番,才能培养孩子独到的审美能力。
√不随意设定“美”的标准,鼓励孩子不断尝试
“小孩子就应该有小孩子的样子”“我觉得这样的款式才好看”,这些用大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审美,把自己认为美的东西强行塞给孩子,孩子的审美会得不到发展,受到限制。
朋友说她四岁的女儿经常自己尝试搭配衣服,还会拿妈妈一些不用的小物件来自制耳环,很有特色。
现在她女儿在不断尝试中形成了自己的穿衣风格和品味。
√让孩子从小接触美,感受美的熏陶
记得周国平说过:“我深信,熏陶是不教之教,是最有效最省力的教育,好的素养是熏陶出来的。”
当然,好的审美也是熏陶出来的,可以给孩子选择得体美丽的衣服,印制精美的绘本,或者相对有质感的物品。我们平时可以带孩子去博物馆、画展等地方感受各种美好物品的熏陶。
从小接触美,在美好的东西里熏陶出来的孩子是不一样的,那是一种情感体验,是在感受美、鉴赏美的同时产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
孩子对美的品味需要家长的引导和教育,不应该因为孩子小就忽视了。当孩子在慢慢去接触美、发现美之后,也会变得越来越自信,最终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END-
"作者:小布兜妈妈,幼教工作者,相信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