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因抑郁走绝路,父母是元凶,或许你也在做这样的父母
文:茶墨
一
前几天,孙俪在微博上晒出与女儿小花一起练习普拉提的照片,照片里,孙俪在前面做,小花妹妹跟着妈妈在后面做,非常温馨的画面。
有一组动作,孙俪在做平板支撑,而小花看向妈妈,尝试着学习妈妈的动作,做起来也是有模有样。
了解的人都知道,孙俪的女儿小花,非常的开朗活泼,也正是妈妈的陪伴,让她浸润在幸福之中,成长得像一朵灿烂的“小花”。
娱乐圈里还有一位育儿大咖,那就是马伊琍,她曾说,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为了孩子,马伊琍曾牺牲自己的事业,自从当了妈妈后,她晚上从来不出门应酬,八点半之前必须回家。
就像她说的那样,世界上没有妈妈做不到的事,即使身材走形,她也坚持母乳喂养,还在微博上倡导母乳喂养,成为为母乳喂养的代言人。
两个孩子在生活中的大事小事都是马伊琍亲力亲为,她不愿意请保姆照顾孩子,都要陪伴在孩子身边,也正是这样,她的两个女儿成长的很好,也有足够的安全感。
马伊琍曾说,不要违背让母婴亲密的自然规律,孩子终有一天会长大,会有足够的能力去做那些做不了的事情,而作为父母的我们只管陪伴和等待就好。
孩子总会长大的,他们需要妈妈的时候也就那么几年,一旦错过了最重要最关键的这几年,是很难弥补的,也许会让妈妈抱憾终身。
而那些拥有妈妈陪伴的孩子,在以后成年后表现出的那种自信和安全感,是那些缺少陪伴的孩子望尘莫及的。
妈妈的陪伴,决定了孩子的性格和习惯,更能够影响孩子的一生。
二
同事美姐在单位里抱怨,儿子又在学校里打架了。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越来越叛逆,跟父母的关系也很不融洽。
由于工作繁忙,美姐的孩子三岁前,一直是跟姥姥姥爷在乡下老家。
到了上幼儿园的时候,孩子回到爸爸妈妈身边,用了好长时间互相适应,刚开始的时候,每天晚上孩子都不睡觉,哭着找姥姥,没办法只能把姥姥接接过来安抚孩子。
好不容易稳定后,孩子又特别粘人,有点分离恐惧症。
上学后,孩子成绩一直不好,直到青春期叛逆,根本听不进去美姐的话,一言不合就摔门把自己关在卧室里,美姐很苦恼。
出生后的前三年甚至六年,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旦错过,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在婴儿出生后,最容易建立依恋关系的人就是妈妈,妈妈的抚慰和关爱会让孩子对妈妈有信任感和安全感。
我曾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看过:
如果错过这段产生母子依恋关系的最佳时期,那么以后的30年甚至更长时间里,妈妈可能都很难补回这份亲密情感。
因为在最重要的几年没能陪伴孩子,导致孩子信任感和安全感的缺失,进而出现严重叛逆、不服管教的行为。
可见,一旦做了妈妈,就要负起当妈妈的责任,不要错过孩子成长中每一个重要的时刻,如果实在因为工作没办法全身心陪伴,也要尽可能多的陪伴孩子,切忌“甩手掌柜”式教育。
孩子不是可以寄存的物品,想存就存、想取就取,他们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灵动的生命,只有用爱去灌溉,他们才能长成笔直的树。
三
缺少妈妈的陪伴,还会导致孩子心理出现严重问题甚至抑郁。
我在学习心理咨询师的时候曾见过这样一个真实案例。
婴儿出生后第一天就被放在保温箱里,出保温箱后因为妈妈没奶,一直由月嫂用奶瓶喂养。
月嫂一个半月离开后交由外婆喂养并带睡,在此期间妈妈也在家,但为了专心做好月子没照顾过孩子。
孩子3个月时妈妈离开,把她交给爷爷奶奶带了一周,5个月时更换照顾人,三天不吃不喝不尿。
到了现在,孩子人格发育存在障碍。主要体现在严重缺乏安全感,时刻担心爸爸妈妈走掉,即使反复跟她强调妈妈不会走的,她还是会不断的看爸妈是否偷偷离开。
上幼儿园后这个孩子还存在严重的分离焦虑障碍,还会伴有呕吐。最后发展为抑郁症。
抑郁症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有些由于母爱缺失导致的心理问题会在孩子心里种下阴霾的种子,甚至走向犯罪。
李玫瑾教授在一次演讲中就说过,对于一些青少年犯罪她仔细研究过,这些孩子基本上婴幼儿时期都有一个相同点:没有母亲在身边。
李雪在《当我遇见一个人》中曾写过婴儿在两岁前“全能自恋期”,一旦需求没有被满足,就会导致心理出现问题,而在我国,这样的孩子有很多。
目前,自杀是我国人口死亡的第5大原因,也是15-34岁的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抑郁症占比最大。
可见,母爱的缺失,带给孩子的伤害是毁灭性的。
四
季羡林曾经说过:“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个字也不识。”
可见,作为母亲,对孩子的陪伴是多么的重要,想要让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母亲应该这样陪伴他们。
首先,要在小婴儿时期给他们亲密陪伴,及时满足孩子的需求。婴儿从胎儿时期和母亲一体到成为独立的个体,最熟悉母亲的心跳,与母亲自然是最亲密的。
但是,如果在“全能自恋期”,母亲延迟回应了哭泣的婴儿,也许会让他的整个世界崩塌。
所以,要充分满足并亲密陪伴,让孩子能够从母亲身上获得逐渐打开对世界的信任之门,以防将来遇见挫折的时会想要毁灭一切。要相信,母亲的亲密陪伴和及时满足是可以疗愈一切的。
其次,对于已经错过婴儿时期陪伴的母亲,要及时弥补,允许孩子“退行”。已经离开过母亲很长时间,心里受到一定影响的孩子,妈妈再次回到身边的时候,会存在“退行”现象。
“退行”的孩子可能表现为更加不懂事,像个婴儿,或者在一段时间内过度的依赖父母,这都是好的现象,说明过去受到的创伤正在满足。
这时的母亲要多一些耐心,允许孩子退行并积极的给予温暖,细心的观察,一定会发现孩子的变化,进而改善亲子关系。
最后,增加高质量的陪伴。有些妈妈工作实在繁忙,不得不把孩子交给老人或保姆照料,那也一定要找时间对孩子进行高质量的陪伴,做一些亲子游戏,休年假带孩子一起出去看看世界……
幸福的质量不在于陪伴时间的多寡,而在于质量的高低,高质量的陪伴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
妈妈是有保质期的,不要错过孩子最重要的这几年,给孩子最好的陪伴,最好的爱。
相关文章
- 孩子做错事父母别急着否定!做到这几点,坏事或许也能变好事
- 孩子不听话,或许是父母不了解孩子的这些心理
- 孩子与父母,为何越来越无话可说?或许孩子只是需要一份理解
- 孩子有情绪障碍,或许我们应该先看看他的父母
- 孩子的玩具被别的孩子抢走了,这个时候父母怎么做才好?
- 孩子的玩具被别的孩子抢走了,这个时候父母怎么做才好?
- 或许,孩子抑郁症是这么来的
- 父母的批评,是折断孩子双翼的元凶
- 父母这样做,帮自闭症孩子走入小学
- "我想死",妈妈:"别装了",孩子"抑郁症"和父母关系很大
- 1岁男孩学走路摔成颅脑损伤:孩子摔伤后,这4件事父母不能做错
- “在家乖,在外坏”,孩子之所以“两面派”,父母是“元凶”
- “幼小衔接班”是否要报名?该选择的或许不是父母,而是孩子自己
- “我做人贩子,拐走了25个孩子!”提醒父母:要教会孩子防拐方法
- 《小欢喜》英子抑郁:很多父母号称“爱孩子”,背地里爱的是自己
- 一个人以死相逼父母,父母更多的是觉得孩子不会寻死,孩子又有轻度抑郁,孩子怎么办?
- 上大学的孩子不停诉苦,快把家长愁成抑郁症了。当父母的好累心
- 减少孩子的孤独感,父母要做孩子的同行者,不要孤独行走
- 单亲家庭中,如何教育孩子才算正确?父母或许该调节好自己的情绪
- 宝宝怕黑怕鬼是因为想象力?父母做到这3点,让孩子自己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