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宝宝为啥胆小、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语言发育迟缓、打人咬人?

2022-01-15 05:48:15孕产
感统失调最明显的症状,也是最最容易被家长忽视的症状,就是孩子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生活中很常见,由于剖腹产、活动场地的限制、家里人过于溺爱等原因,很多孩子都会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的现象。

u003Cp>感统失调最明显的症状,也是最最容易被家长忽视的症状,就是孩子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u003C/p>u003Cp>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生活中很常见,由于剖腹产、活动场地的限制、家里人过于溺爱等原因,很多孩子都会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的现象。u003C/p>u003Cp>和同龄人比起来,这些孩子胆小怕事,有的不敢爬高、无法顺利下楼梯、或者不敢去游乐园玩、害怕旋转木马等等。u003C/p>u003Cp>这类孩子可能对自身重心感觉不良,无法正确判断身体的重心和处理重心的信息,导致孩子胆小,这也和大脑的平衡感与其他感觉无法良好统合有关系。u003C/p>u003Cp>言语发育迟缓型u003C/p>u003Cp>言语的发育综合了发音的技巧、生活常识的认知以及语言的相关逻辑等,属于感觉统合综合应用的层次。u003C/p>u003Cp>注意力分散和耐心不足,可能是眼球运转的平滑度不够造成。u003C/p>u003Cp>u003Cimg src=###u003Cp>宝宝为啥胆小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语言。发育迟缓。打人咬人。u003C/p>u003Cp>我是育婴师,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育儿经验。u003C/p>u003Cp>u003Cspan>1、关于宝宝胆子小:u003C/span>李瑾玫教授曾经说过:孩子胆子小,特别是男孩子,那就让他多运动,让他的四肢有力量,有强健的身体,自然就会有安全感了,胆子小也会有好转。同时家长可以给孩子多一些陪伴,让孩子更有安全感。u003Cbr />u003Cimg src=###u003Cp>宝宝常常会出现以上的各种现象,家长总觉得不好,尤其是在外人面前出现这样的行为,更让家长失了面子,觉得自己的宝宝没有家教,非要把宝宝给教育一通不可。u003C/p>u003Cp>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宝宝为何会出现以上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宝宝这样:u003C/p>u003Cp>1、 宝宝带养人单一:u003C/p>u003Cp>只有妈妈、奶奶、或是保姆一个人长期带宝宝。有这样的原因一个是家庭成员问题造成的,比如爷爷奶奶和父母不在一个城市或是年龄太大看不了宝宝,爸爸需要长期在外出差;u003C/p>u003Cp>2、 成长空间狭小、过度保护:u003C/p>u003Cp>总在家里,不让或是不敢让宝宝出门去玩,长觉得外面热外面冷,担心宝宝会被别的小朋友欺负,不如在家看电视自己玩的安全。宝宝想干什么家长直接代劳,担心孩子完成的不好或是有危险,不让孩子自己动手;u003C/p>u003Cp>3、 父母不在身边:u003C/p>u003Cp>因为生活或工作的原因,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成为了留守儿童;u003C/p>u003Cp>4、 剖腹产:u003C/p>u003Cp>出生的时候没有经过产道的挤压,触觉神经没有被唤醒;u003C/p>u003Cp>5、 父爱的缺失:u003C/p>u003Cp>爸爸倒是每天都回家,但是回来以后不跟孩子玩,不跟孩子互动,不跟孩子一起做游戏,不跟孩子一起阅读,只会玩手机,总觉得孩子小不懂事,带孩子是妈妈的事情;u003C/p>u003Cp>6、 3岁以前运动少:u003C/p>u003Cp>怕孩子磕着碰着,为了给宝宝一个所谓安全环境,不让宝宝跑跳蹦,哪怕是摔倒,家长在感情上都不能接受,其实被这样带大的宝宝语言发育迟缓,专注力不足;u003C/p>u003Cp>7、 家长教育苛刻:u003C/p>u003Cp>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孩子听话,在外人面前自己的孩子有教养,殊不知这是家长的面子在作祟,或是家长的控制欲太强,总是在孩子身上找问题,而且还总希望找到问题,类似的语言是:你看看你,我给你说了不要动不要动,你就是不听,现在****样了吧!导致孩子的每一个行为都要先给妈妈对视,获得了妈妈的认可才敢行动;u003C/p>u003Cp>8、 与宝宝互动少:u003C/p>u003Cp>不与孩子交流孩子就没有成长的机会,我们做父母的首先要有耐心,观察孩子的行为,引导孩子的行为,与孩子说话,跟他讲故事,和他一起做游戏,一起玩滑板车,一起跑出去玩,这里不仅考验家长的耐心,还考验家长的体力,问题是我们好多家长都不锻炼,跟孩子跑几步玩几下,自己累的都不行了,然后埋怨孩子淘气调皮,大人开始想办法让孩子安静下来(“最好的方法”给孩子看电视看手机)u003C/p>u003Cp>9、 2-3岁看手机电视多:u003C/p>u003Cp>看电视看手机属于单向信息沟通,没有互动,没有办法实现宝宝大脑神经的网络链接。我们需要给宝宝进行互动似的沟通——有问有答,有来有u003C/p>###u003Cp>宝宝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是孩子在发育的过程中出现了感觉统合失调。u003C/p>u003Cp>什么是感觉统合?就是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本体感这些感觉信息输入大脑并组织起来,经过大脑的统合完成对外界的反应。u003C/p>u003Cp>什么是感统失调?是外部的感官刺激,信号无法在大脑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而使机体不能和谐的运作。u003C/p>u003Cp>严格说来,感统不是病,但如果出现问题不及时干预,长大后则会无法改变。u003C/p>u003Cp>所以0~3岁是发展感统的关键期。这个阶段没做好的事,等到出问题才去矫正要更费力,还不一定有好的效果。u003C/p>u003Cp>当触觉发育不良时,宝宝表现的胆小怕事黏人,不让人触摸等。这个时候就是要针对宝宝的皮肤触觉训练。洗澡水温度变化,食物冷热搭配,大量户外活动,群体活动。u003C/p>u003Cp>当前庭觉发育不良时,宝宝表现的是身体不灵活,协调性差,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语言发展迟缓,阅读障碍,容易跌倒,脾气急躁,自信心不足等。这时候就要通过各种运动训练来刺激平衡能力。比如旋转木马,旋转椅子,平衡木平衡板,蹦床翻滚垫上运动,通过反复体验跳跃这一动作来锻炼前庭平衡。u003C/p>u003Cp>至于孩子打人可能是孩子语言障碍,表达不明白,心急之下本能地通过肢体来表达情绪,但这往往被父母认为具有攻击性,孩子更感觉不到理解,会更加着急,父母应当帮助孩子表达情感,当把他的意思表达出来了,他就如释重负,感觉父母理解他了,就再也不用打来表达自己了。u003C/p>u003Cp>孩子咬人,也并非恶意攻击,他是用咬人来满足自己的口腔敏感期。因为这是他用口和牙去认识周围的事物。也许孩子正处在出牙的时期,牙龈红肿。孩子不知道怎么缓解。父母可以用硬一点的食物给孩子吃,让他练习咀嚼。如蒸熟的胡萝卜条,土豆块儿,条状饼干等等。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孩子咬人,这段时期,如果不受阻碍,很快就会过去了,所以不必太焦虑,也不要训斥和打骂孩子。一u003C/p>###u003Cp>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刚刚帮助一个3岁的小男孩克服了“害怕椅子挪动的声音”。这个“对很多声音都很恐惧”的小男孩身上同时也出现了问题所描述的:胆小,注意力不集中,语言发育迟缓,咬人等诸多现象。u003C/p>u003Cp>近些年来,在幼儿早期成长过程中,出现类似现象的小朋友并不少见。更加令人担忧的是,针对“u003Cspan>胆小,害怕某些声音,某种颜色图像u003C/span>”——这样类似的表现,有不少家长竟然觉得是小朋友被什么可拍的不可言说之物“跟着了”!这个小男孩再来找我之前,已经在家被爷爷奶奶“做过法事”、“夜半叫过魂”、甚至喝过某种神奇的“符水”。(没出什么需要去医院的事,才算万幸啊!)u003C/p>u003Cp>在为很多育儿知识匮乏的监护人叹息的同时,我们不禁发问,为什么孩子会这样呢?u003Cbr />u003Cimg src=###u003Cp>近年来,宝宝的问题行为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如胆子小、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攻击性行为等,这些问题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重视。u003C/p>u003Cp>问题行为是指幼儿的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主要包括不合群、攻击性、胆子小、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判断一种行为是否为问题行为,首先要看该行为是否包含三个要素:即干扰自己或者其他人的行为、阻碍自己的社会性发展、对个体或他人造伤害,u003C/p>u003Cp>问题行为是儿童发展过程中一种常见的现象,某市一所妇幼保健所曾对当地4~6岁的幼儿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儿童常见的问题行为发生率排在前十位的有:缺少耐心、胆小、多动、注意力不集中、依赖性强、任性、爱吃零食、爱发脾气、注意力轻易分散、有睡眠问题(难入睡、睡眠多梦等)。因此可以把幼儿的问题行为归纳为以下二类:(一)生理心理发展问题:情绪情感方面,如过分依赖、害怕、烦躁,抑郁、冷漠、焦虑、过分敏感、易幻想、选择性缄默等;性格方面,如显著偏执、爱发脾气、粗暴、性情反复无常等;活动方面,如注意障碍、冲动、小儿自闭症、综合多动症等。(二)社会行为问题:幼儿园恐惧症、退缩、攻击、破坏、说谎、嫉妒、不能与其他儿童友好相处、过度反抗或任性等。u003C/p>u003Cp>正弗洛伊德说:“6岁前的生活经历奠定了人一生个性发展的基础。”幼儿期对幼儿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一)细心观察,科学判断孩子的问题行为先从幼儿的自身情况出发,(二)找出根源,正确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幼儿问题行为的产生必然有一定的原因。(三)营造环境,父母以宽容、接纳的态度来关心幼儿,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这样有助于形成安全的心理环境。u003C/p>u003Cp>我国教育家陈鹤琴说:“孩子可以说是父母的镜子,怎样的父母就在孩子身上反映出来。”父母是幼儿的榜样,父母的言行举止、情感态度等都会起到示范和感染作用。u003C/p>u003Cp>科学方法干预幼儿问题行为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经常使用的鼓励、奖励等正强化法,及惩罚、批评等负强化法,还有让幼儿观察和模仿别人的行为来学习的“榜样塑造法”;对幼儿采取忽视的态度,使他们的行为得不到强化的“消退法”;对幼儿采取“暂时隔离法”等。同时,让幼儿有选择地看书、讲故事,指导幼儿收看电视节目和选择同伴或者游戏的方式,等等,来了解正确的行为方式,从而帮助消除问题。u003C/p>u003Cp>对症下药,根据幼儿自身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制订合理有效的矫正方案。在矫正方案的实施过程中,父母根据幼儿问题行为的发展状况随时调整方案,使矫正方案更有针对性。u003C/p>u003Cp>u003C/p>###u003Cp>u003Cimg src=###u003Cp>谢谢邀请!!!u003C/p>u003Cp>  70后80后的童年时代,孩子三五成群,团体游戏很多,以钻、爬、跑、跳为主的游戏更是数不胜数,在草垛里捉迷藏,哭了也不会整天粘着妈妈撒娇。那时家庭环境里的孩子从小脱离大人的看护,身体形象得到了良好建立,大动作小动作都能在很多游戏中得到锻炼,大脑的潜能也能在游戏中得到开发,孩子们慢慢学会了交流和沟通,语言方面得到了良好的发展。u003C/p>u003Cp>u003Cimg src=###u003Cp>一,每个人生下来就有天生的性格在里面,所以,会有内向和外向或者与生俱来的性格特点。u003C/p>u003Cp>二,孩子三岁之前一定不要看动画片、不要玩手机、不要玩平板,因为动画是孩子被动的接受,演什么就看什么,也不用动脑子,而且画面变化很快,会导致孩子依赖这些电子产品,而不愿去跟家人交流、更不愿看书。这就导致孩子以后的注意力会不集中。u003C/p>u003Cp>三,如果有条件,父母尽量陪伴孩子,读书、运动、户外活动、讲故事,每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规律,孩子的注意力就会集中。u003C/p>u003Cp>四、家庭环境,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孩子成长的基本条件。u003C/p>u003Cbr>u003Cimg src=###u003Cp>我邻居的小孩小时侯也有这样的问题,但是大了以后这些毛病也没有了。据我的观察,只要家长多带小孩出去外面活动,让小孩多跟人交流,多结交朋友,相信小朋友会变得更活泼一些,更自信一些。u003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