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听“培训高EQ高能量的孩子的”感悟一二

2019-11-22 07:52:02孕产
我在听家庭教育指导师讲座。上帝说:永远都要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今天和申老师“在一起”了一天。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申娜老师站在那里就是“培养高EQ孩子”的“活教材”。

我在听家庭教育指导师讲座。

上帝说:永远都要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今天和申老师“在一起”了一天。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申娜老师站在那里就是“培养高EQ孩子”的“活教材”。

一、儿童观

如何培养讲的是方式、方法、途径,而这是最能体现父母智慧的,现在国家也在大力提倡家庭教育,为了将孩子培养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父母都需要主动去转变。

老师开篇问“你们眼中的孩子是怎样的”,也就是儿童观。洛克在17世纪提出“白板说”,华生说:“给我一打健康儿童,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为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现代我们视儿童是种子,具有很强生命力的主体。人的观念都带有时代的烙印,时代都有局限性,没有哪一种观念是百分之百绝对正确的,父母的学习就更需要开放的观念引导。

儿童是拥有独特权利的个体;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可以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儿童是坚强的,有能力承担他们生活的主角。

二、调控情绪的能力

我也初步学过心理学,我的功力也只到“要想行为发生改变,先由认知观念的转变”这一层,今天老师又帮我推进了一层。她说:先关注自己的体验感受,才引起认知观念的转变。想想真的是这个情况。老师又接着说:情绪是流动的能量。众所周知,能量是守恒的。我们产生的情绪能量会向外传递,哪怕很微弱,孩子一样能感受到,有时候孩子敏感的心比我们自己更快知道我到底在发什么“情绪病”。对,我们的情绪被外界接收了,孩子接收后怎么处理这个情绪呢,这个过程中家长在影响着孩子的情商培养。

情商是什么?从狭义的观念上,我觉得是人在一定情景中调控情绪的能力。

三毛说:爱情如果不落实到穿衣、吃饭、睡觉、吵架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去,是不会长久的。孩子情商的培养也得一样一样地在父母的陪伴中实实在在地落实。具体到勇敢站在同学面前演讲,和同学愉快的玩耍,考分低了归因于努力不足或方法不对而不是抱怨外界条件,等等。

三、父母的四项基本原则

四项原则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和孩子一同成长”,这个也可以涵盖前面的三条原则。有了什么样的儿童观,父母脑海里就有了对应的教育观。

从老师分享的众多案例中,不难发现:申老师很尊重孩子,还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特别善于倾听,挖掘出孩子的动机。倾听是心理咨询中重要的技术手段,在人际交往中拉近彼此的距离,更是了解的开始和尊重的基础。同时给孩子自由并不代表父母弱化权威,父母在事情上的权威性也会让孩子产生敬畏感,敬畏感会让孩子更心怀感恩,内心更加正直。

四、认识自我

教育很好的方法是“言传身教”,从一点点行为方式转变,申老师让我们体会描述性对话和倾听的感受。描述性对话就只讲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没有任何评价的字眼。其实挺难做到的。我们总以为自己是对的,说的话做的事也都想证明自己是对的,所以很自觉不自觉地去评价,而评价的标准来源于自己的原有经验和头脑中的认知,理性的我们就知道那未免是片面的。

不过对此我倒有一个疑问:好像身边的每个人都很习惯评价性的语言,而不习惯描述性的语言,这是由上一代的行为方式和文化影响我们造成的?还是人的天性,是由大脑的结构和功能造成的呢?学习心理学先了解人体解剖学会更容易理解,弄清缘由更容易转变吧。

五、小结

老师讲的都是自己成长中的切身体会,有很多“名言”,如:核心家庭最好住在一起,不做焦虑的父母,保持和善,追求美好的东西是很好的体验,人有依靠就不想动了……我选择触动比较深的来做分享。

分享的是当下的感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实践中去度化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