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允许孩子适当“自私”,比强迫孩子,一昧的“共享”更重要
家长一直都在给孩子灌输“有玩具要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玩”“吃的东西可以和其他人一起”分享的思想,让孩子一直大度的包容。
却忽略了分享也是有底线的。
小时候经常有小朋友到家里玩,要么是自己的同学、好朋友,要么是亲戚家里的孩子,都比较熟络。
一天,一个阿姨带着孩子来家里玩,那个孩子“看中”了我最喜爱的铅笔盒,
于是转头对我妈妈说:“阿姨,我喜欢那个铅笔盒。”
我妈倒是爽快,笑眯眯的看着那孩子,摸摸头
对她说:“好啊,那这个铅笔盒就送给你吧。”
听到这话后,我立马把铅笔盒抢过来,妈妈问我为什么,
我大声的叫道:“凭什么?凭什么她喜欢我就要送给她,这也是我很喜欢的东西啊!”
我妈一边叫说我自私,一边对那孩子说下次带她去买新的更漂亮的铅笔盒。这事的阴影在很久之后都还留在我心里,挥散不去。
我应该把铅笔盒送人吗?长大后再回来思考这个问题,我认为自己是正确的。
分享不是毫无保留的给予,是有原则的共享;自私不完全代表着孩子的品行低下,这是孩子最基本的权力。
许多家长会和我的妈妈一样,认为“分享”就是友情和爱的体现,也是一种胸怀和气度,难么,不分享就代表着孩子是自私的吗?
一、别用你的“无私”,成就孩子的“自私”
同事热情好客的性格在我们部门是出了名的,上班饿了想尝点儿东西、什么缺了等着急用,都可以去找她,我们都夸她是“中国好同事”。
本以为只是她自己要求自己去做一个乐于“分享”的人,没想到她在儿子的教育上,要求也是一样的,这难免会让孩子受委屈。
一天,她带着孩子回办公室拿家里的钥匙,在沙发上玩着新玩具的他乐此不疲。这时候,原本在写作业的妞妞,也就是新来同事的女儿也想玩,同事看见后命令自己的儿子,把玩具给小妹妹玩,孩子一开始还是很乐意的,两人玩的很开心,当孩子要回家的时候。
同事拉住儿子,对妞妞说:“这个玩具送给你咯,看你那么喜欢,有空常来阿姨家玩哦。”虽然那孩子没有反抗妈妈的决定,但是他泛红的眼眶让我们都觉得心疼,这样小孩子太委屈了。
同事深知分享的意义和快乐,也乐在其中,但是她却忽略了分享也是有底线的。
家长不应该用分享来对孩子进行道德绑架,孩子们是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的“自私”就不是自私,而没有了界限的分享就会失去了分享原有的意味。
就像同事“强迫”孩子分享一样,不仅没有让孩子学会要与同学一起分享的道理,反而让他觉得委屈。的确,父母大大方方的行为对孩子气度的培养是有作用的。
可是被迫的无私、分享,对于孩子而言并不是一个双赢的选择,而是一个零和剧本,这个剧本,通常都以牺牲自我需求结尾,无法达到家长们预期的目标。
二、为什么家长总是要求孩子“共享”,“自私”一点不行吗?
一位父亲在一次采访中提到:“我们希望孩子是一个能够懂得取舍的人,能够有感情的生活着,去结交朋友,去认识世界,去探索未来。
而不是以游戏为生,同父母为伴,他不知道外面的人和事他也不想知道,他不懂得人情世故,更没有变通的能力,他不知道什么是分享不知道什么是自私,他只知道自己。
如果孩子是这样的话,那我会很惭愧,因为我没有让他成长一个有灵魂的人。”
父亲的一席话道出了所以父母对孩子的期盼。父母之所以要求孩子“共享”,无非是希望孩子能够养成良好的品行和气度,能够明白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真谛。
家长虽好心,却总是忽略孩子的感受,不分享不代表着孩子就是自私的,是孩子的自我需求与家长们的“共享”教育出现了矛盾。
三、尊重孩子的“自私”,尊重他自由使用物品的权力
小茗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自己一个人睡觉,房间是他的私人空间,除了打扫卫生爸爸妈妈都不会私自去触碰孩子的隐私。
面对孩子“宽容与气度”的教育,二人从来不会强迫孩子去用物品交换,他们认为,孩子的“分享”理念应该来自于内心,而分享与否是他捍卫自己权力的方式。
让孩子尊重“自私”,无形之中也是帮助孩子明白“自私”与“共享”之间的关系。
教会孩子在尊重之间维护自己的权力,在“自私”之中感受自由的方式,能够让孩子用同样的方式去尊重别人,而不是唯我独尊的思想。
四、面对孩子的“自私”,家长应该怎么做才正确?
允许孩子“自私”,才能让孩子明白,“分享”的可贵
正面引导。
家长想要平衡孩子的“自私”与“分享”之间的矛盾,需要从正面引导孩子理解分享,通过各种沟通方式来让孩子明白二者之间的关系。
面对孩子的“自私”时,可以悉心询问为什么不愿意和小伙伴分享呢?妈妈可以用其他的玩具跟你换吗?孩子并不是铁石心肠,只是纯真的思想里不知道怎样去磨合而已。
尊重孩子的选择。
任何的教育都是以尊重为前提的,没有了双方的信任和尊重,理解是不会产生的,所以爸爸妈妈们可以先和孩子商量。
如果孩子依然拒绝,那可以选择其他的方式来回转,一味的强求孩子是本末倒置的。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有时候孩子不愿意分享,是因为他感受不到父母的爱,他不知道父母是不是爱自己的,孩子不明白家长为什么总是割舍自己的喜好去满足别人的愿望。
因此,家长们面对孩子的“自私”时,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怀,教育孩子“分享”也是爱他的一种方式。
家长允许孩子适当“自私”,比强迫孩子,一昧的“共享”更重要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
- “我不去兴趣班”,比起家长强迫孩子去上课,适当培养更重要
- 孩子不愿分享玩具不一定就是自私,拒绝“自私”标签,家长要理解
- 孩子不爱分享不是自私,家长懂得区分,孩子才会愿意敞开自己
- 孩子事事要求完美?完美主义和强迫症之间的差别,家长知道吗?
- 孩子自私冷漠,缺乏同情心,影响孩子一辈子!家长应该怎么做?
- 家长别只要求孩子“大方”,有些事情应该“自私”,才是对孩子好
- 家长注意:孩子“一个小时就要换双袜子”,是强迫型人格在作怪
- “妈妈我害怕”,当孩子对新鲜事物抗拒,家长的强迫只会害了孩子
- 三岁的孩子忽然变自私?恭喜家长,他很健康
- 两孩子跌下楼梯,宝妈先拉住自家孩子手,对方家长指责:真自私
- 让孩子学会分享是好事,却也不必过早强迫,学会自私才能学会无私
- 面对争抢玩具,家长不要强迫孩子进行分享,也别总想带娃打回去
- 孩子会玩才能更会学!家长陪孩子做游戏也有大学问
- 孩子,比懒惰更可怕的是低质量的勤奋!家长注意到了吗?
- 家长应该怎样督促孩子更好地完成家庭作业呢?
- 家长越“糊涂”,孩子更聪明
- 家长这样培养孩子“仪式感”,比带他外出旅游,更让娃感到幸福
- 10幅漫画警示家长:你的孩子本该更好
- 为了让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在学校里适合开展哪些家长课程?
- 为什么孩子会走路反而更想“要抱抱”?这些原因,多数家长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