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鼻子里的糖果”,如何引导两岁孩子文雅、科学的挖鼻屎

2021-12-30 23:16:16孕产
2岁娃开始成了“挖鼻屎爱好者”有一天,两岁的妞妞,会挖鼻屎了。我们的小可爱竟然爱上了挖鼻屎!而且她对这件事感到非常新鲜。她用手指挖鼻孔,挖呀挖,挖出一块,我和妞爸都做出一副恶心的表情,妞妞反倒更开心了,还故意挖了鼻屎伸着手往妞爸嘴里塞!
2岁娃开始成了“挖鼻屎爱好者”有一天,两岁的妞妞,会挖鼻屎了。我们的小可爱竟然爱上了挖鼻屎!而且她对这件事感到非常新鲜。她用手指挖鼻孔,挖呀挖,挖出一块,我和妞爸都做出一副恶心的表情,妞妞反倒更开心了,还故意挖了鼻屎伸着手往妞爸嘴里塞!惹得我们大声尖叫着逃跑,这更是让她感到兴奋,一阵哈哈大笑。前几天,我看到妞妞又在挖鼻屎。她用小手指往在她小鼻孔里挖呀挖,挖到了一块,顺手就送入到嘴巴里,还砸吧砸吧味道,脸上仿佛写着两个字:好吃。这个动作一气呵成,惊得我都来不及阻止。看着她面不改色,一脸享受的样子,我的心在寒风中不知所措。

而且我还发现无论如何制止,当她“觉得”鼻子里面有鼻屎,她还是会忍不住去挖鼻孔,直到挖到战果。

别嫌恶心,很多人小时候都是挖鼻屎爱好者,一项调查显示,90%以上的人都有挖鼻孔的行为。还有一项研究表明,四分之一的人每天挖一次鼻孔;五分之一的人每天挖五次鼻孔;还有四分之一,涉嫌患上了“挖鼻孔强迫症”,每天花在挖鼻孔的时间累积达15分钟。而且在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大多数人都吃过鼻屎,看到这,有经验的都会说,鼻屎是咸的。说来惭愧,我也会经常自觉不自觉地挖鼻屎,成年人要优雅,挖鼻屎要旁边无人,因此,我总是偷偷摸摸地挖鼻屎,妞爸在旁也不行,不管最后挖没挖的出来,都很暗爽。

公共场合里我也观察到很多孩子也有这个动作,有些孩子挖鼻屎成了自己的标志性动作。这也让我对“挖鼻屎”这件趣事产生了兴趣,为什么我们大人和孩子都这么热衷挖鼻孔呢?挖鼻屎到底乐趣在哪?背后有何神秘的逻辑呢?作为父母,发现孩子挖鼻屎,我们该怎么引导孩子养成优雅的行为习惯呢?唯有了解,才能解决。

挖鼻屎行为背后神秘的心理机制

挖鼻屎,也属于屎的范畴。对2-4岁的孩子来说,成年人眼中“屎尿屁”这种不等大雅之堂的话题,在孩子的眼中却另有一番天地。

挖鼻屎是孩子自主的人格发展要求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认为,2-4岁属于“儿童早期”,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从完全依赖成人照顾,慢慢走向独立自主。这一时期面临着一对主要矛盾,那就是“自主与羞怯、怀疑”的矛盾,儿童需要积极解决这一对矛盾,发展自主能力,获得满足感,克服羞愧感和疑惑感,体验意志的实现。如果没有解决好这一主要矛盾,就会变的缺乏信心,时常感到羞愧、怀疑自己的能力。

2-4岁,孩子们在这个阶段开始有了自主意识,分外爱探索外界事物的同时,对自己的生理也同样充满兴趣,他们在用自己的小手指头体验身体器官的神奇。也许,鼻孔对他们来说,就像是一个百宝箱,总想瞧瞧里面放了多少好吃的,而鼻屎就是一颗颗糖果,充满着诱惑。同时,他挖呀挖,探索呀探索,挖到了,体验到一种自主感,他感觉到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手指,可以控制住这一颗颗糖果,他可以做到和大人一样的事情。就像我妞妞最近挂在嘴边的,“我是大姐姐啦。”除了这一点之外,大人的行为和对孩子挖鼻孔做出的反映也会强化孩子的行为。

2.挖鼻屎是后天观察学习和模仿学来的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行为的习得既受遗传因素和生理因素的制约,又受后天经验环境的影响。观察学习和模仿是行为习得主要途径,通过外部强化、自我强化和替代性强化习得新的行为。

幼儿模仿大人

有时候因为季节变化、环境卫生等因素的影响,孩子的鼻子可能会干干的、痒痒的,也可能鼻孔不通气了,鼻涕凝固粘在了鼻腔里,让他感到不舒服等这些生理器官有了异常,所以会去挖鼻屎。但还有很多时候,孩子挖鼻孔是学来的。孩子身上让我们不解和吃惊的行为,都可以从大人身上找到影子。父母不经意间的挖鼻屎的小动作,被灵敏的孩子观察到了,他感觉好玩和好奇,便也挖一挖,就学会了。当父母发现孩子的这个不雅行为时,反映比较大比如“打手,大声呵斥、大叫”都会让宝宝感到有趣和兴奋,无意之中却强化了孩子挖鼻屎的这一行为。

3.挖鼻屎有时是回避不安的一种方式

荣格心理学认为,下意识是指人不自觉的行为趋向,本身也是心理过程,但在一定的时刻,这些过程不受到注意,因为它们是无意识的思想活动中心。无意识往往通过与意识倾向相反的动力而成为意识的补充。下意识是意识活动的副产品,其中没有任何神秘的、不可知的因素。

新的环境新的变化对幼小的孩子来说,是一种压力事件,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从未有过经验需要挑战自己的某些能力的,比如要上幼儿园了,搬家到新的小区遇到新的小伙伴,要给陌生人做自我介绍等这些压力事件导致了孩子的焦虑情绪,心理上原有的平衡被打破,为了缓解自己心里的紧张,焦虑的孩子会无意间做出有各种小动作,比如挖鼻屎、咬指甲等,通过无意识的小动作,来回避不安,自我安慰和补偿,从而解除眼前的危机。

了解了这么多挖鼻屎背后的心理机制,我们可能会长吁口气说,原来挖鼻屎对孩子来说是这样的。了解理论机制能够让我们稍稍宽慰。孩子挖鼻屎并不是一件羞耻的事,是正常的,是可以理解的。还有一些稍显“奇葩”的幽默研究会让我们对带这件小事更加释怀。

比如奥地利的一名医生指出吃鼻屎有益健康。因为鼻屎中含有大量细菌,如果吃下其功效就像吃药一样,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因此,他建议家长鼓励孩子做类似的行为,以增强孩子的免疫系统。

可即使是鼻屎里的病菌真的有助于改善免疫系统,我们也没有必要从鼻子里挖出来吃呀。而且大多数的研究还是认为吃鼻屎未必对健康有益,反而有潜在的危害。同时,在公众场所毫不遮掩地挖鼻孔是个坏习惯,是一种不雅的行为。讨厌挖鼻孔的人有很多,比如11世纪的一个国王就版不过“挖鼻禁令”,民众不得公开挖鼻屎,违者将处以极刑。听说清华大学也不允许学生挖鼻孔。

“作为父母,我们必须按照社会所能接受的方向,履行教导儿童行为的精心任务,同时又不能让儿童的自我控制感和自主性受到伤害。为人父母必须有理智的忍耐精神,且要坚定地保证儿童的社会许可行为的发展。”

2岁只是一个挖鼻屎,到4岁孩子进入污言秽语敏感期,对“屎尿屁”感兴趣的时候更是考验父母。父母还不能回避,因为越是禁忌孩子就会越好奇,可能会通过不恰当的方式去探究疑惑。特别是孩子感到焦虑和压力,通过挖鼻屎等不雅的小动作找心理出口,如果父母仅仅做“堵住水”的动作,却不给孩子设计出口,那么反倒有可能会泛滥成灾。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对孩子的探索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和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要给孩子应有的尊重。陶行知先生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

如何引导两岁儿童文雅、科学地挖出鼻屎

对于两岁的孩子来说,挖鼻屎并不是什么令人羞愧的事,它就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方法引导孩子挖鼻屎,比如说在家里,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拿一只棉签用温水蘸湿,湿润鼻孔,等待鼻屎软化,大约半分钟后,再拿纸巾,大人做出擤的动作,给孩子做榜样演示,反复几次,自然擤出来,用纸巾搽拭干净。再比如说如果孩子在公共场合挖鼻屎,没有压力事件时不干预,因为关注这件事本身就会给孩子的行为带来强化作用,所以当时要淡化处理。我们可以在事后平静的告诉他:“这样的动作属于隐私,不适合在公众场合做。”但这并不是充满想象力的、尊重孩子的教育,孩子也不一定肯配合。

而绘本《公主怎么挖鼻屎》却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难题,科学的文雅的教会孩子挖鼻屎和处理鼻屎。我们来一起读一读这个绘本,学一下小公主是怎么挖鼻屎的吧。

许多人觉得讨论挖鼻屎的问题很无聊,甚至会认为非常低俗。但是对幼儿来说,这是一个真正的问题。

可能这样,也可能那样的小动物们,就是孩子们自己。那小公主是怎么做的呢?

其实小公主,也可以是孩子们自己

非常喜欢这本绘本,充满了童真童趣和想象力,原来这个世界有那么多不同的生活方式,同一件事可以有那么多不同的选择。很多时候,我们个人的知识和经验是有限的,绘本就能很好地给予我们具体的充满想象力的帮助。这本绘本做到了对儿童生活的真正理解,“公主是怎么挖鼻屎呢?可能这样也可能那样”,生动的故事情节紧紧抓住着孩子们的注意力,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就联系到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像榜样看起,科学、优雅地学会了如何挖鼻屎。你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