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窝里横,出门怂”怎么办?抓住症结,三招正确引导
作者:桐桐妈
上周六,我和闺蜜带着孩子约下午茶,两个人许久未见有着说不完的话题,两个孩子玩的也特别尽兴。
吃晚餐时,只见她家女儿一直就像只小绵羊般乖巧,坐在自己的餐位上安安静静地用着餐,说起话来也轻声细语,你若多看她几眼,她还会羞涩地躲到妈妈身后。相比之下,我家桐桐就像只野生猴子般,在自己的餐位上一会坐着,一会躺着,时不时还要钻餐桌肚去“骚扰”一下闺蜜家的孩子。
期间,我就一直忍不住夸赞:“妙妙真乖啊!就像个小淑女呢!”
尚未听我夸完,闺蜜便一脸生无可恋和我诉苦道:“她呀!在外乖得很,人见人夸。在家的时候,我简直要被她磨疯了,曾几次我都被她气到坐在地上嚎啕大哭,你不知道,这孩子在家的时候,太难带了!说出来别人都不信!”
听她这么一说,我竟有种家家都有本难念经的感觉,她家娃应该就是典型的“窝里横”。
这类孩子有什么特征呢?
就是在外听话乖巧,甚至有些胆小畏缩,在陌生的环境会习惯性躲藏在大人身后,一副老实巴交本分人的样子;
在家的时候,就会和父母各种对着干,爱发脾气爱顶嘴,稍不满意就会撒泼打滚,俨然一副小霸王派头。
这种两幅面孔的架势,让很多父母颇为头疼,心想如果宝宝能均衡下家里的“横”和外面的“怂”该多好啊!凡果必有因。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有着这种“窝里横,出门怂”的双重表现呢?
原因一:天生的敏感界限感。
这个不单指孩子,就是成人也一样。在熟悉的环境里会比较自如、轻松、放得开,特别是在自己家里,更是可以毫无压力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面对陌生的人和事,会变得拘谨、谨慎、不自在。
“窝里横,出门怂”的孩子,内心其实是孤独和害怕的。
原因二:家人无节制的宠溺。
以前总觉得只有祖辈才会格外宠溺孩子,可现在发现不仅如此,很多年轻父母也加入“宠娃大军”。或处于补偿心理,他们总会对孩子的需求无条件满足,习惯将孩子放在家庭的中心位置,孩子成了说一不二的“权威人士”。
想要新玩具,爸妈不买?一哭二闹准得到。
想吃零食妈妈骂?躲到奶奶后面准没事。
时间一长,孩子便习惯在家里横行霸道,想要什么东西,哭闹就有效;怎么横都不要紧,因为总会有人护着。
原因三:孩子缺少应有的交际。
这类孩子习惯了家庭的小团体生活,家里每个人都以他为中心,一旦走进一个陌生的环境,便会变得无所适从,他们不懂得如何与人交际,更不懂交际规则。
在家是集所有宠爱于一身的小王子或小公主,出门只是路人孩子一名。
在家哭哭闹闹想要干什么都可以,出门这招可变得不好使。
离开家庭这个“舒适圈”,难以融于新环境,便表现出退缩和畏惧的心理。
原因四:受父母影响。
有的父母自己就是这般做事风格,在外温文尔雅、知书达理、控制情绪,一回家就肆无忌惮、随心所欲、毫无顾及,久而久之,孩子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耳濡目染也会学会“窝里横”,认为在外面应该有所克制迎合规则,回家就能自然释放情绪。
既然知道了原因,也就能顺藤摸瓜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那么,家有一个“窝里横”的孩子,家长可以这样做:
首先,在家建立明确的规则。
爱孩子不等于要宠孩子。真的爱,应该是原则和克制的,这样才能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不断优化的能量包。无底线的宠,只会让孩子的未来走的越来越窄,成为他们前进的绊脚石。
和孩子说清楚,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即使是在家也不例外。
桐桐一度对商店里的儿童小零食“欲罢不能”,她不敢和我提太多要求,但是只要和奶奶或外婆一起去,回来时准是大大小小零零散散一大堆。
后来,我就这个问题非常正式地和她来了一次谈话,每次去逛商场只能买一样东西,超过一样东西,我就会惩罚她,之后2次去商场都不能买任何东西。
几次下来后,她便学乖了,即使家里人再怎么劝说,她都不会多要一样东西。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事在我们家都是有明文规定的,比如看动画片一次只能看20分钟,到点就要关;哭闹撒泼打滚要干什么事,坚决不可能,有什么要求好好说等等。
给孩子明确清晰的行为规则,才是对他最好的爱!
当然,这中间有个环节很重要,就是家中的老人应该和父母保持一致的态度,这样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其次,多带孩子出门,不随意给他们贴标签。
当孩子面对陌生的人和事表现出畏惧的时候,千万不要试图强迫他们一下子变得落落大方,而是不急不躁、循序渐进,否则,只会适得其反,让他们更加变得恐惧社交,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多带孩子出门,可以是每天晚饭后,带着他们去小区的公园里玩会,既能增加户外体育锻炼,又能收获小友谊,何乐而不为。
有的家长面对孩子的缺点,总会毫不留情一顿乱贴标签,什么“胆小鬼”、“小无赖”、“不懂事”等等,长时间在这种评价中成长,他们真的可能真的就会朝着你指的那个方向去成长。
最后,教会孩子如何表达和发泄情绪。
孩子为什么会经常大哭大闹?除了他们觉得这招有用以外,还有就是他们表达能力有限,想不到更好的办法去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
当孩子发脾气时,我们不要急于阻止,可以先尝试理解和接纳孩子,抱抱他,安慰他:“妈妈知道你不开心了,你现在很难过对不对?”,在安慰时帮助孩子辨别情绪,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存在,然后紧接着,坚定地告诉他:“想通过发脾气达成某种目的,我是坚决不会答应的,稍后,等你心情平复一点后,你可以找我聊聊你的想法。”
就这样,保持耐心,慢慢引导,并坚决执行规则,然后静等花开吧!
作者简介:桐桐妈,一个可爱女孩的妈妈,头条号签约作者。
本头条号拥有27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背景的专家学者,将与活动号(微信公众号:育儿交接棒)一起,致力于通过线上线下课程和活动,推动有品质的亲子沟通,微信公众号的“问答”功能已经开启,欢迎提问,专家一对一解答育儿疑问。欢迎关注!
相关文章
- 孩子“嫌家贫”,因攀比心太强,父母要正确引导孩子,别太较真
- 孩子“爱逞强”不是坏事,但有时让父母很头痛,4个方法正确引导
- 孩子“窝里横”,一出门就“秒怂”,这可不是认生,家长要留心
- 孩子“窝里横,出门怂”?那是你没用这招
- 孩子上大学总要钱,父母纵容与拒绝都不好,正确引导是关键
- 孩子做错事推卸责任,可能是“受害者心理”作祟,父母要正确引导
- 孩子偷钱怎么办?家长的正确引导,这才是改正错误的关键
- 孩子喜欢敲碗敲盘子,太好了,爸妈正确引导宝宝更聪明
- 孩子喜欢胡乱涂鸦怎么办?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引导?
- 孩子在公共场所哭闹,可能是“儿童社会化”没有被正确引导
- 孩子在家总是乱涂乱画,可能是涂鸦敏感期到了,家长要正确引导
- 孩子如何利用周末时间逆袭而上?亲子教育要有度,家长要正确引导
- 孩子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父母的正确引导是关键,让孩子建立格局
- 孩子常把“不喜欢”挂嘴边,是自我意识逐渐完善,家长要正确引导
- 孩子开始“臭美”时,“审美敏感期”到来,父母需正确引导啥是美
- 孩子怕生、不敢和人交往?用这三个方法正确引导 帮孩子克服认生
- 孩子成长有无限可能,父母正确引导,孩子的破坏力就会变成创造力
- 孩子认生就是胆小,要多锻炼?错!家长还须这样正确引导
- 1至5岁孩子伸手打人,是想吸引父母注意?家长及时给予正确引导
- “倔孩子”只会让人感到头疼?家长学会这几招,就能正确引导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