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孩子超喜欢的《鼻子里的调皮鬼》,讲述童年里“黏乎乎”的小故事

2022-01-10 20:01:35孕产
作者:阿渡绘本高级讲师、知名儿童阅读推广人、全国认证绘本讲师训练营项目发起人、深圳市书店行业协会副会长从成人的角度看孩子喜欢的东西,往往不是那么美好,有些甚至是让人觉得有点恶心的、难以忍受的,这自然包括便便、尿尿,当然还有鼻涕、鼻屎、口水等等。

作者:阿渡

绘本高级讲师、知名儿童阅读推广人、全国认证绘本讲师训练营项目发起人、深圳市书店行业协会副会长

从成人的角度看孩子喜欢的东西,往往不是那么美好,有些甚至是让人觉得有点恶心的、难以忍受的,这自然包括便便、尿尿,当然还有鼻涕、鼻屎、口水等等。

但是,每个人的童年,不都是伴随着这些看似“恶心”的,令人难以忍受却又欲罢不能的、“欲玩还休”的东西长大的吗?

相信许多家长都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孩子在某个阶段会特别喜欢“屎尿屁”之类的话题,并且常常将这些字眼挂在嘴边。这在大人看来,一点儿也不文雅,完全就是一种恶趣味。而大人的严厉制止只会让孩子“变本加厉”,真是令人大为光火。



其实,有研究表明,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3~6岁孩子身上。因为这一阶段的孩子正处于好奇心特别旺盛的时期。他们对于人体现象,对于自身尤其好奇。

同时,这一阶段也是孩子的语言敏感期,他们会大量地学习语言,不断地模仿接触到的字词句——就算完全不懂也不影响,他们只是单纯地去实践语言而已。当然,如果这样说话能引起大人的注意,那就更好更开心啦!

夏山学校校长尼尔也曾为“屎尿屁”这一话题“正名”,他指出:

每个小孩子都对自己身体的“废物”感兴趣,他们将其作为自身最初的创造物加以欣赏。

当大人对“屎尿屁”表现出厌恶、抵触情绪的时候,孩子关注正常的生理现象似乎就成了有道德问题,孩子会因此而产生不必要的心理冲突。

所以说,指责一个对“屎尿屁”等感兴趣的孩子“脏”是不对的,大人们应当通过“象征性”的游戏来帮助孩子满足这种天然的兴趣。

如今,很多父母已明白了这一点。他们不再避讳这类话题,转而开始想办法引导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学会正确对待这些人体现象。

而绘本阅读,就是一种很不错的引导方式,也是大多数父母都喜欢选择的一种方式。

但是描写鼻子里那些黏乎乎的东西的绘本似乎并不多见。

别担心,挪威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漫画家比约恩·奥斯兰就给我们带来了一本这样的绘本——《鼻子里的调皮鬼》。



首先,看到书名《鼻子里的调皮鬼》,你会想到什么书呢?

可能是托尼·罗斯的那本 《不许抠鼻子》。

哦,也可能是那本 《鼻涕虫想要一个拥抱》。

当然,还可能是孩子们喜欢的安娜·鲁斯曼的那本 《肚子里有个火车站》。

当然,当然,还有长谷川义史和浅野真澄创作的 《肚子里的肚子里的肚子里有老鼠》。

这些书常常令孩子们捧腹大笑,爱不释手。那《鼻子里的调皮鬼》呢?

当然也是毫不逊色的啦!

我们继续翻过蛋黄色的环衬页,来到扉页。



第一眼看上去,扉页就带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的呢?

原来,大多数绘本喜欢把扉画摆放在醒目的位置,而本书却别出心裁地将扉画平移到了相邻左页的左下角——在这个极不显眼的地方,一个绿色的精灵正气愤地跺脚咆哮着。

这是什么情况呢?是谁惹得他发这么大的火呢?我们不禁好奇起来。

接着进入正文,我们一眼就看到了故事里的重要人物——约恩。


约恩长得高高大大,穿着厚厚的衣服和棉鞋,是典型的北欧人装扮。他有着一个长长的、大大的鼻子。

约恩的鼻子里住着鼻屎先生,还有鼻屎先生的两个孩子。这时候,咱们真正的主人公——三个绿色“小精灵”才算正式出场。

接下来“摩擦”就开始了,两个小调皮鬼在约恩的鼻子里玩起了“大闹天宫”,又是捅又是吐又是跑。

这下约恩就不好受了,他的鼻子开始痒痒了。你们有过这种体会吗?就是那种想要打喷嚏时的感觉。

这时候,鼻屎爸爸再次登场了。他生气地吼道:“都给我停下来!你们想被喷出去吗?”再看两个小调皮鬼,他们虽然被迫停了下来,但心里仍然不服气,仍然在那里一哼一哈地“冷战”……

没过多久,“冷战”局面就被打破了,“鼻屎大战”爆发啦!

两个小调皮鬼扭作一团,你拉我扯,又撕又咬。终于,可怕的事情要发生了……

随着约恩仰头“阿——阿——”的动作,鼻屎先生和两个小调皮鬼只来得及喊了句“不要啊,约恩!!!”就被一个喷嚏悉数喷了出来。

最好笑的是鼻屎先生,都被喷到地上了还在说教:“我都跟你们说什么来着,调皮鬼们!”

而“长鼻子”约恩呢?他在一旁吸溜着那条即将从鼻孔中落下的黏乎乎的绿色东西,看起来十分狼狈。这与故事开始时那神气的样子形成巨大反差。读到这里,孩子们想必早已笑得前仰后合了。

故事到此为止,但本书尚未结束。在书的最后,作者还不忘“说教”一番。

他用几幅幽默的图画展现了处理鼻屎的错误方式和正确方式。左右对比,谁对谁错一目了然。

这对于爱模仿的孩子来说,是再有效不过的教育方式啦。


这个简短的故事所展现的只是日常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一件小事,小到成年人根本不会去关心。可它在孩子们看来,却是极具吸引力的。

孩子没有成年人那样丰富的阅历,在他们眼里,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很新奇。简简单单的一件小事就足以给他们带来无限的快乐。

就如这本绘本中的话题,简单,且源于生活,完全在孩子的认知范围内,毫无距离感又接地气。尤其这个话题竟然还是大人们平日里禁止谈论的。阅读这样的作品,可不是很刺激?

然而,这个故事又是高于生活的,它将生活中的一个瞬间拉长、放大,并夸张地演绎,同时留给孩子巨大的想象空间。对于孩子来说,阅读这样“既熟悉又陌生”故事实在是太有趣了。

那么,这样的故事对孩子来说有什么意义呢?

是教育他们不要调皮吗?是告诉他们打喷嚏的原因吗?是教会他们处理鼻屎的正确方法吗?

在我看来,这些“功用”都是次要的。让孩子在阅读中开怀大笑,引导孩子发现平凡生活中的乐趣,这才是本书最大的价值。

这个短小的故事也给孩子传达了一个极其重要的精神,那就是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乐趣。

鼻子发痒、打喷嚏原是我们在平日里不会过多在意的一件极小极平凡的事(不过,也可能是一些家长特别犯愁的一件事),但在作者的笔下,它却有了无穷的妙趣。为什么呢?这便是好奇心和想象力的魔法。

正如人们常说的,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审美的眼光。同样,我们的生活中也不缺少乐趣,缺少的只是感受乐趣的心。

如果能保持天生的好奇心,纵容自己的想象力,亲近生活、思考生活,那么,平淡的生活将会开出绚烂的花朵。而这,才是让孩子快乐一生的秘诀。

同时,让孩子在大笑中爱上阅读,也会让孩子受益终身。

此外,本书风格简约,传递了一种独特的审美趣味。

插画有着近乎漫画的简洁,寥寥数笔就勾勒出鲜活的人物、生动的场景,展现了跌宕的情节;文字也极为简练,每篇仅有短短一句,没有一个字多余,正与简洁的插画相得益彰。

巧妙的是,这样笔墨上的“节省”,非但没有影响故事的完整度,反而拓展了读者的想象空间,让作品显得更加丰满。

这种“少即是多”的创作能力,或许是崇尚简约的北欧人与生俱来的天赋吧。


当然,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更加轻松的角度来看待这个故事的现实意义,那就是孩子们在读完这个故事后,能从中认识到,原来日常生活中常常被人嘲笑的流鼻涕、打喷嚏、挖鼻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想想自己鼻子里竟然有几个调皮鬼在捣蛋,多“酷”呀!至于同学们的取笑和戏弄还有什么可在意的呢。

突然想起笔者在重庆永川读小学时班上的一位女生。

五官清秀的她,鼻子上总是挂着一条青绿色的“黏乎乎的东西”。这东西有时候一不小心还会“流过河”,有时候时间一长还会变成固体黏在人中上。

于是,同学们就给她起了一个绰号,叫“鼻涕”或“鼻涕虫”。也因为这个绰号,我至今还能记得她的名字(也不知如今她在何方,生活是否美满,是否还能看到班上的一位男生正在这里提起她当年的糗事……)

我想,倘若当年语文老师给我们读一个类似《鼻子里的调皮鬼》这样的绘本该多有趣呀,班上的同学们或许就不会如此嘲笑那位女同学了,而那位女同学听了别人的嘲笑也不会太尴尬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