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蚂蚁?捡石头?请不要干涉孩子的“细节敏感期”
国庆假期里,久居城市的瑶瑶一家来到了郊区的农家乐游玩。瑶瑶妈看着女儿嬉戏在乡间田垄上,十分欣慰。现在的孩子哪下过地?玩的也都是各种器材,太缺乏和大自然的接触了。但是本来瑶瑶只是揪朵花,逗逗小狗,不知怎么回事就突然去土堆旁边捉蚂蚁,被爬来爬去的蚂蚁吓到后又开始去捡石头子,一个一个的放进兜里,弄的衣服裤子上都是土。
瑶瑶妈妈见状立刻上前阻止“小姑娘怎么能玩这些?赶紧丢出去!”瑶瑶听了妈妈这句话,只得失落的把都兜里的石头都扔出去。之后,瑶瑶还收集过一沓脏兮兮的叶子,甚至专门捡了一把羊毛给妈妈看。瑶瑶的妈妈非常不解,自己的女儿原本很爱干净,怎么一来乡下就开始玩起这种东西了?
后来和同事们谈起这件事,瑶瑶的妈妈也很不知所措。但是同事们说自己家的孩子两三岁时也是这样,会乱捡东西玩。其中一位指出,这是因为到了孩子的“细节敏感期”。这时瑶瑶的妈妈才反应过来,原来自己的女儿不是有了什么坏习惯。
细节敏感期这个名字大家看到之后就会有一些联想。简而言之,细节敏感期就是幼儿在一岁半到四岁时,对身边的细小事物非常敏感,喜欢各种小玩意,把注意力也都集中在小细节上。这个时期,孩子们有自己欣赏的目光。而且,这个阶段正是孩子们用自己的细节敏感功能感受大自然的时候。一方面是身体感受功能的开发,另一方面也是孩子观察力和注意力的培养。细节敏感期对幼儿来说十分重要。
不过相应的在这个时期,孩子们也会出现一些奇怪的行为。就像瑶瑶捉蚂蚁、捡石头一样。家长们会担心孩子们接触的这些小东西不卫生、不安全。但也不要因为这些而过分的阻止孩子,甚至呵斥孩子。只要不出现明显的问题,最好还是不要干涉孩子的行为。
首先要了解细节敏感期中孩子们的小动作,正确判断哪些是因细节敏感期而出现的行为,哪些是单纯的坏毛病。仔细观察孩子,注意孩子的各种举动。
其次,不能粗暴的阻止孩子,应该引导孩子感知事物。比如当孩子拿起脏东西观察的时候,要先告诉孩子这件物品是不好的、脏的,最好不要碰,更不能放进嘴里,摸完之后一定要洗手,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同时,家长如果能和孩子一起观察这些小东西,是最好不过的了。参与孩子的成长,双方的互动是不可或缺的。但是也要注意不能打扰孩子进行探索发现,要以孩子为主体。锻炼孩子的观察力和注意力。当然,为了促进孩子细节敏感期的发展,最好带孩子多接触新事物。多带孩子去不同的地方玩耍,也能增进感情。
总而言之,在细节敏感期中成长的机会太多了。家长要正视细节敏感期,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相关文章
- 敏感期=关键期,奠定孩子一生的基础
- 敏感期和坏习惯不易分清,家长要擦亮眼睛,不要耽误孩子心智发展
- 孩子“口腔敏感期”来了,挖鼻孔吃手指非小事,家长也要认真
- 孩子“熊”不“熊”,敏感期说得算。“熊”多久,家长说得算
- 孩子专挑高低不平的路走,管教也不听,别愁,行走敏感期来了
- 孩子乱涂乱画,美术老师说,要重视容易被误解的涂鸦敏感期
- 孩子事事都追求完美?别担心,这是孩子成长必经的“完美敏感期”
- 孩子偷穿妈妈的高跟鞋,孩子进入“爱美敏感期”,家长需要这3招
- 孩子到了秩序敏感期,4大意识及早培养,让孩子构建优良秩序感
- 孩子哼唱跳舞是天生?音乐敏感期到来,父母3招带孩子陶冶情操
- 孩子喜欢乱涂乱画是“涂鸦敏感期”到了,家长要加以重视引导
- 孩子喜欢打人怎么办?把握“打人敏感期”,让“坏孩子”变好孩子
- 孩子喜欢用被子当帐篷,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空间敏感期”,别阻止
- 孩子喜欢走高低不平的路?是到了“行走敏感期”,家长要这样引导
- 孩子在家总是乱涂乱画,可能是涂鸦敏感期到了,家长要正确引导
- 孩子天生有数感,数学专家:父母别错过数学敏感期,启蒙用4招
- 孩子开始“臭美”时,“审美敏感期”到来,父母需正确引导啥是美
- 孩子开始“臭美”?这3招教你应对进入“爱美敏感期”的孩子
- 孩子开始喜欢探究各种事物?他的“文化敏感期”,切不可强行制止
- 孩子开始看见什么吃什么,是因为到了感官敏感期,想探索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