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文科父母也能做的科学启蒙4大方式,提升孩子思维能力

2021-12-13 12:16:39孕产
鸡娃的时候,或许曾遇到这些困惑:一个概念,给孩子讲很多遍,都似懂非懂;学到的知识不能举一反三;或者是不能灵活运用……出现这些问题,往往是因为孩子在被动学习,或是在学习的时候“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没有主动去思考背后的原理,即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什么叫主动思考?

鸡娃的时候,或许曾遇到这些困惑:

一个概念,给孩子讲很多遍,都似懂非懂;

学到的知识不能举一反三;

或者是不能灵活运用……

出现这些问题,往往是因为孩子在被动学习,或是在学习的时候“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没有主动去思考背后的原理,即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

什么叫主动思考?

在带孩子刷题或者玩益智玩具的时候,会感觉有的孩子的思维像是被困住了,你提示他一下他就会,不提示就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同一个知识点的东西,这题会做,但换个形式就不会了,缺乏知识迁移能力。而有的孩子,针对一个问题,他会想出不止一种解法,甚至能从自己的想法中总结出最佳方案,这就是他主动思考的结果。

另外,有的孩子喜欢“找关联”,比如“xx跟xx是同一类东西”“飞机和鸟都有翅膀,所以它们可以飞”等等。学习的过程就是把不熟悉的东西与熟悉的东西建立联系的过程,如果孩子具备类似的联想能力,这就是进行了有效的主动思考。

培养孩子主动思考的能力,科学启蒙是行之有效的方式。

为什么是科学启蒙?

科学启蒙能满足幼儿的探知欲。孩子会说话之后,我们听得最多的问题就是“这是什么”,两三岁的时候,“为什么”逐渐占据主导。这表明他们对周围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驱使他们去探索、观察和发现,这其实就是对科学的求知欲的萌芽。

铭哥从开始提出“为什么”开始,我就正式开启了科学启蒙之路。虽然跟他讲的科学知识,他并不能完全理解,但却充满了兴趣。原因就在于,这些知识往往是从生活实际出发,贴近生活,孩子觉得“有趣”和“有用”。

人都是功利的,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就会产生去了解的欲望。当孩子提出“是什么”和“为什么”这两大问题的时候,他其实已经是在思考,思考物体的属性、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思考了解这些知识有什么用等等等等。这时候如果家长积极回应,跟孩子一起找出答案,最后一起做出总结,这个完整的过程,就是在培养他主动思考的能力。

科学启蒙教什么?

提到科学启蒙,你想到什么?牛顿第一定律?化学分子式?还是一大堆上学时就理解困难的公式和定理?

统统不是!科学启蒙,不是教概念,而是教孩子思考问题的方法。因此,给孩子做科学启蒙,比起教会他理解本该上学才会接触到的各种概念,更有价值的是教会他理解万事万物的思维模式——

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用?

如何进行科学启蒙?

科学启蒙,并不复杂。学文科出生的我,通过以下4种方式,给铭哥做起科学启蒙来也不发怵。

一 认真对待孩子的每一个“为什么”

不要因为孩子小,就用“你现在听不懂,大了再告诉你”来搪塞,鼓励孩子多提问,引导孩子学会提出“好问题”。

举个栗子

铭哥问:“为什么橘子是橘色的?”

乍一听,这个问题很“蠢”,你都说了它的颜色,还问为什么?!但幼儿会经常提出这类看似莫名其妙又显而易见的问题。

仔细想想,也许他想问的是:“为什么我们看到橘子是橘色的?”或者是“为什么橘子没成熟之前是绿色的,成熟之后是橘色的?”又或者是“为什么有的橘子是绿色的,有的橘子是橘色的?”

读懂孩子的“蠢”问题,并将他未能表述完整的部分补充出来,就是在教会孩子“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提出一个表述准确、切中要害的好问题,需要运用到观察、归类、推理等思维能力。

针对不同的问题,我们的回答、科普的方向都是不同的。例如针对“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橘子是橘色的”,就可以从“光学”这个角度解释;针对后面两个问题,就需要从生物学的角度出发。

二 认真观察生活

冰为什么会融化?树叶为什么会落下?蜘蛛用什么结网?……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着神奇的剧目,只要认真观察生活,科学启蒙的素材可以说是取之不竭。

举个栗子

秋分之后,明显觉得天黑得越来越早。

我:突然发现,我下班回家的时候天都黑了,秋分之后,果然天黑得早啊

铭:对,我们幼儿园教了的,秋分过了就是白天变短,晚上变长

我:是的,可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我很早就囤了《这就是二十四节气》这套绘本,但铭哥兴趣不大,我想应该是他对节气缺乏具体的感知。因此,在生活中,我就会有意去引导他观察不同节气的变化,在他有了切身体会之后,引入绘本,再配合地球仪进行讲解,他的兴趣明显提升。

三 带着孩子做小实验

通过做实验,孩子能够学习到科学的思维方式:

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记录过程和结果→作出总结

让孩子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如果他能把流程都想明白,那将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举个栗子

观察冰在不同溶液里的融化速度

实验前:

让孩子参与设计实验的过程(为了方便观察,我把冰格里的冰加上了不同的颜色)

我:你想让冰在哪些水里面融化呢?

铭:热水、常温水、甜甜水

我:好的,我们再加上盐水,可以吗?

铭:可以

我:那你来猜一下,冰块再哪个碗里会融化得最快呢?哪个最慢?

铭:肯定是热水最快!最慢的有可能是甜甜水吧

我:好的,那我们现在先把你猜测的结果记录下来,待会儿再来对比

列出实验表格,开始计时,记录冰块融化的时间,最后对猜测结果和实验结果作出对比。

四 阅读科学绘本,科学启蒙的便捷方式

客观的说,科普绘本相对故事绘本而言枯燥,且概念抽象,因此就需要在亲子阅读的时候,大人用孩子能懂的语言和方式,并结合实际生活来解释科学概念,让孩子了解“科学知识到底有什么用”。

举个栗子

用铭哥非常喜欢的一套物理科普《这就是物理》来举例。

《这就是物理——物质》其中一页内容讲的是密度和质量的关系。

为了能让铭哥更直观体会“密度”这一概念,我们在厨房玩起了大米。

我:这两个盒子大小是不是一样啊?

铭:嗯,对

我:来,你往这个盒子里装一些米,我往这个盒子里装一些米

一个盒子米多,一个盒子米少。接着让铭哥比较,哪个盒子重,哪个盒子轻,用这种可视化的方式来让他理解“相同体积,密度大的质量大,密度小的质量小”这一概念。(当然,这个演示很不严谨,也不够科学,只是为了让他有所感知)

举个栗子

洗澡的时候,他问为什么淋浴房的玻璃上有时候有水蒸气,有时候又没有?

《物质》这本书刚好以水为例讲了水的状态发生改变的条件。听完我问,你现在是不是能自己回答什么时候玻璃上才会有水蒸气了呢?

他说:“有水蒸气的时候是因为外面玻璃冷,里面洗澡的时候热,这样就有水蒸气;如果外面玻璃跟里面温度一样,就不会有水蒸气”。

虽然他没有说出“温差”这个关键词,但他理解了原理,会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去解释疑惑,这样的思维锻炼比刷题更有效。

以上就是我经过实践之后觉得很有效的科学启蒙方法。

我始终认为,学前启蒙,家长的眼光应该放长远,不要局限在语数英这三门具体的科目上。课本上的知识,只要智力正常,是都能学会的,但为何有的孩子出类拔萃,有的孩子却平凡无奇?除了天资上的差异,思维能力起到了关键作用。

因此,给铭哥做学前启蒙,我时常提醒自己:刷题不是目的,提高思维能力才是目的,并要让他体会到知识的乐趣、保持学习的热情,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