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习惯否定型父母,创造“抱持性环境”,会让孩子更自信勇敢
看过一部这样的电影电影名字叫《幸福来敲门》,扮演父亲的演员威尔史密斯对自己的孩子说过这么一句话 “Don't ever let somebody tell you you can't do something, not even me”,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不要让任何人说你不行,包括作为你父亲的我也同样不行。
这个片段是在生活中已经碰壁过很多次的父亲威尔斯密斯正在看着他同样遭遇的儿子,直接说出的不肯定的话。当然他现在这样的态度一定是带着情绪的,发生了这件事情之后作为父亲的他,是做了相当深刻的反思的。因为当时所处的环境才会让作为父亲的他说出那样的话。
现如今也有一大部分父母是这个样子,当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是意见的时候。父母可能还没听完直接就给出的是否定的答案。因为父母已经经历了相当的多,被现实生活不断打击的父母们只觉得孩子的想法天真可笑又幼稚。
就像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父亲威尔史密斯一样,直接选择用自己的失败经验告诉孩子:你不行、你不能成功,最后的结果就是孩子真的失败了,这时候父母就会用过来人的语气告诉自己的孩子:我都和你说了你不信,看吧,现在相信了吗?
习惯性的否定自己孩子的父母不在少数,当然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孩子就像是他们口中所说的那样:平庸、平凡、相当的不起眼,甚至还会抱着看傻瓜的心态去评判那些“望女成凤、望子成龙”的父母。
“如果你有梦想的话,就要去捍卫它。那些一事无成的人想告诉你,你也成不了大器。如果你有理想的话,就要去努力实现,就这样。”——《当幸福来敲门》这段话也是来自电影扮演父亲的威尔史密斯,他用自己的方式告诉自己的儿子,不管是贫穷富贵有梦想不是一件可以被嘲笑的事情。谁都不可以否定你,包括你自己,自己想要的目标努力的去实现去追逐就可以了。
其实这样的话,对于孩子来说是十分有益的,它仿佛在给孩子创造一种环境,这种环境里孩子不断的自我认可和提升自己的价值与意义。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越来越坚强和勇敢也会更加优秀。其实这样的环境有一个名词那就是“抱持性环境”。
“抱持性环境”其实是著名的心理学教授、学者温尼科特指出的一个理论。
这一个理论具体指的是:人在情感或者是面临的问题遇到挫折或者是困难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周围的坏境以及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支持或者是理解。
以及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周围人的宽待或者是细心关怀的时候,心态因为积极正确的调整,及时从错误的情绪中走出来,内心和心理会受到外界环境的不断支持从而得到成长,这样的环境就是所谓的“抱持性环境”。其实,这样的理论平常可以运用在家庭环境或者是亲子关系情感支持中。父母或者是家人给孩子创造一个这样的环境,让他们明白这是一个温暖的港湾,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和价值感就会大幅度的得到提升。要求家长给孩子创造一个“抱持性环境”,而不是经常性的否定孩子的原因是什么?孩子们从出生那一刻仿佛就他上了比赛的赛场上,不管结局是什么结果,无法拒绝都会在每个人身上进行。那么有人问父母在这样的比赛中是怎样一个角色,其实百分八九十的父母都是孩子赛场上的“关卡”
前两天,领着孩子去参加一个少儿滑板比赛,参赛的选手全都是不到六岁的小朋友们,但是看陪同的家长的阵势就知道家长们相当看重比赛。
在比赛开始几分钟后,一个小孩子突然失误了不小心脚下一滑,摔倒了。孩子就没站起来,趴在那里哭,原本以为家长过去会好好安慰孩子,没想到的是孩子妈妈说:“我都不嫌丢人,你还哭,闭嘴!”其实,孩子在很多人面前摔倒了最想的得到的就是父母的安慰和支持,让孩子鼓起信心,但是孩子家长表现的却是大相径庭反而说孩子“丢人”。
妈妈的话就等于把孩子之前的努力全部否定了,孩子家长的话对孩子来说就仿佛是“伤口上撒盐”。
从那之后和这位家长相熟的家长说,那个孩子和家长自从那次以后再也没开过赛场和锻炼了,很久没看见了。
孩子受到挫折的时候,父母的反应不是支持鼓励孩子继续下去而是直接否定孩子的努力,其实不代表这样的父母不爱孩子,而是因为父母习惯性地认为这是孩子不努力的结果,更是因为孩子没有实力的原因。
当孩子寻求安慰的时候,家长直接认为孩子这样的表现是软弱的话,或者是家长给孩子的是否定的答案。不仅会让孩子逐渐丧失信心还会打击孩子的原本的自尊心,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的内心只会越来越脆弱和不坚强。甚至变得更加自卑,觉得大家都看不起他,将来畏惧的东西逐渐增加,做事情变得缩手缩脚。
一部分家长说的“丢人”“没出息”的孩子,他们会因为这些词语的笼盖,渐渐地失去原本身上的阳光,心灵也愈发的脆弱。
而“抱持性环境”的大前提就是家长可以及时的积极地回应自己的孩子而不是仅仅选择在孩子遇到困难,或者是孩子对人生抱有困惑的态度这些时候,父母给孩子可以解开谜团,让孩子不再困惑。也不是说让父母直接把答案给自己的孩子,而是给孩子一个鼓励的眼神或者是一句肯定的话。不要选择冷漠的对待孩子的遭遇。
父母这样做的行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其实让孩子明白了自我的价值感,让孩子逐渐相信自己而不是持续的自我怀疑,随之而来的就是相应自信感的大幅度提升,从而致使孩子的情绪变化也不会过于大,从而帮助孩子树立更加健康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尊感的培养。每当父母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应的“抱持性环境”之后,做孩子的可以从自己的父母那里获得最真挚的安慰和肯定,自身也不会陷入自我怀疑的地步,此类孩子因为困难或者挫折受到打击之后的内心,会逐渐得到恢复。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感觉得到自己受到了尊重,不会感觉没人重视自己,也会让自己的信心得到提升。得到认可之后动力更足,孩子自己也会更有干劲,性格也会锻炼的更加坚韧。
上文中的女孩儿就是很好的例子,因为如果一个人的自信心没有遭受到特别大的打击的话,这个人是绝对不会对某件事直接产生恐惧感的,从而无法再坚持这项事情或者是运动。
大部分时候并不是因为自己的自身条件不够优秀,是因为旁边人的旁敲侧击说你不行,才让很多人逐渐失去梦想,丧失信心,放弃了自己本来追逐的事情。
这个时候作为父母的如果可以及时给孩子创造一个“抱持性环境”,小孩子的自我认可度和本身的价值没受到贬低的时候,不仅不会出现问题甚至还有可能得到相应的提升。孩子的潜力是巨大的就是因为孩子对自己的认知没有那么清晰所以,才会很多事情做不好。
要明白的是如果家长一旦给孩子的是不认可或者直接否定的话。孩子第一时间对自己也是否定和不认可,对自己的认知越来越模糊和不清晰。
孩子就会不断的自己贬低自己,不认可自己。但是相反如果家长给予孩子的是支持和认可,让孩子勇敢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孩子的动手能力不仅会增强还会不断地建立起一个正确的自我认可的观念。
这时候,又有很多父母说了,别人家的孩子总是样样优秀,为什么自己家的孩子连做事的时候最起码的信心都没有呢?因为你在无形之中时时刻刻都在否定你的孩子,孩子的自我认可和认知早已被摧毁,自尊心和信心早已被磨灭了,孩子还怎样自己及认可自己呢?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在他的书《社会学习原理》这么写:作为孩子,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生活环境来不断地学习各种各样的生活技巧、自然界知识以及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
以上的这些作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包括孩子们可以直接或者是间接的接触到的一切事物的来源。家庭成员、朋友、同学、社会生活环境都是其中的影响因素。
因此,家长给孩子创造的条件和环境是会在无形之中带给孩子力量的,这就是上文中所说的“抱持性环境”被建立的价值所在的点。一、父母需要给孩子一个向上的情感支持
当孩子正在面临挫折或者是困难以及特殊的挑战的时候,做父母的要给孩子塑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感情支持和认可,虽然孩子想要达到的目标做父母的可能没办法帮着孩子实现但是仍然可以选择在精神上给予孩子相应的鼓励,这个时候孩子就不会觉得没人支持他了。
其实这也是支持孩子克服眼前的困境和面临挫折的一个要素,是完全正常并且积极的情感方面的支持和认可。父母千万不要觉得这种支持无可厚非,很多时候正是由于家长在情感上正面的支持和鼓励,孩子才越来越自信。
二、父母千万不要否定孩子的努力
当孩子面临挫折或是困难的时候,家长的否定会让孩子丧失信心。嘲笑孩子的想法或是目标也是一样的道理。尽管孩子的有些想法不可以盲目的认可但也尽量不要毫不留情的否定孩子的努力。
现在的孩子很少有可以自信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梦想,以至于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对于自己的表达方面更是因为害羞而无法开口,但是这样的孩子大部分的时候会自己默默的努力。
在这种时候,家长要做的不是去否定孩子,因为这个时候父母的态度会决定孩子将来的发展方向。
三、父母要做一名合格的倾听者,试着倾听孩子
想要成为更加优秀的父母和教育榜样,最大的一点就是学会倾听孩子的意见。孩子们也是独立的个体也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孩子也会有诉求表达出来的需要,家长学会倾听也是在尊重自己的孩子。
当孩子遇到困难或者是问题的时候,家长要先听听孩子怎么说,孩子想表达什么。比起先入为主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听孩子说之后和孩子沟通会更加有效。其实这样才对孩子来说才是最大的安慰和支持。
四、父母孩子积极正面的建议或是指导
其实,在很多孩子的眼中父母其实不仅仅是父母,更多的时候像是自己生命中的一个人生指导师,父母及时和正确的给孩子提出意见对孩子来说十分重要,同样的给孩子积极正确的建议和指引,从而让孩子得到更正确的人生方向也同样的重要。但是这并不是说让父母把自己的所有想法和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强加在孩子身上,而是真正地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给孩子一些可靠的并且可以做到的建议和意见。孩子仿佛是一张可以反射各种颜色的白纸,五颜六色你给孩子看到什么颜色,孩子就会反射什么颜色。如果家长只是一味地把自己的梦想或者是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那么孩子将来一定不会更加自信和勇敢,无法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
做父母的一定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抱持性环境”,孩子才会越来越优秀,性格坚韧又向上。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告知)
相关文章
- 心理学家:学会做权威型父母,三步改造影响孩子行为习惯的微环境
- 孩子总说“我不会”,2岁是重要时期,父母用这几点让宝贝更自信
- 为给孩子创造好环境,父母省吃俭用,却不知该如何让孩子感恩?
- 家长的“习惯性否定”,会损坏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家长要注意
- 教孩子勇敢说“不”,学会拒绝也需要勇气,更是一种本领
- 要求他做到这些,就是父母的不对,逼孩子勇敢,只会让他更胆小
- 孩子不自信、遇困难就逃避?父母4个方法让孩子有“成长型思维”
- 孩子习惯性一个人呆着,拒绝交朋友?4招帮孩子打破交际的屏障
- 孩子大哭时,家长习惯性说“不许哭”,会让孩子更加没有安全感
- 孩子天生胆小怕事,没自信,父母用“归因理论”,让宝宝更自信
- 孩子成长有无限可能,父母正确引导,孩子的破坏力就会变成创造力
- 父母产生“习得性理性”总是否定孩子危害大,给予孩子肯定很重要
- 父母血型竟然能决定孩子未来性格,看看你家宝宝会是哪种
- 父母谨记,让孩子拥有自信比有高分更重要
- 6岁前必须教会孩子5个好习惯,黄金习惯养成期父母需重视
- 原生家庭的悲哀,是否会对孩子有影响?身为父母的我们应该怎样给孩子好的生活环境?
- 开学季 |父母必读的四大招式,让孩子更好的融入新环境
- 很多孩子走着走着就求抱,为何有的父母会拒绝?该不该抱?
- 生活不易,父母最大的爱是让孩子学会自律,勇敢面对挫折
- 让孩子养成这五种学习习惯,成绩再也不会让父母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