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大哭时,家长习惯性说“不许哭”,会让孩子更加没有安全感
文丨弘妈育儿经(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人所有,欢迎妈妈们转发分享)
有一次在逛超市,在零食区看到一个小男孩非要包揽一种零食的全部口味,宝妈却坚持只让他从中选择一种口味带走,小男孩就在坐在零食架前嚎啕大哭,妈妈不停地在旁边劝说:不要哭了好不好,你已经吵到别人了。可是小孩子好像根本听不到妈妈的话,非要把全部看中的零食全部带走。妈妈又气又恼,直接大喊道:不许哭!最后只好用强力抱走了孩子。
这样的场景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因为我们经常能在公共场合看到孩子的哭闹,并且一旦闹起来都不管不顾,这样的场面让很多家长和路人都头疼不已,并且毫无招架之力。而一般家长解决问题的办法无非两种:妥协和放置不理。
如果选择了妥协,那孩子会越来越骄纵,而选择任使宝宝哭的上气不接下气,则会使宝宝的心灵受到伤害。两种方法看起来都不是理想的解决办法,那么面对宝宝不停地哭闹,我们广大家长们究竟该怎么正确处理呢?
搞懂孩子哭闹的原因
小孩子爱哭闹,简单来说就是情绪化严重,这是“果”。万事皆有因,必有果。如果我们想要正确处理孩子的哭闹问题,就要先明白这其中的“因”。
首先,我们从合理有据的科学角度来剖析孩子的情绪化——
人类的大脑在构造上分为:爬行脑、边缘系统(也称哺乳类的脑)和新皮层。新皮层,尤其是在进化过程中产生的前额叶,是人类演化获得的最佳的部分。也就是说,因为新皮层的存在,人类要远比动物发达。而从风格类型上对大脑构造来划分,爬行脑和边缘系统只关注感觉,被划分为情绪脑,前额叶管理智的思考、客观的分析和正确的决断,被称为理性脑。
关键是,一些神经方面的研究机构最近发现:
人类脑中神经元生长完成的时间,要远远长于我们的想象。管理理智思考的前额叶直到25岁左右才能发育成熟。而在前额叶发育成熟之前,他们所做出的大部分行为是由爬行脑和边缘系统做出的本能反应,这些行为的特点就是冲动和情绪化。
所以,小孩子的某些行为看似毫不理智,但其实是有迹可循的。这是由人类大脑发育过程决定的,是他们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我们又不能阻碍小孩子的情绪表示。
一句“不许哭”其实对孩子伤害很大。
当孩子在不停哭闹时,家长由于饱受困扰而无从下手解决,常常可能会不经意间对孩子喊出“不许哭”这三个字,然而这看似简单的三个字却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伤害。
美国一位名叫迈克‧汤普森的儿童心理学家讲过:如果我们一直坚持传统观念,阻止孩子们认识自己本身的情绪,也会阻碍他们感情认知的发育,这是一种诱发孩子们远离自己真正情感的一种错误教育方式。
所以在面对孩子哭闹时,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正确引导孩子的情绪健康正常的发育呢?其实不许哭可以换成这三句话。
告诉妈妈,你为什么哭?
由于家长和孩子在思想发育上存在着差距。一般来说,成人的思维方式会更加全面准确,而小孩子思考问题的方式就相对简单。但这并不代表着家长可以用自己的惯性思维去理解孩子的思考方式,孩子们虽然社会经验不足、考虑问题相对不理智,但他们在对事物作出反应时也存在着自己的小小理由。
当家长和孩子发生冲突时,大多数原因就是双方考虑问题的方式存在偏差,并且都没有进一步探讨来发现思维的差异点所在,这样一来家长也就不能真正了解到孩子。所以,当孩子在不停的哭闹时,我们家长应该首先冷静下来,向孩子问一句:告诉妈妈,你为什么哭?这句话其实是一种表达的引导,当孩子情绪化的行为收到理性的引导时,他们也会找到倾诉感情的出口,从而道出苦恼的原因,问题也会因此而变得容易解决很多。
你想让妈妈怎么做呢?
这句话向孩子提出了问题,也就把解决“哭闹事件”的主动权递到孩子手中,这种做法不仅能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想法有被考虑到,有受到重视,也能让孩子简单直接的说出自己的诉求。当孩子表明自己的想法后,妈妈再向宝宝提出自己的想法,让宝宝可以明白妈妈的难处。因为孩子也有自尊心,相比直接地拒绝,他们更需要的是一个被理解的台阶。
我知道,这看上去并不公平。
为了让孩子养成一些好的习惯,妈妈们一般都会制定一些规则,比如一天只能吃多少零食、不可以多看电视和看手机等等。孩子们可能会觉得委屈,为什么妈妈不让我看动画片呢?如果孩子的委屈得不到正确的排解,便会产生情绪化表现,也就是会大哭大闹。可是如果这时,妈妈能对孩子讲:我知道,这看上去并不公平,妈妈剥夺了你的选择权,但是,多吃零食或者长期看屏幕都对你的身体健康有害,妈妈很担心你的健康。因为前半句肯定了孩子受到的委屈,后半句再解释这样做的原因就会很容易被孩子接受,并且得到理解,最后和妈妈和平解决问题。
以上方法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但是当然还可以这么做。
让孩子适度宣泄情绪,有利于心理健康
曾经有著名心理学家表明,孩提时代更愿意哭的人更容易获得健康的心理。哭是一种情绪的表达方式,而且放声大哭常常能够释放情绪、减小压力。爱哭的人,用哭这种方式将负面情绪尽可能的排出,让正面情绪充斥自己的内心,这种做法能获得健康的心理。而不爱哭的人,经常将自己的情绪压抑,久而久之,负面情绪积累的更多,也就更加难以排解,对自己产生不利的影响。
让孩子拥有良好的情绪,父母要做好孩子情绪管理的老师。
孩子的心里没有情绪管理的准则,也就导致了他们常常随心所欲的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建立情绪的管理法则是一件困难并且要循序渐进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家长为孩子带路,家长拥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以及情绪体验,能够在一定高度上成为孩子的情绪老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些行为的引导,或者一些语言上的解释,让孩子们慢慢学会情绪的管理。
比如:家长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方便携带的小笔记本,让他记录每天觉得开心的事情,并解释为什么感到很开心,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发现怎么做才能提升自己的幸福感,从而做到良好的情绪管理,这个做法效果显著并且容易坚持,值得广大家长一试。
总而言之,孩子哭了,一定是内心感觉到了委屈与不满,孩子的哭闹是某种情绪的宣泄和表达,我们家长应该做的,就是运用科学的技巧和足够的爱心,准确把握到孩子的心理状态,再通过一些适当的手段对孩子进行疏导与教育,才能使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如果家长一味的斥责,阻止孩子情绪的表达,则会产生很多不良的后果,相信大家看过这篇文章后,已经能够学会处理问题的正确方法,希望大家将这些方法合理的运用,让自己的宝宝健康快乐地成长起来。
育儿难题找弘妈育儿经,家庭教育从小抓起,一起陪孩子健康成长,我是@弘妈育儿经,帮你解决育儿小难题。
相关文章
- 家长的“习惯性否定”,会损坏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家长要注意
- 孩子总是习惯性“甩锅”?培养孩子责任感,家长要适当“示弱”
- 究竟是孩子做得不够好,还是家长有“习惯性防卫”?
- 这几种习惯可能会造成习惯性流产,想要孩子的妈妈可要注意了
- 孩子“趴着睡”有好处?习惯性给宝宝固定睡姿,成为爸妈误区
- 孩子习惯性一个人呆着,拒绝交朋友?4招帮孩子打破交际的屏障
- 小心你的“打击式教育”,让孩子变得“习惯性愚蠢”……
- 孩子“输不起”就会大哭,家长该怎么办?
- 家长不给孩子买玩具,动不动就大哭大闹?那是你没学会这些招
- 什么因素会导致习惯性流产
- 妈妈一走就大哭?为小孩建立安全感,要让孩子懂得“客体永恒性”
- 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大多会变成这样,家长根本无法想象
- 胎停会造成习惯性流产吗
- 习惯性流产5大原因和2大症状
- 习惯性流产、胎停育的女性在怀孕前要查这几项
- 习惯性流产、胎停育的女性在怀孕前要查这几项
- 习惯性流产做什么检查
- 习惯性流产做什么检查
- 习惯性流产准妈妈的保胎要领
- 习惯性流产后再次怀孕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