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清华李学勤教授说,功利化的教育让现在的孩子缺少了些品格素质

2021-12-01 00:33:04孕产
上周孩子学校举行运动会,其中亲子运动会部分邀请家长们积极参与,按理说运动会呈现一片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氛围是很鼓舞人心的,而我却从亲子活动里感受到了我们教育里强烈的功利性。 亲子运动项目里有一项是“障碍运球”,它要求家长和自己的孩子搭配来回运球绕过障碍。

上周孩子学校举行运动会,其中亲子运动会部分邀请家长们积极参与,按理说运动会呈现一片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氛围是很鼓舞人心的,而我却从亲子活动里感受到了我们教育里强烈的功利性。

亲子运动项目里有一项是“障碍运球”,它要求家长和自己的孩子搭配来回运球绕过障碍。因家长组织者迫切希望班级赢,并以班级利益为由临时自行决定替换掉大部分的妈妈参与者,让没有报这个项目的其他孩子的父亲全部上场,被替换下来的妈妈们,她们的孩子就临时跟别人家的爸爸配合。爸爸人数不够的情况下保留了几个妈妈,其中包括我。

为了班级利益看似很团结,但事后我了解到其中有几个报了这个项目的妈妈,其实不擅长运球,但为了支持孩子一起参加班级运动,已经默默在家练习了很久,可不幸的是她们被临时替换了下来,告知理由就是一切以班级的胜利为优先。虽然这几位妈妈欲言又止,但在所谓的班级利益面选择沉默不语。

这一项目的比赛规则是,运的球必须绕过每个障碍物,球飞出障碍物的要重来否则不计入成绩。比赛中我因为对球不熟悉运高了,球直接飞到了接近终点的地方,根据规则要求,我赶紧拣回球重新运球过障碍物。当然除了我还有不少家长也没发挥好,所以最后这个项目我们班并没有的第一。只是在结束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家长跑来跟我说:“其实你不需要重新回来运球,球跑了你就直接顺势运到终点就好了嘛!”当那位家长博有意味的“提醒”我太遵守规则了,不然我们班完全可能赢的。虽然他是带着微笑说的,可我充满了“疑惑”,难道遵守规则是错的事吗?破坏规则钻空子的赢还能值得人骄傲吗?

不单是我们班,其他班也有这样的现象,比如人数检录的时候是过关的,但是当正式开始比赛的时候,有的班级突然会少掉那么一两个大人。谁都知道人数少意味着更快完成任务,更有胜利的机会。

这些时刻里,我觉得大人们赤裸裸的在孩子面前流露那种不择手段的功利心,会给孩子心里留下什么样的价值观?有人会说为了班集体大利益,何必在小事上上纲上线。但这真的是小事吗?

我从中看到了为了所谓的集体利益,是牺牲掉了父母和孩子相互配合增进亲子关系的机会,或许这在某个孩子的心里非常的重要;所谓的集体利益是在裁判已经明确比赛规则的要求下,家长可以打马虎眼违反它,因为遵守规则的输是会被指责的;我看到的所谓的集体利益就是只要赢甚至可以不择手段。在这样功利化的教育理念下未来培养出来的孩子,很难想象会是什么样子的!

孩子们做任何事未来会首要要考虑是否有既得利益,是否有回报,是否对自身有利,这种的“实用主义“在我看来就是自私自利的表现。

有句话说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它自这个社会环境、教育制度、还包括家长自身推波助澜的结果,促使教育功利化顺利走到今天的结果。

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李学勤,曾经不止一次对当前的教育系统感到忧患,他说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太功利,太把教育和物质利益结合在一起了。甚至他在很多场合公开表示:“我对我的学生都不太满意,虽然他们很优秀,但是缺少某些方面的东西。”

我想李教授所指的某些东西,更强调的是认真做学问,沉下心来研究系统知识的状态。

同时北大教授钱理群也曾公开说过:“我们的大学教育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我们家长都在期待着孩子上一所好幼儿园、好小学、好初中、好高中、考一个好大学,学一个好专业、最后找一份好工作……在这个过程里 “明确的升级目标”是最重要的,其他都必须让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是实用性,孩子自然而然就顺应这种潮流,希望到一个好的学校读书,读一个热门专业,拿一个社会承认的学位和一系列证书,毕业后才能找到好的、薪水高的工作。所有人都在争,在拼。

从分数、金钱、地位怪象不断,慢慢的所有人对教育到底是什么、做什么,早都已经忘掉了。

而且这种利己主义也在社会中蔓延开来,比如公共场合插队的,被人提醒依旧理直气壮不知羞耻,而甚至有的时候过度遵守公共秩序规则的人反而是奇怪的;考试作弊的,不给别人抄答案的学生,反而会被认为过分死板,因而被排挤;为了学位证书找枪手,抄袭论文的比比皆是,例如娱乐圈翟天临博士学位造假的,南开大学校长论文数据造假的,这一些都是功利化带来的社会影响,从每个人到品德问题到对公共秩序氛围的影响,教育的功利性带动的是整个社会的浮躁状态。

那不功利的教育,我们乃至这个社会应该该去改变这个局面,怎么迈出这一步呢?

回顾教育的本质和初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小树成为木料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更何况培养一个人才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心力,是个长久的计划。回归到成绩以外到道德品质里到培养上去,德才兼备,这是教育的追求,也是人穷其一生的境界。

学前到中小学、大学、研究生、成人教育的纵向链条也好,由家庭到学校、工作单位、整个社会教育的横向区块也好,根本在树人,树立好的品格、素养、技能。这才是人到成长的可持续性的根本。

当然仅依靠学校是不现实的,家庭教育和社会的氛围也需要跟进

作为教育的主力军,学校教育当然责任担当更大,但教育去功利化,更要看家庭,看家庭对教育的态度,特别建议所有的家庭都有父母“上岗”培训制度。

当我们要成为他人的父亲、母亲的时候,了解一个生命的“来龙去脉”“发展规律”才能让家庭教育更加科学,让亲子关系的和谐更利于孩子建全的人格。社区更是要提供相关的父母持续教育,持续成长的机会,让教育从父母的源头开始做起,毕竟父母才是影响孩子的最主要的角色,家庭环境更是教育最重要的场所之一。

社会环境和媒体的报道也是教育去功利化很重要的一个氛围渲染渠道

信息媒体的发达,我们曾经很羡慕国外人民那种无条件互助的氛围,我自己也曾经在国外遇到过那些真心帮助我们,不求任何回报的时刻,这种人与人之间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举手之劳的帮助,现在却成了我们社会很缺失的一块,但这不代表我们不追求这样的氛围。

就前阶段两个小学生路过一个没有井盖的井口,俩人观望了一下便从别处搬来了几块大砖,充当起了警示标志,这期间有几辆车路过,看到中间的转头便自动避开了。没有人告诉他们应该这么做,没有人给他们布置任务,更没有车辆会因为这样的行为给他们表扬,如果视频没有流出更不会有人知道是他们做的,而这一切都简单的来自这两个孩子内心的善良和为他人着想的好品质。如果孩子们很功利,很自私,他们做事之前一定会先考虑得失,看看做了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

而视频能流露传播出来,说明人人内心都期待这样向善的品质人们内心都有一颗温柔之心,善待他人的同时也期待社会的氛围能如这两个涉事不深的孩子一样单纯善良。如果媒体多报道这样的案例,那么人和人之间的磁场也会相应被传染,感动。

教育功利化不单影响的是学生,更是未来我们整个社会的发展和氛围,不管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等,人在接受技能培训、知识掌握过程中,其做人的立场、价值观念的修正才能获得更宽的视野、更大的格局、更高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