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直言:这种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长大后一般更有出息
点击右上角关注“大果小果妈妈”,每天分享育儿干货内容,解决爸妈育儿烦恼,让爸妈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文 | 大果小果妈妈
董卿刚生完孩子那段时间,精神状态不怎么好,她很烦恼很焦虑一个问题――怎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然后,有个朋友就跟她说: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做什么样的人。
董卿听完后,恍然大悟。
为了给孩子做个好榜样,她重新振作起来,成为了更好的自己。有一个如此优秀的母亲,孩子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英国教育家托马斯·阿诺德说:"父母的言行就是无声的老师,自觉或不自觉的榜样,强有力地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节车厢,两种差别巨大的家庭教育同样在地铁上,同样是妈妈抱着孩子,然而她们的不同做法,却不禁让人陷入深思!
第一位妈妈,是果妈地铁让座时所认识的。妈妈抱着孩子坐下后,母子俩神同步拿出手机,看得很入神。
另一位妈妈,手里则拿着书在认真看,她怀里的孩子也很乖巧地在看书……
别人问她:"你是怎样劝说你的孩子去阅读,而不是玩各种电子设备的呢?"
她说:"孩子们不听我们的,他们模仿我们。"
两个年龄相仿的孩子,从小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一个爱玩手机,一个爱读书,十年后,差距真的不是一般大!
孩子最容易模仿家长的坏习惯美国思想家艾默生曾说:孩子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主要取决于他从第一个教育者那里所接受的爱、陪伴和榜样示范。
尤其是榜样作用,孩子最容易模仿家长的坏习惯。
果妈老家有个亲戚,父母外出务工,4岁的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带,爷爷奶奶平时不怎么管孩子,忙起来就更不用说了,经常是丢给孩子一个手机。
出远门的时候,就把孩子关在家里,孩子无聊只好看电视。
结果,才一年时间,孩子眼睛就近视了,两个眼珠子都有点斜视,话也不怎么会说,医生说孩子明显比同龄小朋友发育迟缓。
幸好早点发现了这个问题,还可以纠正,如果再过个几年,恐怕这个孩子就养废了,更不要说十年之后了。
曾经看过一个短片,讲的就是孩子的模仿行为:
家长看书装样子,孩子看书就玩手机;
家长闯红灯,孩子就闯红灯;
家长乱认乱丢,孩子也是如此;
家长吸烟,孩子就跟着吸烟;
家长大发脾气,孩子恶狠狠地对待别人。
总之,家长做什么,孩子就跟着做什么。
教育的极致就是行为影响。
家长的自我成长,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今年广西理科730分高考状元杨晨煜,他的妈妈在接受采访时,被人问到,她是怎么教育出这么优秀的孩子的,她说了这么一段话:
"孩子的成长和父母有关系,但是和父母的学业、职位没有关系。为人父母自己也要自律,给孩子树立好榜样,不能自己玩手机,把孩子扔到一边。"
一句话戳破了不少家长的幻想,他们一边在焦虑怎么把孩子教育好,一边又在自娱自乐地玩手机。
上世纪90年代,美国教育部发动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儿童早期纵向研究"项目,该研究得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结论:
父母本身具有怎样的特点,他们是一个怎样的人,比父母对孩子做些什么重要得多。
万威达教育集团创办人胡春万先生,就曾分享过自己的经历:
母亲虽然没有读过书,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但从来没有人听过她讲粗口,她深明大义,经常告诫我,留再多东西给子女,不如教会他们做人和自强、自力。
曾因为自己事业的一点成功开始自以为是,狂妄无知,总以训斥和打骂孩子为教育手段,但父亲却语重心长告诉我:
"一个人的事业再成功,仕途再成功,如果孩子没有教育好,那注定他一辈子是失败的,一切事业、仕途的成功都是后面的0,家庭教育成功才是前面的1。"
父母的教诲让我不断反问自己,我能够做到父母那么优秀吗?我今天的一点成功算什么,到我七十多岁了,我能不能超过我父母,比他们更会教育子女,那才是真正的成功。
正如,托尔斯泰所言:"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父母能够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孩子就会跟随父母的脚步,甚至想要超越父母,成为更优秀的人。
一位清华教授曾对学生说:
家庭背景决定了接触资源、学习环境、眼界和见识......
你们能来到清华,日后能更有出息,不仅仅因为努力,更是因为有了上述这些东西,你们应该感谢父母,是父母培养了你们!
孩子是踩在父母肩膀上看世界的,父母站得高,孩子就能站得更高。
父母站得高,指的是父母的自我要求,自我成长。
毕竟,现实生活中,高学历家长毁掉孩子的现象屡见不鲜,而学历不高的父母培养出优秀孩子的案例也比比皆是。
一位对自我要求较高的家长,才会教育出更加出色健康的孩子!
更多好文:我是两孩妈妈 - 果妈,一直从事教育行业,正面管教践行者,专注分享科学育儿知识及干货文,解决爸妈育儿烦恼,让爸妈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个赞,或转发哦。你们的鼓励是我不断前行的动力~
1)黄磊"爸妈"误入传销被骗80万:最好的孝顺,是带父母跟上这个时代
2)我女儿第一次来例假那天,你儿子竟然这么做,你是怎么当妈的?
3)李玫瑾教授:我宁可让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学,也一定要让他活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