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说 | 我们无法给予孩子自己没有的
养育,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人生旅程!
作者丨美国双向养育认证导师武婧
教育孩子如育花,精心浇水、施肥、呵护,方能成功,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养好花,不懂得就要向别人请教,学习养花的经验和艺术。
---舒天丹
基本上所有的职业,在上岗工作之前都有岗前培训,而父母这个可以培育另外一个人,这么重要的工作,没有培训,大家默认为,孩子出生后,我就什么都会了,或者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会,所以自然而然拷贝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当原生家庭教育成功时,那么下一代有机会是好的教育方式;但原生家庭有问题的,很自然的带到的下一代的教育上。比如,很多家庭暴力的家庭,往往自己也会是家庭暴力的“传承者”,家庭暴力遗传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可原因是什么呢?那些在生长过程中经历家庭暴力的孩子痛恨暴力,可自己成人后,遇到问题不知道如何解决,就演变成了自己那个深恶痛绝的人。原因很简单,孩子的学习是体验式的学习,你说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做什么。无论你做什么孩子都会效仿,在他的潜意识中形成了解决问题的方式。
我们现在来看看这是为什么,孩子的学习途径大体分为这三种:看,听,触摸。有的孩子擅长通过观察学习,比如阅读;有的孩子善于倾听,他们可以很好的专注于他人的语言中,比如,学习唱歌或者语言那么会相对轻松;另外一些孩子是动手能力的高手,他们更加擅长人体力行的方式学习。可这三种无论哪种,另外一个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就是—榜样的力量。在每个孩子的他们心中他们的爸爸曾经就是超人,他们的妈妈曾经就是他们的天使。他们潜意识会努力向他们靠近。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就是身教大于言传,只要自己行为端正了,即使你不要求孩子,把你作为榜样也能做到;自己做不到,却要求孩子做到,就变成一句空话。就像现在就普遍的现象就是大人玩儿手机,可却要求孩子看书,这不就是玩笑吗?你自己都不看书,就别要求他人了。
身为80后的我,在准备要宝宝之前看了大量的育儿书籍,很自信的认为自己有能力并且有信心照顾好我的宝宝,可在有了宝宝之后,发现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干的,那些书本上的大道理,应用起来,效果甚微,和家人也总会出现一些情绪,总认为自己是对的,不屑其他的方式方法。后来我慢慢理解,一切的问题都源于我自己,只有我才能解决我生活中的问题和不愉快。在中国专制养育下的孩子比较多,这些孩子后大多中规中矩,没什么大成就或者即使有一些成就,但不快乐;另外也有一部分孩子是放任式教育长大的孩子,他们往往同理心会很差,常常感受不到周围人的情绪,看不到他人的悲伤。学习了双向养育知道了第三种养育方式—双向养育,就是和孩子共同成长。而它的特别之处就是:解决问题的责任由父母和孩子共同承担。放任式或者专制式养育基础是恐惧,而双向养育的基础是爱,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人生旅程。
现在的时代和从前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你是否承认,每个人都在变化之中,那么教育方式怎么可能一成不变呢?当美国《独立宣言》主要起草人托马斯.杰斐逊宣称“所有人都有权追求幸福”时,这还是一个非常新的概念。在那个时候,大部分还不认为自己有权感受快乐。时代飞速变化,正如中国的80年代,伴随改革开放,每个人从原来大致一样的服装,大街上开始出现了喇叭裤;从原来都在单位上班,开始出现了下海经商。每个人开始对生活有了新的憧憬。现如今的2018年,更大的变化不仅仅是停留在物质上,更多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追求人生的意义,开始更多的人关注教育。而父母的责任是帮助孩子为未来的人生做好准备,作为一个新手妈妈来说就是,当好孩子的教练。可如何当好呢?我们无法给予孩子自己没有的,那么如果想影响孩子就改变自己,让自己活出想要的样子。从我的孩子出生到现在13个月,我的妈妈几乎每天都陪伴在我身边,原因很简单,她想替我分担,可妈妈的自我牺牲,一直以来让我倍感压力,我希望她能有自己的生活、爱好、社交。但她只是选择奉献,以前我总说妈你能不能多为自己想想,我这儿不用你这么辛苦。妈妈总是说—不累。这几天我把自己内心调整了一下,每天在她回去之前亲亲她告诉她我爱她,让她回去好好休息。妈妈高兴的说—宝贝,我不累。过几天你忙完,我回老院儿和邻居们打打麻将。我真的开心极了,我能明显感受到她的放松,感受到她爱的流动。其实出发点都是一样的,可换种心情,换个角度,事情的结果完全不同,所以说懂比爱更重要。正如书中讲的—如果你有礼物馈赠他人,你就有责任以别人能够接受的方式馈赠。
这三天的课程是一个开始,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态度,双向养育不仅可以帮助处理孩子和亲密关系,我想它是适合于所有关系的,因为这是一门关于爱的关系学。只要内心把这个爱的种子埋藏,在运用一些书中提及的方法,给这个种子浇水、施肥,静待花开。我希望我可以是个蒲公英,把这双向养育的种子传递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找到幸福,找到自己,找到爱。我希望自己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希望可以让自己、孩子、爱人和亲人自豪的人噢!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加油吧少年!!
*作者:美国双向养育认证导师武婧
END
如果你希望有一份事业既能成长自己修正孩子,又能兼顾家庭和经济所需,还能造福更多孩子、家长……
那么——双向养育家庭教育认证导师培训班欢迎你。
相关文章
-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在物质上的给予该把握怎样的度才合适?
- 孩子性格胎外向是不是好事?心理学:多给予孩子其他的表现机会
- 孩子越激越叛逆,贿赂不是表扬,应给予孩子正强化的表扬
- 给予型孩子不懂拒绝,家长应帮他消除“雨伞效应”,保护他的善良
- 给予孩子爱和自由就够了吗?心理学:要抓住巴纳姆效应的最佳时机
- 1至5岁孩子伸手打人,是想吸引父母注意?家长及时给予正确引导
- “破窗理论”:给予孩子优良的环境很重要,家长千万别忽视
- 「培养孩子」“中国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
- 不给予孩子情感回应,以免产生依赖?错!培养安全感比独立性重要
- 专注力指导师认证培训——GET硬核新技能,一招搞定熊孩子
- 习得性理性:总是否定孩子危害大,给予孩子肯定很重要
- 作为爸爸,你必须学会给予孩子深沉的爱,孩子才会有真正的幸福
- 决定孩子情商的关键,取决于家长能否做孩子情绪训练的导师
- 在学校,孩子经常会受委屈或者受到欺负,家长要给予的解释
- 如何培养健全人格?给予孩子“无条件积极关注”,提升自我认同
- 家长每天6个“一分钟”,成为孩子最好的导师
- 心理学导师:焦虑分有用和无用的,有用的焦虑促使父母孩子成长
- 教会孩子“时间管理”的技能,给予孩子掌控人生的力量
- 父母产生“习得性理性”总是否定孩子危害大,给予孩子肯定很重要
- 父母反思:给予孩子有“仪式感”的童年,远胜于物质上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