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孩子教坏了,为了孩子的明天,家长需要做什么?
父爱的影响力与母爱的亲和力
孩子的成长最需要什么?
看现在忙碌的家长,他们的行动似乎是在回答:孩子最需要的是钱和人脉。
金钱和人脉的确可以帮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拿到名牌大学的文凭,
在就业竞争中免受其苦,但是孩子是否幸福、是否有真才实学、是否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并不会因为这些外在的物质条件有所改变。
富豪家庭也有很多家庭问题不能解决,甚至富豪家庭的问题更为突出!
相对于现在的沈老父母,北宋名臣司马光则显现出几许洒脱。
司马光在晚年告诫子女:不要给后辈留很多金钱财富。
他说:“其若不贤耶,虽积金满室,又奚益哉!”
孩子不仅仅没有学会贤德勤俭,也意识不到父母的恩情,只怨家财不够挥霍,也不会劳动生存。
我们都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当这个聪明机灵的小孩变成家长时,他将一生的经验浓缩成为一句话:
从小培养孩子的品德最为重要!
我国历来就有重视孩子精神教育的传统,孔子大讲仁义礼孝,而且在后来的两千多年中,许多名人都将品德修养列入家训,文人雅士甚至以鄙视权势和金钱为荣。
直到近代,仍有大学问家不断地提出要少留财多留德。然而举目今日,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品德培养还是有主次之分,现代父母关心孩子的吃穿用度,渐渐忽视了孩子成长所需要的精神动力。
怎样的孩子才算是接受了完整有效的教育?
所有的教育专家和平民百姓给出的答案都是“身心健康”。孩子不仅仅要身体健康,也要品格端正,心态与自己的年龄相符,少年老成或心智未开都是不健康的表现。
身体健康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已经不是困难,但是心灵健康的孩子,在生活中并不多见。且不说独生子女存在的通病,很多人身为父母,连精神教养的意义和方式都还没有接触。父爱缺失、母爱过剩成为孩子精神成长中的重要障碍,让人担忧。
为了能够给宝宝一个健康有利的环境,爸爸辛勤地工作,妈妈日夜为家务操劳。但是,还是有很多家庭面临成长的烦恼,爸爸似乎太忙,忙得已经忘记了孩子需要的是一个完整融洽的家庭;妈妈也似乎太心切,忘记孩子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先抛开家庭教育的问题,我们来看一看社会对“成功人士”设计的标准:
他有实战的能力,当团队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都把希望放在他的身上,并且相信他:它能够调动所有人的热情,让大家积极地面对困境,并且提出大胆的方案,最后事实证明他没有辜负大家的信任。
在生活中他是一个很幽默、随和的人,让人信任,乐于分享,他敢爱敢恨、言出必行,关心朋友的生活,又保持礼节上的距离,他总是带来快乐,带走疑虑,身上充满魅力,在工作中他是主心骨,在生活上他是学友知音......
这样的人太过完美,如果遇到便是不可多得,但是,按照“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的道理,我们培养小孩就应该朝着最高的目标努力。
也就是期望他今后能够成为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的成功人士,我们应该向“成功人士”身上学习什么?
就从工作生活两方面来说,它既有领袖的影响力,又具有朋友的亲和力,既能组织人,也能感动人。
影响力和亲和力是孩子成为杰出人才必备的两种气质,它们不同于外貌那样完全由父母决定,但和身体发肤一样受之父母——父亲的影响力和母亲的亲和力促进他的成长,改变他的性格,以至于成就他的梦想。
父亲是家庭的保护伞,他是孩子走向社会的引路人。
父亲的示范和启示,能够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志向,有用一个完整坚固的精神世界,这也必将影响到他今后的事业,但是现在的父亲在家庭中往往是“赞助商”的角色。
孩子除了从父亲那里得到经济支柱,感受不到关爱,母亲对孩子的悉心照料,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爱的美好,陪伴他健康成长,也势必会让他心怀善意,包容他人,或成为值得信赖和托付重任的有为青年。
然而太过注重生活细节的母亲们,却让孩子变成了不能动手只知享受的小皇帝,现实敲响了父亲和母亲的警钟,父亲的影响力,母亲的亲和力丞待回归!
孔融4岁就知道谦恭礼让,王勃13岁作《滕王阁序》,霍去病19岁封骠骑将军,正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培养一个优秀的人才,让他身上兼备影响力和亲和力,也同样需要从出生开始,一个能成就大事的人,往往在年少的时候就已经凸显出了不凡的气度,日后成就伟业所需要的两种品质,他们需要从教育种感受、模仿、拥有。
因此,当新的生命在家庭中诞生,父亲母亲先问问自己:是否找准自己的位置,来迎接这个拥有无限可能的生命。
相关文章
- 做“权威”父母,家长要注意,孩子才会更听话
- 做事情3分钟热度,家长巧用“延迟满足”,轻松让孩子坚持下来
- 做真实的自己,很难,可以看看绘本《狮子戴德》,家长孩子都受益
- 孩子7岁前,家长要做3种受挫教育,别让悲剧成为孩子"自尊保护伞"
- 孩子不愿做家务,还总是丢三落四,家长该如何引导和教育他们?
- 孩子会玩才能更会学!家长陪孩子做游戏也有大学问
- 孩子做事情半途而废?家长可在生活中用四招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 孩子做作业不能盯?最绝检查作业技巧,家长做好了孩子定从小优秀
- 孩子做错事,家长对孩子骂“你怎么这么笨”,警惕“贴标签效应”
- 孩子偷玩手机!家长先别急着揍他一顿,聪明的父母这么做
- 孩子咀嚼能力直接影响语言发育,聪明的家长都这样做
- 孩子哭妈妈就心软?各位家长别那样做,这几个道理要早明白
- 孩子哭要不要哄?很多家长做错了这点
- 孩子喝牛奶真的能长高吗?除了喝牛奶,还有几样家长们要做到
- 孩子在学校表达能力欠缺、害羞,家长怎样做才能改善这种现状呢?
- 孩子安全不容忽略,家长要如何做才能避免熊孩子发生意外呢?
- 孩子患有肺炎?在家护理有3个要点,家长要做好笔记了
- 孩子报了兴趣班,给了钱又不去了,家长该怎么做?
- 孩子最讨厌“家长说话不算数”,育儿作家教你如何做智慧家长
- 孩子有很多兴趣爱好,家长该如何为其做选择,怎样安排时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