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怎么做到的?快两岁却只会说“爸爸妈妈”,4个月就学会了说短句

2020-02-20 03:00:05孕产
昨天,也就是9月18日,大米和小米南山社区店的第一个学员,2岁3个月的天天,上完最后一节个别化综合能力提升课后,就毕业了。“大米和小米”公号的编辑也专门从坂田赶到蛇口,见证了这场小小的毕业典礼。 在过去的4个多月里,天天身上发生了太多惊喜的改变。

昨天,也就是9月18日,大米和小米南山社区店的第一个学员,2岁3个月的天天,上完最后一节个别化综合能力提升课后,就毕业了。“大米和小米”公号的编辑也专门从坂田赶到蛇口,见证了这场小小的毕业典礼。

在过去的4个多月里,天天身上发生了太多惊喜的改变。一开始只会说“爸爸”“妈妈”的他,现在已经能说六七个字的短句了。

这让天天的爸妈很是兴奋和感动。在刚过去的教师节,天天爸妈还给大米和小米的老师们,送上了手写的祝福贺卡。

天天爸妈告诉我们,初为人父,人母,他们并没有太多育儿经验,面对孩子的种种问题,他们曾手忙脚乱,无从下手。在经历过大米和小米这段日子后,他们逐渐适应了父母的角色。

“这是苹果……”天爸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教儿子学说话,可儿子似乎完全不感兴趣,一边嘟囔着谁也听不懂的火星语,一边自顾自地玩耍。

天天出生于2017年7月,他一岁半时,父母发现,跟天天同龄的孩子都开始跟着大人学习说话了,天天还是什么也不会说,只喜欢坐在窗前看外面的汽车,或者一个人玩汽车玩具。

这让天爸天妈心中起了疑惑,后来,他们把儿子带到了深圳市儿童医院。一岁八个月的天天被医生怀疑有自闭症倾向,但因为年纪太小,最终被诊断为全面发育迟缓。

从医院里回来,天爸天妈便开始在网上搜索早教机构,以及家长们的各种经验贴,还加入了很多家长社群。

随后,天爸天妈实地考察了很多早教机构,但都不太满意。天爸表示,不少机构给人的感觉太过压抑,孩子在里面似乎就是不停地训练、训练再训练,机械单一的模式,让他担心并不适合自己的儿子。

不会说话?

“泡泡老师”的一节体验课

就让他学会了说“泡泡”


今年5月的一天,天天父母带着他来到了大米和小米。

温馨舒适的装修,充满童趣的游戏区,大米和小米(深圳)儿童成长中心坂田店的环境,让天爸天妈眼前一亮。天天也似乎很快适应了环境,在屋子里到处跑来跑去玩耍。

此前,天爸天妈在网上买了一节体验课,这天接待他们的是大米和小米三级老师何琴。

何老师回忆说,刚刚接触天天时,他表现得有些抗拒,黏在妈妈的身上不肯下来。

和父母沟通后,何老师了解到天天已经可以发出“爸爸”和“妈妈”的发音,既然天天可以发出声母为“b”的音,基于对于发音的了解,b和p都是双唇音,何老师决定让天天尝试发p的音。

因为天天的年纪很小,何老师决定遵循孩子喜欢玩耍的天性,在游戏中教学。于是,她取来泡泡水,和天天玩吹泡泡的游戏,并用夸张的口型教他发“泡泡”的音。

何老师观察到天天的模仿能力和眼神关注度都很高——他可以跟随模仿老师的口型,但可惜并没有成功发出声音。

体验课结束后,何老师还和天爸天妈沟通了一些在家泛化教学的技巧。

令人惊讶的是,第二天,妈妈和天天在家玩吹泡泡游戏时,妈妈惊喜地发现,天天在无意间,很自然地说出了“泡泡”这个词。

他终于学会了新的发音!

天爸天妈感动不已,同时他们也看到了大米和小米老师教学的专业度,下定决心带天天去大米和小米干预。

得知大米和小米南山社区店要开业,天爸天妈立刻给天天报了名。

南山社区店课程详情请点击:错过这10个名额,你家孩子的干预课可能要拖延半年!


深度探秘

大米和小米是如何帮天天成长?

5月15日,南山社区店第一天试营业,天天也开始了在南山店的课程。

在这里,天天又遇到了“泡泡老师”。原来,自从何琴老师成功教会了天天说泡泡后,天天一家就称呼她为“泡泡老师”。

由于天天年纪太小,老师们决定用早期丹佛介入的理论干预天天。

何老师作为天天的执行督导,根据他当时的能力水平(可以说出“b,p”的音),能够功能性玩玩具等,再结合他的个人特点(喜欢玩小汽车等),对比不同评估工具中同龄小朋友的发育曲线,为他设计了个性化的课程。

天天的实际操课老师,是大米和小米ABA老师肖泽宇和欧海淇。

昨天,天天毕业,两位老师都依依不舍。“每次上课,天天都会自己主动奔向教室,寻找我俩的身影。”肖老师说。

但这么亲密的关系,可不是一天建立起来的。天天刚来的时候,只要父母离开视线,就会哭闹不已,光是适应家长撤离就花了一个月。

天天喜欢玩小汽车,经常一个人推来推去。为了展开教学,肖老师跟随天天的爱好,想办法把小汽车玩出花样。比如,把小汽车推上轨道,加入小蜜蜂等“乘客”。

渐渐地,老师们开始在游戏中加入教学目标。

在游戏中,天天慢慢学会用手指指物,能说“要”这个音,慢慢到“我要”,现在天天可以说六到七个字的简单句子了,他能够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我想要XX”等等。

两岁左右的天天不仅有了语言,在认知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天妈认为,这除了老师的专业教导,还可能是天天刚好进入口语爆发期。

一些日常物品,颜色都能分辨,还能简单地描述身边发生了什么,例如,“他来了”、“他走了”、“XX掉下来了”。

天天又出现新的问题?

自问自答,会是障碍引起的吗?

看到天天的进步,天爸天妈的心情明朗了许多。他们打算在课程结束后,给天天换一个环境,让他多见识些其他的事情。

可临近毕业,天天却又出现了新的“异常表现”。

天天总喜欢重复玩同一游戏,经常粘着爸妈玩拔萝卜;还会疯狂提问,一句“这是什么?”几乎全天都挂在嘴边;有时候还会自己问自答,一边问“这是什么?”,一边自己回答“这是垃圾桶”。

天天是不是出现刻板行为了?难道是障碍引起的?

不知如何是好的天爸天妈,只好向执行督导何琴老师求助。

何老师回复道:很多新手爸妈,容易把孩子所有的表现,不管好的,还是不好的,都和障碍扯上关系,但这并不符合事实。

事实上,普通小朋友在两三岁时,也喜欢做一些重复性很高的动作或事情,或自娱自乐,或获取父母的注意,例如摔东西,玩同一游戏,疯狂提问,自问自答等。

与其在心里打鼓,不如抓住机会进一步展开教学。

比如小朋友自问自答时,说“这是什么?这是挖掘机。”

这时候大人就可以肯定孩子,并说,“是哦,这是挖掘机。”然后,再教给他们一些新的知识,并激发他们的注意力,例如,“你看,它的轮子是圆圆的。”

在这样的模式下,类似天天这样的行为,既得到了正向的回应,还能不断学习新知识。

何老师一席话,让天爸天妈放下心来。

老师提供的教育方法给了天天爸妈很大启发,他们配合老师在家泛化过程中,也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新手爸妈也有了育儿心得

孩子摔倒了,第一时间不要扶起他!

天天爸妈都很年轻,天天又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天真可爱的天天给家里带来了很多欢乐,但也带来了新的经济压力。

为了赚奶粉钱,天爸天妈都没有辞职。孩子妈妈休完产假后,就把天天送到了爷爷奶奶家。

对于如何养育孩子,他们心里一开始并不清楚。

当被发现天天语言发育迟缓,他们就努力地指着各种物品,教天天学习发音,可因为没抓住孩子的兴趣,并没有什么效果。

因不知道要如何处理孩子的异常表现,曾经的天爸天妈焦躁得如无头苍蝇一样。

但现在,和老师一起,不断地解决孩子成长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他们也慢慢摸索自己的育儿方法,并且今后也将继续学习。他们还总结了一下这些心得。

1.父母分工明确,室内教学配合室外泛化,孩子进步会更快!

天天确诊后,爸妈就把他接回了家。

天爸调整了自己的工作时间,每天负责带娃来机构干预以及外出游玩。傍晚妈妈下班后,会接着带娃,在家里用卡片或情景模拟教学。

另外,爸爸还负责在生活中泛化,如果发现天天哪方面知识掌握得不够好,会立刻反馈给妈妈加强教学。

例如,天天刚开始学习颜色时,天爸在去机构的路上看到汽车,就会跟他说“这辆汽车是黑色的”,“这辆汽车是白色的”。但天天不管指什么都说是黑色。

晚上天爸就和妈妈反映了这个问题,妈妈便在家里用颜色卡片继续帮助天天学习,后来天爸再带他出来的时候,天天辨认颜色的能力就好了很多,甚至能主动说出“垃圾桶是绿色的”。

天爸说,当父母双方都有工作,找到合适的节奏,明确的分工才能够充分发挥两个人的力量,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2.让孩子在玩中植入教学目标。

天爸告诉我们,小朋友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玩耍,每天花费最多时间的也是玩耍,在玩耍和生活体验中,植入合适的教学目标才能更快地帮助小朋友成长。

同时,做小朋友的发言人,帮他描述他正在做的事情以及感受,对小朋友的认知和语言的发展很有帮助。

例如,天天喜欢坐小火车,天爸就经常带他去游乐园,在他开心地坐小火车时,告诉他“这是小火车”。

小火车爬坡很慢,天天爸继续跟他解释,“小火车在上坡”。

次数多了,天天就可以理解小火车上坡会很慢,孩子有兴趣,就会记得很快。

有一次,天天受到了惊吓,天爸虽然第一时间跑到了他身边,但没有立刻抱他,给他安慰,反而是抓住机会,教他表达自己的感受。

天爸站在天天旁边,一边拍自己的胸脯,一边教他描述,“吓死我了,吓死我了”。

还有一次天天摔倒了,天爸也没有立刻把他扶起来,而是作为孩子的发言人,在旁边示范说,“摔倒了,痛痛”。

一切都正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天天毕业的时刻也终于到了。离别总会有些许伤感,但天天的毕业让大家都很欣喜。

我们都知道,除了老师和家长的付出,天天的成长也离不开自身的努力。

再次,我们衷心祝福天天在新的环境中,也能得到合适的支持,获得更多的成长,也期待大米和小米的所有孩子,都能满怀收获地毕业,融入更广阔的社会。

现在,天天身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同龄人的能力特征。但天爸天妈并未放松,天妈还在不断研读早期丹佛介入等书籍,天爸也在不断学习。

两口子都铆足了劲儿,准备给孩子提供力所能及最好的教育。

-END-

采写| 梁雨 编辑| 当当

图片|花瓣网 内容顾问 | 孙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