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培养好习惯,奶奶一周就惯坏?5招帮您统一两代人育儿理念
不止一次有朋友和我抱怨:育儿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就是自己和父母两代人间的育儿观念不同。
具体的表现就在于,祖辈对孙辈,真的是极尽所能的溺爱。辛辛苦苦帮孩子养成的自律、专注等等好习惯,爸妈这对爱与自由派的神奇组合,将孩子宠上天...
“我花半年时间培养孩子自律的好习惯,在我这从不赖床的娃,暑假在爸妈那每天睡到午饭才起来!!”真可谓,从此君王不早朝啊。
“我让闺女别看电视,把作业写完了再看。我妈就把我小时候用巧克力贿赂同学,把作业外包出去的事情拿出来说...”这位姥姥,你女儿不要面子的啊?
“我儿子吃饭拿筷子在盘子里戳来挑去极不礼貌,我就拿筷子轻轻敲了一下孩子的筷子,结果我爸拿筷子打我的头,还说我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这位爷爷,你不怕给你儿子留下终身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么...
养我的时候像在培养继承者那么严厉,养我的娃却好似在养宠物80后、90后的小爸爸小妈妈们,依然时常想起,小时候被自己爸爸妈妈混合双打十八班兵器招支配的恐惧。
同一波爸妈带起孙辈,却只要求开开心心、健健康康、白白胖胖、可可爱爱...
这个深层的心理成因,说起来有点现实。你的成长与成才,直接关系到父母的晚年幸福,和他们的养老息息相关。而孙辈就没那么强相关,所以现在你管孩子管得严,到时候等你看起自己的孙子的时候,也会变成溺爱孙辈的爷爷奶奶,甚至在孙辈身上补偿那些,不曾给过儿女的毫无条件的爱、包容与自由。
道理都明白,那这个局怎么破?首先,父母帮忙带娃真的只能是一种辅助,孩子的教育环节还是需要亲爸、亲妈来操心。
所以把孩子往爸妈那里一扔,自己回家就假模假样玩一下,这确实不是养娃的态度,真的有点养宠物的意思。
建议父母双方每天都要抽出至少1小时的时间,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建议是亲子共读或者是体育运动,对孩子的智力和体能发育都有好处。
可千万不要是三个人一起玩手机...我真的见过这样的家长,两个人抱着手机,孩子抱着iPad...现在的父母为了让孩子安静下来,真是什么都干的出来,就是不愿意好好陪陪孩子,孩子肯定没有手机好玩,但是养孩子就是一个体力活,还累心,你养娃太舒服了,以后就有操不完的心。
请在心理上接受这样一个现实:育儿过程的痛苦的长久的,幸福是短暂的。
不过还好有另一个现实可以安慰到您:世界各国大部分父母都是如此,你不是一个人在受苦...
是不是好受多了?
第二,爸妈可能不相信你说的那些教育叨叨叨,但是大多数父母都笃信权威。
你自己去说服父母统一教育理念,多半可能会重温一把被父母教育的温馨体验“什么时候轮到你教育你爸爸?你个孽子!”
你要请心理学或者教育学专家来说服他们。我们每期办线下讲座的时候,现场都会来很多爷爷奶奶,学得特别认真,记笔记,拿手机拍PPT,比那些坐在课堂还要玩手机的年轻人,不知强多少倍。
当你觉得教育理念不统一的时候,也请扪心自问,是不是你的教育理念不行?
带着爸妈一起学习正规学校心理学、教育学教授的课程,一起去听线下讲座,看靠谱儿电视台的有专业背书的亲子教育节目。
花点钱买正规大学的教授录的心理学音频、视频课程...
划重点:和爸妈一起。
我有一个朋友就是靠一套音频课程搞定了全家。她每天一下班就回家公放这套育儿课,也不强制家里人听,一个暑假大概循环了个20遍把,全家人就像洗脑了一样,遇到任何问题都能背出那个知识点...
把好的音频课当个背景音乐,洗碗、擦地、洗衣服都不耽误,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吧。
第三,以实际行动代替说服,这句话不仅在育儿过程中使用哦。
大多数中国母亲都是唠叨的,那么这个场景您应该特别熟悉,妈妈一直在耳边叨叨叨,你也一直在点头,可是当你回忆起这个场景的时候,你可能并不记得妈妈说了些什么。
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心理现象,俗称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就是在反复多次的重复刺激下,人的认知系统对这个信息产生了麻木甚至忽略...
有一个心理学教授家的儿子,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上完洗手间忘记冲马桶。每次他妈妈都要唠叨半天,孩子一脸木讷,明显已经神游天外了,当然下次还是坚持不冲水呀。
教授终于看不下去了,于是每次等孩子上完厕所准开门的时候,教授逮着机会,就按着孩子的手去冲马桶,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结果孩子因为这个动作重复多次,产生了肌肉记忆,自然上完厕所自己就会动手冲马桶。
很多时候,行胜于言。
所以当你想改掉孩子赖床的坏习惯,每天早上到点去掀他被子就好...
想让孩子不在菜盘子挑来挑去,用筷子制止他的筷子就好...
想让孩子别刊电视,走过去把电视关了就好。
当爸妈把巧克力、糖果、薯片、可乐塞到孩子手里时,你抢过来(自己赶快吃了喝了)就好。
你想让爸妈和你一起学习育儿知识,那一回家就打开你买的那个音频课开始单曲循环就好;周末开车带着一家老小直奔讲座现场就好。
想让孩子养成爱看书的好习惯,每天回家关电视、收iPad、给孩子手里塞本书,爸妈手里塞本书,自己也拿本书,家人围坐,灯火可亲,一起学习...嗯,如果真的想打造书香门第,这样是极好的。
第四,和父母孩子沟通时,时时刻刻要记得,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育儿过程很焦虑、下班很累了还要陪孩子、还要舌战年迈的、固执的、甚至有点不讲道理的老父亲老母亲...
很容易情绪失控,把小问题闹成了大矛盾。
父母本应该四处游山玩水欢度晚年,却要困在你的家里寄人篱下、洗衣做饭带娃,他们做的这一切,完全是出于对子女的爱,所以就冲着这一点,无论他们再怎么做了你认为不对的事情,有话好好说。
成年人不应该拿自己的家人撒气,工作上的情绪别带到家里,家事产生的情绪,靠运动、靠读书、靠一个人静静...如果你不想出适合自己的排遣不良情绪的好方法,那么你就会被失控的情绪控制,伤害自己,也伤害自己的至亲至爱。
如何安抚爹娘在育儿过程中的情绪呢?
陪伴是最好的告白,但是光有陪伴是不足的。
国外爷爷奶奶帮忙做家务带娃,都是要付酬劳的。你说给爸妈付薪水肯定不合适,纯属见外,那就给他们买点他们喜欢的东西(害人的保健品除外);送他们出国旅游;给他们置办会在大爷大妈间长脸的行头,也许是你看不上的健步鞋,也许是一把你觉得很土的广场舞扇子,但那是他们真心想要的,买给他们,就像你小时候,他们给你买的那些他们也觉得幼稚的玩具,一样。
第五,这招很牛,给父母安排KPI
父母也需要成就感,可是大多儿女只是一味吐槽,仿佛他们做的一切都是错的、徒劳的、落后的。这就加重了他们在育儿过程中的挫败感,他们做得好的地方一定要大力表扬,因为他们也很需要儿女的无条件积极关注呀。
除此之外,可以适当给他们一些小任务。比如,让他们看着孩子,每天写多少页的大字,背多少个单词,画几幅画,背多少首诗这样的可量化的指标。把教育孩子这个抽象的概念,量化成具体的,机械的动作,这样就更好评价,他们这一天的育儿成果了。
写了这么多,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是你对父母对儿女付出的这些时间,让你的家人如此珍贵。
相关文章
- 育儿心理学:晕轮效应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近因效应驱赶坏习惯
- 一周见一次宝宝,只要奶奶不要妈妈,怎么办?
- 培养内心乐观强大的孩子,“绘本游戏力”减轻你的育儿焦虑
- 培养好孩子,关键要培养“两勤一节”良好习惯!
- 培养孩子做家务的习惯是最好的家教,你怎么看?
- 培养孩子整理物品的好习惯
- 奶奶偷偷给孩子吃零食:家庭育儿观念一定要一致?
- 育儿专家讲述如何培养成功的孩子--Julie Lythcott-Haims
- 育儿专家:别老想培养一个懂事的孩子,孩子“假懂事”未必是好事
- 育儿干货 | 如何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专家推荐父母做这三件事
- 育儿:从“心”开始父母省心,宝宝安心,爷爷奶奶放心
- 1-3岁是宝宝习惯培养的黄金期,不要错过
- 2岁之前如何培养宝宝好性格?育儿师支了这4招,家长一定别错过
- 5个月宝宝急性肾水肿,背后是奶奶育儿的旧法,科学养娃才正确
- 8岁男孩140斤,奶奶出绝招帮孙子减肥,网友感慨:现在奶奶真难当
- 《小王子》:想象力到底多重要?这几招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 书法,是一个人的第二面孔,怎样培养孩子正确书写的习惯?
- 从马伊琍的育儿理念看穷养富养
- 你见过哪些错误的育儿理念?
- 你见过哪些错误的育儿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