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娃养到鸡犬不宁,是因为没有给孩子这五种心理营养
▪ 本周推荐书目
▪ 《心理营养:林文采博士的亲子教育课》
一位13岁男孩,沉迷游戏,甚至曾因为家长批评就离家出走。
一位8岁男孩,脾气暴躁,让干嘛非不干嘛,逆反现象明显。
一位10岁女孩,有了弟弟之后,性情大变,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做作业,还会打弟弟。
最近接了不少一对一咨询,来找我的有担忧的爸爸,也有焦虑的妈妈。他们满面愁容,焦虑不已。孩子的表现有青春期的“逆反”,有小学阶段的不写作业、控制不住情绪乱发脾气,和父母“对着干”等等。在做个案咨询的时候,觉得有些共性的问题,林文采博士的书非常有价值。
01 什么是“心理营养”“心理营养”一词,由马来西亚籍心理学家林文采博士在2008年提出。一枚种子,它需要阳光,空气和水,才可以生根发芽。人的生命同样如此,它含有无穷的能力,但是如果没有生理营养,身体就不会健康;而如果没有心理营养,心理的巨大能力也就无法实现,固有的心理力量也只能奄奄一息。
给孩子心理营养,要遵循两个原则
1 先有关系,再有教育
我们和孩子是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亲密组合,其次才是一个生命帮助另一个生命成为更好的自己。没有人愿意在指责中成长。真正促使一个孩子成长的力量,绝非是外界(父母、老师或其他)施与给他们的指责、督促甚至逼迫,而只有当他们在这份关系中感觉到了归属感和力量,他才会启动自我成长机制,由衷地愿意变得更好。
2 先做好自己的父母,才能做好孩子的父母
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只有保持自己内心的平和公正,才可以和孩子更好的沟通,其实多数时候是父母自己的生活没有处理好,自己的内心没有调整好,才会把压力转嫁到了孩子身上。
02 五种心理营养林文采博士的亲子实践证明,只要父母开始对孩子给予心理营养,孩子的生命就会得到滋养,生命的花朵就能绽放。还可以有效调整各种偏差行为,包括某些精神疾病、厌食症、不愿上课等等。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但是,要想实现这样的目标,要学会给予孩子五大心理营养。
1 无条件的接纳
这个心理营养,从孩子出生的时候就应该获得。出生的小婴儿柔弱无比,他需要得到父母精心温柔的照料。“你不知道我长大以后会怎么样,会不会好看?会不会优秀?会不会聪明?会不会听话?但是你就是尽你所能,满足我,照顾我,爱我。”
而事实上,父母面对初生婴儿的时候,通常是有无条件接纳的。反而是随着孩子的成长,慢慢的就把这种接纳丢掉了,开始和其他孩子比较,开始对孩子有不切实际的期待和抱怨。
2 此时此刻,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
孩子需要有这种确定感:在你的生命中,我是最重要的,即便你很忙,即便你身体不舒服,但如果你发现我需要你,你会马上先来满足我。
孩子的生命中需要一个“重要他人”。在这个人那,孩子会感觉到自己全然的被接纳。孩子最本能的选择当然是爸爸妈妈,如果不行,他可能会选择祖父母,老师或者其他的长辈。如果孩子小的时候,生命中没有获得这样的一个重要他人,那么他有可能会终其一生继续寻觅。这样的孩子,往往容易早恋,而且会恋得比较疯狂。是因为他希望弥补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我最重要的感觉,如果一直去寻找这样的一个人,他会在人际交往中碰到很多问题。
3 安全感
妈妈要情绪稳定,处于焦虑状态的妈妈很难心平气和,情绪容易失控,而这样的情绪很容易影响到孩子。人们往往容易有一个认知误区:孩子越被爱,好像越来越会粘人。其实恰恰相反,孩子只有被爱的充分,他才能有足够的安全感,他才容易坦然的接受分离。
尽量保持夫妻关系和谐。父母之间的良好关系,是孩子最渴望也最能给他安全感的东西。如果父母经常吵架,互相指责,孩子就会很害怕,而他无法表达害怕的时候,就会用很多古怪的行为来呈现。
4 肯定、赞美、认同
在安全感的给予方面,通常妈妈的作用更重要,而在肯定和认同这个部分,爸爸的重要性则更加明显,如果父亲愿意认真的对孩子说,孩子,我很喜欢你,我非常高兴你是我的孩子,这句话有时候会被孩子一生铭记,所以爸爸一定要愿意肯定孩子,明确的向孩子表达“你很棒,我很喜欢你。”
5学习、认知、模范
对孩子来说,第一个模范就是父亲或者母亲,在他遇到具体的问题的时候,爸爸妈妈用什么态度来面对问题,用怎样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就是将来孩子处理问题的示范和模板。
心理营养能早开始最好,如果没有从一开始就给孩子,也不存在晚或不晚的问题,只要你意识到,发现到任何时候开始都可以,如果因为,确实太多,导致孩子出现了行为偏差,先要处理的一定是爸爸妈妈和孩子的关系,而不要急于去纠正他的,不良行为,当关系没有修复的时候,爸爸妈妈越急于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孩子的逆反的表现就会越严重。
要给孩子称赞,肯定告诉他“你很重要”,愿意耐心倾听孩子的讲话,孩子有需求的时候要满足他。
有了关系,才有了教育。
有了爱,才有了成长。
作者: 琴韵怡然
相关文章
- 二胎家庭只能“鸡犬不宁”?父母重视以下三点,孩子"相亲相爱"
- 孩子好胜心太强,是因为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父母应该这样做
- 孩子得“心理性矮小症”?可能是因为你给的爱不够
- 孩子被虐待是因为懦弱?心理学:不,只因他们是顺手的“出气筒”
- 这五种的父母是孩子最讨厌的,最想疏远的的父母!看看里面有你?
- 2岁孩子的妈妈囤了上千本绘本,这个收集癖好可能是因为补偿心理
- “谢谢你叔叔,我要回家照顾妈妈”这五种家庭,孩子易给父母长脸
- 为什么孩子常常闹情绪?心理学:这是因为钟摆效应
- 女性生孩子能治好这五种“病”
- 怀孕6个月时胎儿的牙齿恒牙开始发育,这五种家常菜营养非常全面
- 您若想要给孩子一个成功的人生,可以从培养他的这五种品质开始
- 让孩子养成这五种学习习惯,成绩再也不会让父母操心
- 五种营养助力身高增长,看看你都给孩子补够了吗?
- 父母妨碍孩子自立的五种心理
- 孩子"没大没小"是因为还小?家长该怎么治,先清楚这几点原因
- 孩子不到3岁,满口小黑牙,医生却说:不是因为糖,而是父母无知
- 孩子不听话,只能打骂?那是因为你还不知道成长型思维
- 孩子不听话,是因为你不了解处理孩子的四大行为动机,快点进来
- 孩子不听话,真的是孩子的问题吗?那是因为你不知道这四点
- 孩子不听话?还不是因为父母不好好听孩子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