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无条件的爱自己的孩子,但我的内心是焦虑的""这不可能!"
看到一个有意思的问题:
哪里有无条件的爱?如果孩子长大是个杀人犯,父母还会爱他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来看看大家对爱的理解。
有人说,爱,意味着给孩子最好的一切;有人说,爱,是竭尽所能地帮助孩子去实现他的梦想;有人说,爱,就是任何时候都无条件地站在孩子身后支持他;有人说,爱,意味着现在对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将来有个更好的前途。都对,也都不全对。
什么是真正的父母之爱?
有句话说: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团聚,只有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为了分离。读懂了这句话,才算真正领悟了什么是父母之爱:
爱,是给孩子最好的成长。
首先,是让孩子拥有独立健全的人格;其次,让孩子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第三,让孩子拥有创造和享受幸福的能力。
做到了三点,就是给了孩子真正的爱。
写到这里,上面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个问题里所说的爱,一定不是真正的爱,否则怎么可能让孩子成为"杀人犯"了呢?
那么怎么做到这三点呢?其实,最关键的,依然要回到什么是"无条件的爱"这个问题上。
关于什么是"无条件的爱",很多文章里都有阐述,但依然有不少人似懂非懂。所以,这里就举一些例子进行解析,这些例子我是从读者留言中收集出来的,有一定的代表性。
先来说说有条件的爱。
昨天我在微头条提到一位妈妈的焦虑:
我女儿学习真的很不行,我明知成绩不代表一切,但还是不知不觉的会有点嫌弃她的感觉,她也感受到了我的焦虑。
很显然,妈妈并没有无条件接纳自己的女儿,这是种有条件的爱,它很容易使女儿觉得自己不够好,产生自我怀疑。
这一点很多人都会有共鸣。
一位读者留言说:
我也是在这种有条件的爱中长大,小时候成绩考的不好的时候,连家也不敢回,感觉成绩不好的自己,都不是父母的孩子。这种心态一直影响着我,现在我在外地工作,平时给家里打电话也是报喜不报忧,我想大概他们也只喜欢听好的事情吧,如果我说了工作中的不顺心,他们是不是也会嫌弃我没用呢? 不管是回到家还是电话里,我和父母从来都不会推心置腹的去说心里话,真的很羡慕那种和父母无话不说的人。
他说出了孩子的真实感受。
父母有条件的爱会让孩子心中的自我价值感缺失,当他们觉得自己表现不够好或没有符合父母期望的时候,内心总会有一种被嫌弃的感觉和担忧。
这其实也是自我意义和自我肯定能力缺失的一种体现。这样的孩子常常会忽略或压抑自己的感受,总是以别人的感觉和期望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内心一直有冲突,很难能够活出真正的自己,他们时常会感觉人生很累,很没有意思。
我相信,这不是父母所期待的。
这就是孩子为什么父母需要无条件的爱。只有无条件的爱,才能让孩子拥有真正的核心自信,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而不是为别人的感受负责,把自己弄丢了。
有的父母说:"我无条件的爱自己的孩子,但我的内心是焦虑的!"什么样的家长最容易焦虑?
一是没有安全感的家长;二是不信任孩子的家长;三是对自己不满意的家长;四是缺乏自我成长意识和能力的家长。焦虑,其实反应了家长对孩子的现状不满意,所以才总担心孩子现在就不如别人,那今后又该怎么办。
在这样的心态下,家长很难看到孩子的优点,喜欢拿孩子的短处同别人的长处比,越比越担心,越比越焦虑。还有一些家长不能接受孩子是个普通人,希望孩子可以出类拔萃。
家长的焦虑,其实是对孩子的一种隐形否定。对孩子满意的家长,是很少会产生教育焦虑的。
从这一点上看,焦虑的家长,内心并没有真正做到对孩子的无条件接纳,也就给不到孩子真正的无条件之爱,他们能给到的,只是这种爱的形式,但内心的不接纳孩子还是会感受到的。
所以,"我无条件的爱自己的孩子,但我的内心是焦虑的!",这是一个不成立的假命题。
来看看父母们焦虑什么?一、孩子学习成绩不好:
我常听到类似的观点:孩子要是考不上大学,将来一辈子就完了。
这句话有点像灾难性预言。虽然我们知道上大学能让孩子的人生拥有更高的起点,但是,并不等于孩子没有上大学这一生就完了。
现在我们的学习渠道并不像过去那么单一,很多知识不用上大学也可以学到,只要孩子心中对世界保持一份好奇心,只要孩子拥有学习的能力,他们的未来依然有着无限的可能性。
更何况未来的事千变万化,或许今后有形的大学正在渐渐消失,无形的社会大学越来越多。
二、为孩子前途担忧:
首先得澄清一下,无论什么样的爱,都不能保证未来可以给孩子一个稳定的收入。因为,未来本来就是变化莫测。
无条件的爱,或许给不了孩子稳定的收入,却能够带给孩子无限的可能性。
因为,在无条件的爱里,家长能够真正看见孩子的内心需求,让孩子做自己,主动地、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天赋潜力,让他们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成人"。成人,是在用心用爱来成全一个有独立灵魂的有生命力的个体。
这样长大的孩子,拥有无限的灵活性和创造力,他们的前途不需要任何人担忧。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素质教育观察]
致力于教育领域优质图文创作,与大家一起成长,让孩子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今日推荐文章:
让孩子“做自己”却培养出熊孩子?你要知道怎样才是真正的做自己
如果你总是为孩子的表现不如意而焦虑,这就是你的解药
对照一下,你给孩子的是无条件的爱、或是无条件满足,还是溺爱?
点击链接阅读更多精选好文:
感谢素粉的喜爱,素质教育观察也为你贴心准备了这份阅读清单
相关文章
- 孩子太“犟”怎么办?父母不妨试试“无条件积极关注法”,尊重他
- 对孩子“无条件接纳”,会不会养出“白眼狼”?
- 担心孩子抑郁、焦虑,想要了解孩子内心,你只需要一副纸牌
- 父母给予孩子“无条件积极关注”,培养健全人格,提升自我认同
- 做有爱的父母,孩子内心才会充满爱,面对要求才会甘之如饴
- 入园焦虑怎么破?做好这“五要五不要”,让孩子爱上幼儿园
- 孩子也有“焦虑”的情绪?父母有没有想过,爱哭并非是内向表现
- 孩子画画风格突变,可能在进行“疗愈”,父母需解读孩子内心诉求
- 孩子内心脆弱,是“玻璃心”在作怪,父母试试“逆向关怀”来改善
- “嘲讽式”妈妈是心直口快吗?妈妈嘴上舒服了,但孩子内心却不安
- 亲,你是“无条件养育”的践行者吗?我是
- 信任能激发孩子内心的动力,父母如何做才能让孩子感受到信任呢?
- 全职带娃,孩子刚上幼儿园,家庭条件一般,爱人挣的钱勉强维持生活,心里非常苦,有解决方法吗?
- 全职带娃,孩子刚上幼儿园,家庭条件一般,爱人挣的钱勉强维持生活,心里非常苦,有解决方法吗?
- 和娃开玩笑要有分寸?家长应注意保护孩子内心,远离不懂事的亲戚
- 当孩子内心强大具备了宽恕别人的能力时,告诉孩子:你成功了!
- 毁掉孩子的从来不是爱,而是父母的焦虑和比较
- 达不到父母的条件,就停止对孩子的爱?“有条件”的养育不可取
- 孩子4岁比1岁时更离不开妈妈?分离焦虑和年龄有关,家长要注意
- 孩子上幼儿园为什么会哭?可能是分离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