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拥有幸福感的孩子,是多少人所羡慕的?如何提升孩子的幸福感
我们经常会从西方电视剧或电影上看到外国式的亲子关系都是这样的:出门前的一个大拥抱,回家时的大拥抱,临睡前的晚安吻,这是外国父母对孩子表达爱的方式,拥抱、晚安吻充满了生活的仪式感,是对生活中点滴幸福的表达。
曾经看过关于中国式亲子关系的一个报道,大概是这样的,中国的子女和父母之间很少会有“我爱你”这样的话出现,有的家庭甚至连我想你也没有说过,虽然他们都彼此深爱着。缺少仪式感的中国式亲子关系的相处和教育方式的孩子,,而事实证明,会生活,懂仪式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幸福感会更强。某种程度上来说,孩子的幸福感,绝大部分来自家庭的仪式感。生活偶尔的惊喜和仪式感,是给孩子最好的“心灵成长”。
“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和自身拥有的幸福感。”幸福感提升了,幸福自然也就来了……那么幸福感具体是什么,家庭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幸福感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一、什么是幸福感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 。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而幸福感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
“幸福”是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题,是“超越没有抑郁、焦虑和愤怒之上的一个过程”。幸福感是指人类基于自身的满足感与安全感而主观产生的一系列欣喜与愉悦的情绪。拥有幸福感的孩子往往也热爱生活,也会感染他人,给他人带来幸福。
积极心理学认为,“幸福”的第一个层次是快乐的生活,关注既往、当下和将来的积极情绪,既往的积极情绪包括满足、满意和平静。第二个层次是投人的生活,发挥个体积极的特性,这些积极的特性包括性格力量与才能。第三个层次是有意义的生活。
普雷马克最早提出,利用频率较高的活动来强化频率较低的活动,从而促进低频活动的发生。这一原理被称为普雷马克原理。
普雷马克原理来自于的一个实验:他让孩子们从两种活动中选一种,玩弹球游戏机或吃糖。有的孩子选择了前者,一些孩子选择了后者。有趣的是,对于喜欢吃糖的孩子,如果把糖作为强化物,便可增加他们玩弹球游戏机的频率;相对更喜欢玩弹球游戏机的孩子,如果把玩弹球游戏机作为强化物,则可提高他们吃糖的数量。说的更明确一点就是先让孩子做一些不太喜欢做的事情,然后“柳暗花明”,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在视唱练耳课上,妞妞总想学习新的流行歌曲的演奏,老师陪着妞妞先从简单的音节弹奏开始练习,妞妞一遍一遍认真的练习,在老师的陪伴下,妞妞最后终于学习了流行歌曲的演奏,这位老师不同于别的老师,不是让孩子自己练习,而是耐心的陪伴着孩子一起练习,一起经历,在普雷马克原理的指导下,运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利用练习流行歌曲的弹奏的高频活动来积极的引导和促进孩子对于低频活动的强化,从而更好地提高孩子们的专业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幸福感便会油然而生。幸福感对一个人有着不可比拟的重要性,拥有幸福感的孩子是幸福的。
二、拥有“幸福感”对孩子有多重要1. 更容易让孩子感受事物的美好
记得曾经有一位妈妈在表达“我这样培养孩子的幸福感”中这样说道:“无论我的孩子,会考上怎样的大学,会从事怎样的工作,我们都希望她能成为一个有幸福能力的人。”拥有幸福感的孩子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会拥有创造幸福和享受幸福的能力。
2. 丰富和充实孩子的人生
幸福感是一个家庭涵养的流露,幸福感的满足能够充实孩子内心的精神世界,精神世界得到满足,孩子的外在才会更加自信和向上。
3. 更容易发挥孩子的价值
从小就拥有幸福感的孩子会为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感到高兴,在这种积极心态的引导下,孩子更容易挖掘和发挥自己自身潜在的价值,看到自己的价值,为自己的生活创造更多的幸福和价值,为自己有意义的人生奠定基础。
三、拥有幸福感的家庭是怎样的?身边总会有这样的人:官越大,对老婆越用心,孩子也会越有出息,官也越做越大。也有的有钱人,越有钱越宠老婆和孩子,孩子越来越乖巧和懂事。原来幸福的家庭都有如此高的相似度,幸福的家庭总是会有他们自己的提升家庭幸福感的方法。看过一个家庭的采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通过自身的案例鼓励孩子,用一个成长表格记录孩子的进步,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一点一点树立自信,承受过失败之后的孩子再次站起来的力量会更加强大。不管什么时候,都要教会孩子不能轻易放弃,父母以身作则的陪伴和坚持,让孩子感受到坚持下去的收获,感受家庭的幸福感,感受收获的幸福感。那么培养孩子幸福感的方法都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四、怎样提升孩子的“幸福感”,让孩子拥有快乐童年?1. 偶尔的惊喜和仪式感
偶尔的惊喜和仪式感,是增加孩子幸福感的最好方法。仪式感是什么?法国童话故事《小王子》里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仪式感是一种生活态度,这种态度,可以让孩子活的更高级。父母可以多给孩子一些惊喜,比如在孩子完成作业之后,带他去吃他最喜欢吃的东西和游乐场放松一下;在孩子生日时,为孩子一起策划庆祝生日,准备生日,父母的用心,会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爱,更提升孩子的幸福感。仪式感是父母对孩子发自内心的爱。生活需要仪式感。仪式感,是生活的“增味剂”,是婚姻的“粘合剂”,也是家庭教育的“有利武器”。一个有仪式感的家庭,情感是充沛的,灵魂是健康的,精神是饱满的,态度是认真的,生活是欢乐的。
父母不要缺席那些对于孩子而言充满仪式感的日子:家长会、亲子团体活动。对于孩子而言,这些日子孩子会特别渴望被父母重视,渴望受到父母更多的关心和陪伴。父母的出席会让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和认同感,增加孩子的幸福感。这些日子,看似平凡却不平常。会成为父母和孩子共同的幸福的回忆。
2. 适时的夸赞和鼓励
适当适时的赞美和夸赞对孩子的鼓励会大于平常的鼓励,更容易增加孩子的幸福感。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日常学习中需要父母的夸赞和鼓励,在孩子下定决心做一件事情时,父母在身边多一些鼓励和支持,会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夸赞孩子的努力,而不是成绩。常被表扬聪明的孩子,比被夸赞努力的孩子更难以接受失败。被夸赞努力的孩子,更享受于接受挑战,更积极向上,受挫力更强。因此,适当的夸赞和鼓励是培养孩子幸福感的最好方法。
3. 微笑、拥抱、聆听和陪伴
微笑是一种幸福感的流露,微笑给人们温暖,给人们力量。父母要及时聆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想要的,理解孩子的内心。有专家说:拥抱就像一个人的营养。给一个人4次拥抱,仅是生存需要;给他8次拥抱,他能保持好的状态;给他16次拥抱,他才会成长。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父母的微笑,微笑是及时的鼓励;需要父母的拥抱,拥抱是内心情感的表达;需要父母的聆听,聆听是心声的碰撞;更需要父母的陪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陪伴是心灵的支持……
4. 适当的放手,让孩子直面困难
让孩子有幸福感,其实很简单,只要父母多陪伴,多阅读,多交流,多与孩子运动做游戏,多尽可能的给孩子最适当的环境、条件、“远远地看着”孩子用自己的方式长大,适当的放手,给孩子空间和自由,让他们自己自由发挥,选择相信孩子,给他们尝试的机会。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及时给予孩子一些帮助和反馈,更能够锻炼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更能够让孩子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父母给孩子自由发挥支配的空间,是给孩子的幻想、快乐和自由一个成长的空间,为孩子奠定了幸福人生的根基。
当孩子喜欢某种艺术,想以某项兴趣为技能时,希望家长要正视和尊重孩子的艺术梦想,不要阻挡孩子实现艺术梦想的机会。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向前迈进一步,迈进两步,甚至到达最高峰。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能够激发孩子的积极主动性,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父母要给予孩子最好的陪伴和教育,陪伴孩子走过他生命最重要的历程,给予孩子一生最重要的幸福感。因为我们深知成功的人不一定是快乐的,但快乐的人必然会拥有幸福和成功。
相关文章
- 你这辈子最大的成功,也许是有能力培养一个拥有幸福感的孩子
- 孩子幸福感不足出现情绪问题,家长解决问题以前先学会别制造问题
- 孩子的“幸福感”取决于父母,培养孩子“幸福感”,家长需这样做
- “延迟满足”不适用所有事情,父母适当满足孩子,家庭幸福感更强
- 一位怨妇妈妈的蜕变历程:你的幸福观决定孩子的幸福感
- 一张成绩单引发的血案:怎样的家庭环境才能培养出幸福感的孩子
- 为什么完美的童年,反而会剥夺孩子成年后的幸福感
- 为什么完美的童年,反而会剥夺孩子成年后的幸福感?
- 为什么瑞典的孩子,幸福感都很高?他们的教育方式值得学习
- 你知道吗?学音乐能够让孩子更容易获得幸福感
- 女儿为张杰做蛋糕:家庭的仪式感,是孩子幸福感的来源
- 想让孩子长大后有好工作,又有幸福感?“职业启蒙”不容忽视
- 没有仪式感的家庭,养不出有幸福感的孩子!爸妈必读
- 被需要,是孩子最高的幸福感
- 谁偷走了孩子的幸福感?亲子沟通四大绝招学起来
- 赋予诚实教育的孩子,幸福感爆棚
- 零下30度放孩子室外睡觉?幸福感最高的北欧,育儿方式却很硬核
- 从小培养这种能力,成年后更容易拥有成功的事业以及幸福的生活
- 好父母都有点钝,让孩子拥有“幸福力”,家长要有“钝感力”
- 如何让孩子从小就拥有坚持到底的“女排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