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玩具做定义,是给孩子的成长做个束缚 玩具对于孩子成长的意义
生活中,能给孩子当做玩具的东西有多少?孩子的玩具,又有几个玩法呢?
「玩具,不就是我们平时买的玩具?」
「我家儿子经常拿勺子玩,俨然成了他的玩具。」
「我家闺女,经常拿着一块小积木当做手机,给我们打电话。」
在妈妈群里聊起这两个话题,答案五花八门,同时也能看到不少家庭的教育理念。
很多家长总会潜意识的以成人的视角给孩子的玩具、生活用品等做详细定义,他们潜意识的做法,已对孩子的生活做限制性控制,对孩子的成长绑了束缚的绳子。
“书也是玩具”这句话对我影响很深,为此,我在孩子六个月时就为她添置布书作为玩具。
一次,在游泳馆等待的时间,小八月拿起游泳馆的故事书,一个人玩的不亦乐乎。
一位宝妈好奇问:“小八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看书的呢?”
“六个月。”
周围的宝妈纷纷看过来,七嘴八舌地说道:“六个月?太小了吧,那时候她懂什么?”
我哈哈一笑:“八月现在两岁,看不懂故事里面的内容。”
看书一定要看懂吗?什么才是看懂?
八月一页页翻着故事书,找到自己认识的水果图片,然后假装拿起来吃。
这就是八月目前看书的方式:一边玩一边认识事物。
给6个月宝宝入手书籍,不是为看书而看书。而是为了让宝宝提前接触到书,让书成为孩子的玩具,锻炼她的触觉、视觉、听觉,让书籍从小就成为宝宝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不是等长大了只为学习才看书。
当孩子从小就与书为伍,与书成为亲近的玩伴,等到她需要用书的时候,就不会觉得陌生、沉重、和乏味。
尚尚小学三年级了。
上幼儿园之前,尚尚妈妈担心书被撕坏,从来不给他买绘本。尚尚读幼儿园期间,幼儿园和课堂上有绘本可以看和学,尚尚妈妈也省了给他买绘本的心思。尚尚一年级时,老师要求买课外书阅读,尚尚妈妈给他买了第一本课外书。我们都知道让孩子慢一点,有时候却用错了方法。
尚尚妈妈经常抱怨尚尚不爱看书,老师布置的课外阅读作业都敷衍了事。恰巧课外阅读要求不严格,孩子经常一而再再而三的给自己降低要求。
尚尚一年年长大,他对书就是不感兴趣甚至是排斥。
书籍,在尚尚眼中完完全全成为学习和提高成绩的工具,一旦学习倦怠,尚尚对书籍就完完全全失去兴趣,甚至是厌恶。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的这一至理名言在学校随处可见。
然而书籍再好,在孩子手中都必须有一个前提,先喜欢才去读,才能化为自己内在的养分。
让孩子读书学习前,让他愉快地玩书,让书成为玩伴,对书有本能的近亲感,等到需要学习时,就不会那么排斥。
积木,属于益智类的玩具。
常见到幼儿园、早教中心等给孩子配备积木玩具,但小丽作为小龄儿童的家长总担心孩子不会玩积木。
小丽的儿子俊俊两岁。小丽很注重孩子的“适龄培养”,生怕自己超前教育引发孩子的压力。
俊俊只被允许在商场玩一下积木,绝不会买回家。
小丽说:“孩子还不会做造型不懂玩,也没有必要逼着孩子搭出一个积木房子。”
玩积木,一定要搭出房子、或者城堡、或者城墙吗?
绝对不是!
大龄儿童玩积木可以搭出房子、城堡、城墙等等,小龄儿童可以用积木叠高高再推倒,可以一个接着一个连成长城或火车……
小龄儿童将大小不一的积木垒起来叠高高,不仅有助于开发宝宝的大运动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同时还能培养他的空间意识,让他学会分辨不同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即便是家长帮宝宝叠高高再让宝宝用手去推倒积木,对孩子来说也是锻炼手、理解因果关系等的一种学习。
孩子玩玩具却被限定玩法,到底是孩子在玩还是大人在玩?
动画片《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中,有一集是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玩玩具的场景。
大头儿子拿到玩具随心所欲的玩,这可愁坏了小头爸爸。小头爸爸在一旁焦急地纠正大头儿子的玩法:“这个玩具不是这样玩的。”
小头爸爸又气又急,他用成人的视角按照玩具说明书给孩子局限的玩法,让孩子失去玩玩具的乐趣、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的开发。
最后,还是围裙妈妈点醒小头爸爸。
孩子只有随心所欲地玩玩具,才能更充分开发他潜在的能力,孩子的成长才不会简单。
我的朋友刘丹丹一直看好一种叫磁力片的儿童益智玩具,听说磁力片有创意比赛,对此更是充满期待。
一天,刘丹丹看到一3岁女孩用磁力片做过家家的炒菜游戏,玩的不亦乐乎。
极具开发创意开发的磁力片,竟被拿来当沙子一样玩过家家,放到一个容器里翻动,学着炒菜。
「暴殄天物」一词最能形容她此刻的心情。
过家家游戏比搭建空间模型等益智玩法低级吗?
不!
过家家,有个专业名词叫角色扮演。它是一种与儿童智力和认同发展相关的模仿行为,促进儿童智力发育,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并练习人际互动的一种游戏。
如今玩具商家的推销话术神乎其神,他们抓住家长望子成龙和攀比的心态,家长很容易被带进广告的误区和偏见。
磁力片是益智玩具,也是“玩具”。
生活有千千万万个面,玩具也有千千万万个面。对待孩子的玩具,不太计较、少些功利心,你会发现孩子比你懂的更多,过得更快乐。
别用「按龄培养」,「定向培养」等偷换概念,阻碍孩子天性的成长。
蒙台梭利有个观念一直影响着儿童教育:生活中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成为孩子的玩具。
哪怕是家里的锅碗瓢盆、鞋子衣服、凳子椅子等等,都可以成为孩子手中的玩具。
孩子推着凳子,走路更稳健了;用勺子敲击,会发现声音的妙处;用手撕扯纸巾,是在好奇和训练着小手……
八零后的宝妈张怡,回忆起小时候物资匮乏的童年,却觉得比如今物资丰富的孩子们的童年,更加欢乐。
在玩具稀少的年代,一张树叶,几颗石子,一根小竹子,一张纸……能变成一个口哨,一个捡石子游戏,一把竹筒枪,一个纸飞机或者一艘纸船。
家里的凳子,被小时候的张怡反过来放在地上,当小车推来推去玩的不亦乐乎。
为什么那个年代的父母允许孩子玩凳子、勺子、石子、沙子,如今我们却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再玩凳子、勺子、石子等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呢?
石子和沙子是大自然赐予的玩具,孩子们常常被限制在游乐场玩,不能随便玩户外的。
曾在网上看到一个回答,直击人心。
『因为面子!』
在物质丰富的当下,别人家的孩子在玩玩具,你家的孩子却在玩凳子;别人家的孩子在玩水晶泥,你家的孩子却在玩沙子,石子……
在面子的驱动下,在攀比的心态下,家长一个个跟着去买玩具。
一位卖儿童玩具的老板说:家长最喜欢买的玩具,要么是贵的,要么能代表孩子特长的,要么代表着身份或者家庭收入象征的。
商家们每天变着法子的往这几方面去推广,几乎没有不成功的。
童真一词:指儿童天真的本性。
多一些自由,多一些发现,多一些认同,多给孩子更多快乐的童年。
孩子的天性和长处需要耐心地发现,压着孩子做指定的玩法无异于揠苗助长,不仅帮不到甚至可能被伤害到。
书,不仅可以阅读识字,还可以是玩具;不仅是学习工具,还是玩伴。不被限制的玩书,孩子对书籍拥有更大的兴趣,长大后自学能力更为突出。
益智玩具不仅可以做智力开发玩法,还可以充当想象出来的物体,玩出不一样的火花。也许孩子就是不能搭建出想象中的大房子,却能细心观察生活细节,在脑海中画出一个生动的生活情节。
锅碗瓢盆、凳子椅子、一张纸、一个小石头……让孩子生活在处处是玩具的世界,让他去畅享自己的快乐童年。
相关文章
- 不给孩子买玩具就哭,你的做法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 专家建议:宝宝的玩具不要超过5件,数量越多对孩子成长越不利
- 给孩子买更多的玩具,反而限制了他的成长?
- 这3种“坑娃”玩具,是孩子成长发育的绊脚石,很多家长却还在买
- 做个“偷懒”的父母,孩子反而很有独立思维
- 做个什么样的父母,会让孩子留恋?
- 做个什么样的父母,会让孩子留恋?
- 做个睿智父母,懂如何利用“大鱼小池塘效应”,帮孩子激发潜能
- 做个让唠叨止步的温暖妈妈,要懂孩子的心
- 孩子不买玩具就撒泼哭闹,妈妈这做法让人点赞,这办法我咋没想到
- 孩子不吃水果?!尝试做个色彩斑斓的baby调理面包吧
- 孩子交了坏朋友怎么办?坏朋友的定义是什么?家长的做法很重要
- 孩子们“争夺玩具”妈妈们做到这5点立马解决问题
- 孩子偷拿钱买玩具,两位宝爸不同的做法,导致孩子拥有不同的人生
- 孩子去邻居家玩偷拿了玩具回来,宝妈的做法让孩子再也不犯了
- 孩子在商场抱着玩具不撒手,你会怎么做?这位宝妈的做法值得借鉴
- 孩子天生爱阅读,只是成长中,家长做了这两件事,孩子不爱阅读了
- 孩子总缺水根源找到了,喝水牢记3原则,做个健康的“水宝宝”
- 孩子总缺水根源找到了,喝水牢记3原则,做个健康的“水宝宝”
- 孩子成长的黄金7年 我们可以做点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