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去美国留学,到底学什么? 去美国留学需要什么

2022-03-15 09:50:32孕产
如果您有让孩子留学的计划,或者即使不留学,也想看看国外的教育有哪些可吸取的经验,希望我下面的分享可以不枉您花费这几分钟的阅读时间,也希望能给我留言,分享您的感受。现在有不少孩子,可能都有计划将来出国留学,或者已经在着手申请。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出国?

如果您有让孩子留学的计划,或者即使不留学,也想看看国外的教育有哪些可吸取的经验,希望我下面的分享可以不枉您花费这几分钟的阅读时间,也希望能给我留言,分享您的感受。

去美国留学需要什么

现在有不少孩子,可能都有计划将来出国留学,或者已经在着手申请。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出国?到了国外的大学校园里,你又该学点什么?

我想有的家长可能会说:为了学好英语。

去美国留学需要什么

或者:为了接触多元的跨国文化,开阔眼界。

去美国留学,到底学什么?

再或者:为了学习某个领域更先进的知识。

这些答案都没错。但是,在我看来,这些答案都还没有触及学习的本质。

我先后在中国、韩国、美国三个国家学习、生活和工作过,接受过国内外不同的大学教育,接触过不同教育背景出来的同学或同事;在三个不同的领域出过书;所以对于学习这件事,我也有一些自己的感触和思考,希望借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


什么才是出国要学的最本质的东西呢?(以美国为例)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锻炼这两种能力:

一是深度思考的能力;

二是表达能力。

为什么是这两件事呢?

首先,这两种能力非常重要,将来无论你学什么专业,从事哪个领域,这两种能力很有可能决定了你未来所从事的事业的高度和深度。

其次就是,从目前国内外大学教育的现状来看,去美国留学,比在国内同等排名的大学上学,可能会有更多的机会在这两个方面得到锻炼和提升。

下面我们一个一个来讲。


1、深度思考的能力

要具备深度思考的能力,首先需要三个前提条件:

第一是一定的知识储备。

这个很好理解:如果你一点物理学知识都不懂,非得让你去深度思考宇宙的起源问题,显然是不靠谱的。


第二是应用知识的能力。

这也不难理解:如果你学的知识都是孤立的,既无法和其他学科联系起来,也无法应用于实际生活,就很难帮助你思考。

第三是思辨能力,英文叫critical thinking,这一点非常重要。

什么叫critical thinking呢?简单说就是给你抛出一个观点,你可以做到不轻信不盲从,能够理性地审视有哪些靠得住的论据来支持它,然后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认可还是反对。

思辨能力是深度思考的基石。因为假如面对某个观点,你只是不加思考地全盘接受,这只能叫做“复述”吧,复读机都可以完成,而且比你做得还好,你的价值在哪里呢?

美国的大学在培养这些能力时,跟中国比起来,又有哪些独到之处呢?

● 先说第一点,知识储备。

在给学生传授知识这方面,其实国内外大学都非常注重,但是侧重点却不一样。

国内大学比较强调知识的记忆,记住了才算是掌握了。为此,老师还会通过布置大量习题,在练习中加深记忆。

但是在美国,对记忆的要求会大幅降低。对于一个知识,通常对学生的要求是要掌握知识的大体框架,理解原则性概念,但对于具体细节,或者相关的论据支持,你只需要知道去哪里可以查到它。

所以出国以后,我们可能首先要改变的就是大量背诵知识点的学习习惯,而是要尽快学会如何使用学校提供的各种数据库资源,来帮助我们学习。


● 再来看第二点,在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上,国内外大学有什么不一样呢?

这一点我有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就是学统计学。

这门课简直就是我在国内读本科时的噩梦。什么置信区间、方差、P值、离散系数……老师只是在讲干巴巴的定义,然后布置很多习题,让我们去计算求解。

我当时对这门课完全没有兴趣,甚至觉得很无聊。这个东西到底是干嘛用的?为什么要学这个?我完全不知道。加上我一向不喜欢做题,那门课我压根没怎么学。最后到考试前临时抱了一下佛脚,突击背了背公式,总算是考过了,好像是66分。

后来去了耶鲁,又有统计学的课。本科的时候没好好学,基本都原样还给老师了,所以相当于又重新学一遍。结果这下让我对统计学竟然着了迷!

2008年正好赶上美国大选。老师就结合这件事来给我们讲统计学。

大家知道,在真正的大选之前,美国的主流媒体、专业民调机构都会举行各种民意调查,这些调查的样本要怎么选?选多大的样本量才有效?调查结果是怎么计算的?不同的样本数量又会影响调查结果的误差等等。这些就是最生动的统计学啊。

这样学下来,最后再看选举结果,媒体播放的数据,本次调查结果的误差区间是什么,置信度怎样,P值是什么……各种点完全能get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这才意识到,统计学真的一门充满魅力的,讲求客观和数据的最科学的学科,而我也因此从一个考过66分的数学学渣,逆袭成了最后统计学成绩占到全年级top 10%的数学“学霸”,甚至毕业以后还选择了一个跟数学紧密相关的行业——金融业。


知识不是死的,能不能真正把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或者其他学科中,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它会帮助你有效地学习,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

(有一些抽象的知识,的确是很难应用于生活中的,但是一样需要知道它如何和其他的课程、学科相关联,否则孤立地学习某些知识点,作用非常有限。)


● 再来说说思辨能力。

这方面我给大家讲两个例子,一个是课本,一个是考试。大家应该都会遇到。

我刚到美国留学的时候,一个很不习惯的地方就是,美国的大学课本怎么这么厚!特别是人文社科类的书,基本上都是七八百页的,双面的A4纸。但是同样的学科,中国教授编的课本往往只有国外课本的1/2甚至1/3厚。

为什么呢?

在中国,很多老师特别强调简明扼要、开宗明义——我就把这个理论告诉你,然后列出相关例题,题会做了,知识点掌握了,这一页就可以翻篇了。

但美国的课本不一样。同样讲一个理论,它会先旁征博引地告诉你,这个理论到底是怎么来的;它解决了哪些问题;现实生活中,会有怎样的事实来佐证;然后,他还会跟你说这个理论的“反对派”是怎么想的,这个理论可能还存在哪些局限性等等。

所以,同是一个理论,中国课本可能两三页就讲完了,而国外课本可以一二十页打底。

为什么要整这么复杂呢?这里就渗透着编者对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苦心。

中国的教材强调的是学习效率,要“短平快”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在美国,更强调学生在看课本时要有思考。

第一,它要让你知道,哪怕是印在教科书上的理论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也有改善的空间,不要盲目崇拜权威,没准下一个提出新理论的人就是你。

第二,它会把一个理论每次迭代的前因后果都告诉你,它因为什么缺点被人发现,后人用了什么方式去弥补。这样你就会知道,假如我提出一个理论,或者支持一个理论,需要用怎样的证据;假如我设计一个实验,需要怎样避免这些理论中的问题等等。

读这样的课本,就是一种思辨能力的提升。

所以,大家如果去了国外,遇到这么厚的课本,要知道它到底在“啰嗦”什么,要懂得怎么读它,要学会通过这样的学习,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

再来说说考试。

我们中国学生基本都是一路考试考上来的,我们考试大部分都喜欢提封闭式的问题,也就是有唯一标准答案的问题,比如1+1就只能等于2。

不是有一个段子嘛,老师提问:“雪化了是什么?”

有孩子回答:是春天!

老师说:错!雪化了是水。

这个段子在十几年前我读高中的时候就有,现在翻出来看,仍觉得不过时。

但是在美国,很多考试都是开放性的问题。比如 “股票市场是不是理性的?”你可以“是”,也可以说“不是”,只要能找到足够的论据来支撑,言之有理,逻辑自洽,都可以是很棒的答案。

2、表达能力

说完深度思考的能力,再来说说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分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很多人可能认为,我们中国学生强于书面表达,而弱于口头表达。实际上据我的观察,我们中国学生在书面表达上得到的训练也并不到位。

刚才说了,我们从小到大遇到的考试很多都是封闭性问题,而美国的大部分课程都要求你写essay,也就是论文。

孩子们几乎从小学开始,小论文对他们来说就是家常便饭,不光是语文课,自然科学、人文社科都会要求用论文来阐述观点。所以在书面表达能力方面,不管是质还是量,国外的学生几乎要比国内学生的训练强度大出好几十倍。

就是在这样的论文写作中,孩子们可以学习怎么熟练地查找和运用证据,怎样引用才能有力地支撑自己的观点,怎样成文才条理清晰、富有逻辑地把观点表达出来。

再说说口头表达。

咱们中国的教育,从小学到中学,其实都是老师讲授为主,鲜有让孩子们自己表达、当众阐述想法的机会。

美国的教育却是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就有各种各样的机会不断上台,表达自己的观点。到了大学,很多作业则会以term project的形式完成,学生们分小组进行研究,然后每组派代表上台做一个presentation,把项目成果当众展示给大家。这就是训练口头表达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式。


在这里我想强调一个问题:就是好的英语水平不代表好的表达能力,这是两个概念。我见过太多的中国留学生,英语特别好,你闭上眼睛几乎听不出是中国人在说英语;但是如果再仔细听,就会发现他的表述言之无物、逻辑混乱,让人听不下去。

这就是典型的把太多时间花在提高口语上,去模仿老外的发音,却忘了一点——好的表达能力实际上植根于好的深度思考能力。光一味去标准的语音语调,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这两种能力就说到这儿。当然,我刚才说的中美大学的对比,只是普遍水平上的比较;而且在培养这两种能力方面,我们国内很多大学也逐渐开始有这方面的意识,并且已经做出积极的改变。不过要有明显的整体改观,恐怕还需要一代人的努力,并且需要每一个人自身加强修炼,将这种能力的培养理念影响更多的人。

3、一个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人应该是怎样的?

最后我再来说说,我认为一个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应该是怎样的。

我曾在耶鲁做过几年的校友面试官,也曾在跨国投行高盛面试过几百个归国留学生。总结下来,要判断一个人是否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就看三点:

● 是否言之有物;

● 是否言之有理;

● 是否言之有序。


这三点实际上就是刚才说的深度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外化。

——言之有物,需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

——言之有理,需要有训练有素的思辨能力;

——言之有序,需要有良好的表达能力。

所以我希望大家不管将来是否出国,不管去哪个国家,都能以此作为大学学习的目标,成为一个真正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