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送走的不仅仅是孩子的玩具,还有孩子的信任 别人拿走你家孩子的玩具
昨天围观了一场家庭大戏,邻居林老师家的女儿小娟跑到另一个邻居张姐家门口,就站在那里,默默的哭。
他爸爸妈妈怎么叫她都不回去,我们过去一问才知道,是张姐领着孩子在林老师家做客,林老师就拿着小娟的玩具给他玩。
谁知道临走的时候,张姐家孩子就抓着玩具不撒手,一放下就哭,
林老师就说:就是一个小玩具,孩子喜欢,就送给他吧
小娟回来之后,先是跟林老师说想要回玩具,林老师不同意,就变成了现在的这种情况。
其实家长送走孩子玩具这种情况,非常常见,你是不是也因为抹不开面子,最后把自己孩子的玩具送给别人家孩子呢?孩子是否哭闹不止呢?你有想过这对孩子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吗?
01
为什么孩子会如此“抠门”?
儿童精神分析家温尼科特曾提出个一个理论叫“过渡性客体”。
这个理论就是说,当孩子从婴儿到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需要一个东西陪伴着孩子,这个东西会承载着孩子的想象力,孩子对于玩具的操控则是构建他的内心世界。
如果剥夺了他的玩具,甚至都会让他已经构建好的内心世界崩塌,所以一旦孩子失去他的玩具,他就会失去安全感。
有一部动画电影《神奇乐园历险记》,这个电影讲述的是,小女孩朱莉是一个特别爱幻想,爱动手的小女孩,她在家里用她的玩具创造了一个庞大的游乐园。
游乐园的主人公就是她所拥有的的毛绒玩具。
而这个游乐园也因为她的想象而存在,那个游乐园装载着她所有的快乐。她最后也因为那个游乐园度过了心理的阴霾。
想象一下,一旦动画中的小女孩,家长要求她把玩具送走,她会同意吗?
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的,小孩子得每一个玩具对于他来说,都是活的,都是他的朋友。送走玩具相当于,送走朋友,以后甚至都见不到了,孩子又怎么会愿意去分享呢?
这就是为什么父母觉得是小事情,但是孩子就是哭闹不止。
如果送走玩具只是让孩子一时的哭闹,那么可能一个新玩具就把他哄好了,但是这个行为对孩子的影响远不止于此。
02
把玩具送人,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有一个网友讲述过她自己的经历,她说小的时候,家里只要有小朋友过来,看上她的玩具,她的爸爸妈妈就非常大方的送给人家。
一开始的时候她会反抗,一直哭闹,她的妈妈就会狠狠的批评她,说她要懂得分享,不能只想着自己。
后来她就学乖了妈妈说给什么送什么,她说乖乖分享会失去自己心爱的东西,而反抗不但失去自己心爱的玩具,还要被批评。
可是长大之后,无论任何人的要求她都不懂得拒绝。她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东西属于她自己,她讨厌这样的自己。
不经孩子允许把玩具送人对孩子的成长有两方面影响,一方面就是孩子长大之后不懂得拒绝,最终导致很多时候自我厌弃,像上述那位网友。
还有一种情况更加极端,就是我喜欢的东西我得不到我就要毁掉,最后的结果就是长大之后偏执极端。
有一部日剧,讲述的是一个小女孩,在很小的时候就被母亲要求要善良,刚上幼儿园时,有一个小男孩所有小朋友都不和他玩,小女孩的妈妈就让她主动找他玩。
还让小女孩把喜欢的芭比娃娃跟小男孩分享,然后小姑娘就眼睁睁的看着小男孩把芭比娃娃拆掉了。
小姑娘回家之后就把自己的玩具全部拆掉了,与其让别人抢走,还不如自己动手。
后来长大之后小女孩爱上一个人,但是这个人不喜欢她喜欢另一个女生,她就把那个人杀掉了,她甚至不觉得自己是错的,她觉得反正我得不到,那么就毁掉吧。
玩具对于我们来说不代表什么,但是对于孩子却几乎是他生活的全部,送走他的玩具就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会让孩子失去对父母的信任,养成逆来顺受的性格。
在父母送走孩子玩具的那一刻,父母几乎立马就变成了孩子的敌人。
03
父母要怎么做?
1. 凡和孩子有关的事情,要询问孩子的意见
《爸爸去哪儿》中有这样一个片段,陆毅的女儿贝儿想要黄磊的女儿多多的小狗,就去问黄磊,说她真的喜欢这条小狗,能不能给她。
黄磊说:这是多多姐姐的小狗,你要去问多多姐姐。
黄磊对多多的尊重,让多多在《爸爸去哪儿》的懂事得到了无数称赞。
父母不要因为孩子小,就觉得一切都应该为他们做主了。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失去了自己做主了能力,那么长大之后,孩子也失去了独立的能力。
2. 孩子有拒绝的权利
曾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是一位外国妈妈带着儿子在公园玩,正当他的儿子掏出自己的玩具开始玩时,就发现很多小孩围过来,想要拿他的玩具玩。
儿子当场就懵了,只能一脸无助的看着母亲,这位母亲对儿子说:“你可以对他们说‘不’,你不想给,就拒绝!”
这个妈妈还把经历发到网上:她说现在很多家长都教孩子学会分享,好像不会分享就是罪大恶极一样。很多父母担心孩子从小不懂得分享,长大后自私自利。
但是更多的情况确是:因为从小想说“不”的时候没有得到父母的支持,一辈子都不懂拒绝,害怕说“不”,只会讨好别人,却不会照顾自己。
如果作为父母,已经因为面子丢失了“拒绝”的权利,那么请别剥夺孩子拒绝的权利。
3. 培养孩子和同龄人沟通的能力
一个幼师朋友说,如果一个小朋友在幼儿园从来不分享自己的玩具,只是玩别人的或则自己玩自己的,很快这个小朋友就会没有小朋友理他了。
如果家长准备一些玩具,可能是他不那么喜欢的,这样他就很大方的和别人换着玩,让他尝到和别人分享的甜头,循序渐进的,这个小朋友就很大方的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给别人玩了。
这种交换,其实就是孩子间的沟通,这种小时候和同龄人的沟通,长大之后就能顺利的社交。
其实教养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别完全把他当成小孩子,要给与足够的尊重和话语权。独裁的父母,养不出独立的孩子。
父母能给孩子的是保护,是理解,是陪伴,不是决定他的一切。
相关文章
- 孩子的玩具不仅仅是玩具,更是一种陪伴,家长千万别随意送人
- 孩子怕水恐高,问题可能不仅仅在表面,家长要正视背后的问题
- 孩子的情绪,不仅仅是倾听,还需要认识与接纳
- 孩子长不高,不仅仅是因为缺钙!别让身高成为孩子人生的遗憾。
- 一烦躁就冲娃发火,对孩子不仅仅是伤害,以下几点值得深思
- 不爱说话的孩子,不仅仅是内向,家长该注意这些问题
- 为生儿子,13年生下9个孩子:错误的生育观,毁掉的不仅仅是女人
- 决定孩子发展的人,不仅仅是老师,父母的教育更重要
- 原来遗传的不仅仅是相貌,这些东西竟还会遗传给孩子!
- 当付出变为“病态”,需要治疗不仅仅是孩子,还有父母
- 每一本绘本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故事,还有知识
- 父母一定要和孩子谈钱,不仅仅是教会孩子如何使用钱
- 给孩子进行断舍离,不仅仅是扔扔扔,送送送
- 运动和不运动的孩子,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差距
- 「育儿」天气转凉变冷要做的,可不仅仅是多穿衣服这么简单
- 孕妇坚持上班的好处,不仅仅是赚钱
- 安全不仅仅只是说说而已
- 宝宝睡觉总出汗是怎么回事?不仅仅是因为热,家长不要太大意
- 急救不仅仅是心肺复苏,家有宝宝的一定要学会“海姆立克急救法”
- 病例分享 | 小儿咳嗽诊治需注意,咳嗽不仅仅是呼吸道疾病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