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被取绰号时,你的回答很重要 给孩子取绰号的影响
那天放学,去幼儿园接儿子回家。路上的时候,平时总是叽叽喳喳的儿子,今天有点闷闷不乐。
我就试探性地问他:“儿子,有什么需要爸爸帮忙的么?”
“同学们叫我一只狼,但是我不是一只狼,狼会吃小白兔,我不会,”儿子有点生气地说。
我就明白了,儿子名字之朗,小朋友根据谐音给儿子取了绰号一只狼。
我便赶紧给儿子讲了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中灰太狼不吃小白兔,只吃青草、胡萝卜,而儿子最爱吃胡萝卜,他才渐渐开心起来。
小孩子在学校里被取绰号是经常会碰到的事,作为父母该如何引导,如何回答就变得很重要。
赵薇的女儿,因四月份出生,绰号小四月。
陈奕迅女儿,因为刚出生的时候小脸胖乎乎的,绰号包包。
吴君如女儿出生时正主演《金鸡》,因此直接用“小肥鸡”作为爱女的昵称。
孩子的第一个绰号就是父母给的第一份礼物,是爱在嘴里,是最亲密的表现。
民国时期,著名学者钱玄同先生喜得一子。
对于子女姓名,自古都是非常重视的,因此在起名字的时候,父母是非常讲究谨慎的。
很快钱先生给自己的儿子取名钱秉庚,这个文邹邹的名字跟随着儿子一直到读书。
在读书的时候,钱秉庚的同学却给他起了一个比较通俗的绰号“三强”。这个绰号并不是源自恶意,而是因为他在家排行第三,且体育方面非常厉害。
在某一次同学称呼他的绰号的时候,恰巧被钱先生听到了。当时钱先生便向儿子询问绰号的由来,在得知答案之后,觉得这个绰号十分有趣。
钱先生便和自己的儿子商量干脆把绰号改成真名,就叫钱三强。
没想到,就是这么一个绰号,后来却成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而闻名世界。
善意的绰号是孩子某个人生阶段引人注意特征的概括,父母适当的引导,对孩子能够带来积极的影响。
尹建莉老师说:“孩子之间的交流是简单而存粹的,并不是存在那么多恶意,只是因为好玩罢了,绰号问题,只是孩子们成长道路上对彼此称呼的改变,是友情的体现,家长的适当约束安慰,便能够让孩子的友情得到升华。”
那天下楼,正好碰到邻居带女儿在小区游乐场滑滑梯。邻居抱怨说她女儿最近不喜欢去幼儿园了。
我也奇怪着,孩子在幼儿园可比在家开心多了。
邻居有点愁容说:“女儿感冒两个星期,一直在流鼻涕,被同学取绰号鼻涕虫。”
女儿说同学一直在身边叫鼻涕虫,她不喜欢那个绰号,所以也就不想去幼儿园了。
恶意的绰号会导致孩子不想上学,影响学业。
根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一份调查显示,40.7%的中小学生有被叫难听绰号的经历。
每天听到难听的绰号,对孩子来说一种折磨,孩子心里受到扭曲时也会反过来给别人起绰号,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恶意的绰号,往往针对孩子的缺点或者缺陷。
孩子心智不成熟,对于绰号往往比成人更加敏感,会导致孩子产生压抑自卑等心理危害。
2018年11月12日,广东省教育厅等13部门联合出台了《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实施办法(试行)》,其中强调:“起侮辱性绰号”也属于欺凌!
一个侮辱性的绰号甚至会成为校园霸凌的帮凶。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接触各种各样的同学朋友,被取绰号往往也是无可避免的。
当孩子被取绰号时,应该怎么办呢?
1、教会孩子区分绰号的性质,对不同的绰号做出适当的反应:
网络上有个妈妈,带儿子在逛超市,突然听到有个小男孩有人朝他们喊“拖把,拖把!”妈妈正纳闷着,谁会是拖把呢?儿子听到后,兴高采烈的招手:“在这,在这!”
一个绰号给孩子造成的影响是好是坏,其实孩子是有一个简单的判断的。
湖南卫视《少年说》曾帅三个兄妹,姐姐叫曾好,他叫曾帅,妹妹叫曾可怡,连起来就是真好,真帅,真可以。
同学叫他真帅,并嘲笑他的名字,而他说:“我觉得名字就是爸爸妈妈给我们的祝福,不应该去嘲笑别的名字,所以我为我的名字而感到骄傲。”
孩子对于绰号的认知,是源于对善与恶的理解。
孩子被取了绰号之后,父母应该教会孩子区分善与恶,让孩子自己决定应该作何反应。
2、引导孩子克服自己的缺陷或者缺点,让绰号成为他引以为傲的标签:
侮辱性的绰号,往往针对孩子的生理缺陷或者性格缺点。
《阿甘正传》中的阿甘小时候被取绰号“奔跑的傻子”,全镇人都在取笑他,
她的妈妈就鼓励他跑步。
他因为跑步,跑掉了脚上的支架,跑成最佳橄榄球员,跑成了越战英雄,跑成了美国公路上的一道风景。
心理学研究指出,人们的大脑中存在一个“奖赏回路”,如果我们做出一个行为,立刻就能获得好的反馈,大脑会鼓励我们重复这一行为,反之则要求我们放弃。
孩子因为缺陷或缺点而被取绰号,作为父母需要冷静,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信。
父母要鼓励孩子去克服各种缺点,如果孩子取得与绰号相关的成就,那么他就会越来越好,绰号会成为他引以为傲的标签。
3、父母在孩子面前不能称呼别人的绰号: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父母平日的语言习惯,影响孩子的日常用语,孩子的语言越不规范,在生活中,越更加主动的侵犯他人,为他人起绰号。
有一次,朋友来家里做客。朋友因为头比较大,绰号大头,平时里叫习惯了,来家里我也大头大头地叫他。
朋友要回去的时候,儿子跟他说:“大头叔叔,拜拜!”
被取绰号的孩子和取绰号的孩子的行为,大部分还是从父母的一言一行影响而来。
4、让孩子养成礼貌用语的习惯:
礼貌用语既能融洽谈话气氛,又是孩子修养的体现。
“您好”,“谢谢”,“对不起”……当孩子在平时交往中习惯了这些词汇,那他就不会随意给别人去绰号。而取绰号的人,也会因为孩子的礼貌的词汇而减少称呼绰号。
5、让孩子与取绰号的人真诚交流,防止绰号扩散:
绰号的危害程度会随着绰号的扩散而增加,要减少危害就要抓源头,就是取绰号的孩子。
父母需要与孩子做深入沟通,教导孩子正确的处理方法,鼓励孩子与取绰号的孩子进行交流。
当取绰号的孩子不再称呼绰号时,孩子应该与之化敌为友,避免二次伤害。
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碰到各种各种的问题。
孩子被取绰号,是一件可大可小的事情。作为父母应该更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而不要只提供物质生活。
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每个父母应尽的责任。
作者:大胡桶子
相关文章
- 孩子便便时间混乱,宝妈去幼儿园理论,老师的回答让其哑口无言
- 孩子小时候很笨,长大为什么却能逆袭?妈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回答
- “妈妈我怕黑”,当孩子说出这句话时,你的回答很重要
- “妈妈我是从哪来的?”面对孩子的尴尬问题时,家长该如何回答
- 亲子|“臭妈妈,我打死你!”当孩子说狠话时,你的回答很重要
- 午睡时间孩子被“罚站”,家长找老师质问,老师的回答让家长脸红
- 当别人说“你的孩子真聪明”时,妈妈的回答,影响孩子未来的走向
- 当孩子怒吼:“妈妈,你去死”时,家长的回答直接决定孩子的未来
- 当孩子说“妈妈,我怕”的时候,你的回答很重要
- 当孩子问“圣诞老人是真是假”时,你的回答很重要
- 当孩子问“死是什么”时,你可以这样回答
- 当孩子问你"为什么"“这是什么”时,你的回答影响孩子的一生
- 当孩子问你这些问题时?你会如何回答?
- 孩子“水为什么会流”,父母还回答“水是液体”,聪明家长这样做
- 孩子上课睡觉,老师发现后拍照发家长群,而爸爸的回答却让人佩服
- 孩子内向不自信,上课不喜欢举手回答问题,家长该如何引导?
- 孩子和陌生人要吃的,不给反遭指责,妈妈的回答让人无法理解
- 孩子哭着说“不想上幼儿园”,家长4种回答方式,对孩子影响深远
- 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很棒,应该怎样回答老师?
- 孩子太调皮,老师该不该体罚?三位家长给出不同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