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当孩子问“死是什么”时,你可以这样回答 孩子问人为什么会死

2022-03-14 11:56:29孕产
昨天晚上,四岁的女儿突然问了我一个问题:“妈妈,你会死吗?”,我说:“当然会死啦,每个人都会死”。女儿听了哇哇大哭起来,“我不要你死,妈妈,我不要你死”。我突然意识到,我以这样的方式跟她谈死亡,她这个年龄接受起来是会有些困难的。我该用善意的谎言来安慰她,告诉她妈妈不会死吗?

昨天晚上,四岁的女儿突然问了我一个问题:“妈妈,你会死吗?”,我说:“当然会死啦,每个人都会死”。女儿听了哇哇大哭起来,“我不要你死,妈妈,我不要你死”。我突然意识到,我以这样的方式跟她谈死亡,她这个年龄接受起来是会有些困难的。我该用善意的谎言来安慰她,告诉她妈妈不会死吗?从生命教育和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说,那也不是个好的选择。我想到一部名为《寻梦环游记》的电影,用它来作死亡教育的素材还是不错的。

电影围绕墨西哥的亡灵节展开,小男孩米格的祖上有一位曾曾爷爷为了音乐抛下家庭,此后家中就排斥一切音乐,世代以做鞋为生。到了米格这里,家人们也完全禁止他接触音乐。为了追寻自己音乐梦想的米格在亡灵节那天去偷歌神的吉他,没想到竟然穿越到了亡灵国度中,在太阳升起之前,他必须得到一位亲人的祝福,否则就将会永远地留在这个世界里。

一、面对死亡的态度

小时候,当我们问父母:“死是什么?”,父母们总会说:“去去去,小孩子别说这么不吉利的话”。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死亡是一个比较让人忌讳的话题,通常人们都会避免谈到它。到了我们这一代,当孩子问我们关于死亡的问题时,我们好像也很难坦然地谈起。因为人的本性中有一种对死亡的恐惧。

孩子问人为什么会死

当孩子问“死是什么”时,你可以这样回答

在《寻梦环游记》中墨西哥人对于死亡的态度却与普遍的认知不同。从影片的描述来看,亡灵节的气氛中没有任何悲伤的成分,反而是一片喜气洋洋的庆祝氛围。人们在自家院子里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剪纸,在用万寿菊装扮的祭台上摆上历代祖先的照片,放上死者生前喜欢的食物。地上则会用灿烂的万寿菊花瓣撒出一条路,万寿菊独特的气味和耀眼的色彩会引领亡灵回到家。

诺贝尔奖得主墨西哥作家帕斯说过“死亡是墨西哥人最钟爱的玩具之一,是墨西哥人永恒的爱。对于纽约、巴黎或是伦敦人来说,死亡是他们轻易不会提起的,因为这个词会灼伤他们的嘴唇。然而墨西哥人却常把死亡挂在嘴边,他们调侃死亡、爱抚死亡、与死亡同寝、庆祝死亡。”

孩子问人为什么会死

在影片中,我们看到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可以自如地谈论起死亡。反观我们的生活中,遇到正在经历丧亲之痛的朋友,我们都会善意地避免谈到相关的话题。然而,对死亡避而不谈,假装它不在,并无法让人心情愉悦,而当我们能直接善意地去谈论它的时候,它对我们的影响威力反而就没那么大了。

所以,当孩子问到我们关于死亡的话题时,刻意地避而不谈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孩子对生命的感悟,通常来源于对死亡的认识。有的父母会认为孩子还承受不了这样的话题,出于保护的目的,就刻意避开。但是这样做的时候,无疑错过了一个很好的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的时机。根据发展心理学对孩子死亡认知的研究来看,孩子从3岁开始,已经能开始慢慢理解物体的消失与死亡。我们可以带着善意,直接地向孩子谈起死亡是怎么回事,同时注意在谈论过程中不要向孩子传达“死亡很可怕”这样的恐惧。

二、死亡的真正意义

人的一生有三次死亡。第一次是心跳停止,呼吸消失,是生物学上的死亡;第二次是葬礼,从此在社会关系网里悄然离去;第三次是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把你忘掉,整个宇宙都将和你无关,是真正的死亡。

孩子问人为什么会死

电影借米格的曾曾爷爷埃克托把什么是真正的死亡说出了口,米格跟着埃克托去问猪皮哥借吉他的时候,猪皮哥在听完埃克托唱的歌之后,就消失了,因为人世间已经没有人记得他。这也是电影相对比较悲伤的地方。而埃克托拼命想让米格把自己的照片带回到人间供奉起来,也是害怕自己的女儿可可即将遗忘自己,到时候无法再看女儿一眼。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对女儿说:“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人如果死了,就再也没有办法回到人间。但是亲人就算死了,只要我们记得他们,他们就会在亡灵的那个世界里依然生活着。”女儿似懂非懂,问我:“那你的爷爷奶奶会回来看你吗?”我很惊诧她问出这个问题。前不久我带着她去爷爷奶奶的墓地扫墓,我有些伤心地在墓前掉眼泪,原来这一点被她看到了。想到这里,我坚定地告诉她:“是的,尽管我们看不到他们,但是他们会在节日的时候回来看我们,就像电影里一样,他们的爱会永远陪伴着我们。”

就像电影里的埃克托,死亡从未带走他对女儿可可的爱。无人摆照片、女儿可可因年老就要遗忘他,也无法阻止他尽一切努力,再去看看女儿,把自己的爱带给她。我们悲伤于亲人的死亡,并不是悲伤于死亡本身,而是死亡给我们带来的那种“亲人一旦离世,我们就失去了爱”的那种感觉。而通过电影,我们能向孩子传达:尽管亲人死亡,但是只要我们愿意,我们依然可以去爱他们,也依然能够带着他们给予的爱与力量去生活。同时,死亡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的可贵,珍惜每一次的相聚别离。

三、其他死亡教育的方式

对于儿童来说,因为缺少知识和生活经验,让他们理解“什么是死”,是需要循序渐进的死亡教育的。我们不能用对待成人的方式来向儿童解释死亡,因为他们无法理解,反而会引发恐惧。像用《寻梦环游记》这样的电影来对儿童进行死亡教育,是一种更加缓和同时又能达到效果的方式。那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怎样来进行死亡教育呢?

1、利用绘本

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说,画面是孩子更容易接收的方式,绘本是很多父母做亲子阅读的首选。孩子们会通过画面、父母的讲述,去理解故事和发展故事。那么我们自然也可以用合适的绘本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

孩子问人为什么会死

我们可以先从植物的死开始说起,像《一片叶子落下来》就是不错的选择,孩子对植物之死比动物之死要好接受一些。其中有一页有这样一句话:“我们既然要死,为什么要活在这边”,父母就可以根据这个问题展开,对孩子做更多的教育。

另外,《当鸭子遇见死神》能让孩子感觉到死亡就在我们身边,它没有那么可怕,其实它是友好的;《獾的礼物》让我们明白,当生命中重要的人离开时,我们都会有创伤,创伤修复会需要时间。《再见了,艾玛奶奶》则让我们更好地学习应对丧亲之痛。

2、绘制家族树

家族树是一种家庭图谱,《寻梦环游记》中的祭台照片摆放,其实就可以看作一棵家族树。在家族树上,每一个属于这个家庭的人都应该在上面,不能因为他做错了事,就把他排除出去。就像电影中的埃克托,因为被误会是为了音乐抛弃家庭的人,就被撕去照片,不被家庭所接纳。我们可以不原谅,但是不能遗忘,不能否认任何一个家庭成员。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绘制家族树,一代一代,越往上画,我们就越能感觉到生命的可贵。少了家族中的任何一个人,我们都不会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同时,我们可以去看到生命的传承,让孩子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一代又一代的人把他们的爱流向下一代,而我们所需要做的也就是把这份爱传承下去。

3、留意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什么叫“教育契机”呢?就是你可以自然而然地谈起死亡的那些时刻。比如孩子问你的时候、家中有小鸟、小鱼等小动物死亡的时候、家中宠物死亡的时候以及有亲人过世的时候等等。

尤其是有宠物的家庭,可以深刻地让孩子感受到死亡。因为宠物尤其是小猫、小狗,是比较特别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就是我们家庭的一员。当它们离开的时候,我们可以教孩子陪伴着它,感谢它给家庭带来的欢乐,告诉它我们爱它,并郑重地说再见。通常这样一个仪式,可以让我们少很多遗憾,宠物离世的悲伤也不会给我们造成过度的影响。

当然,有亲人离世也是一样,好好地道别,感谢他,表达对他的爱,不留遗憾地说再见,无论是对死者还是生者都会更好。

死亡是生命的一个自然会发生的过程,不是不可提起的禁忌话题。不知死,焉知生。正是死亡,使我们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尊重死亡,才能让我们更加敬畏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