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实用才是硬道理,《全脑教养法》教你三步培育高情商孩子 全脑教养法读后感

2022-03-13 23:39:37孕产
作为一个3岁团子和0岁团子的妈妈,我经常被失控的孩子逼到崩溃的边缘,不知不觉地就会陷入"隐忍-发火-愧疚"的无限循环。

作为一个3岁团子和0岁团子的妈妈,我经常被失控的孩子逼到崩溃的边缘,不知不觉地就会陷入"隐忍-发火-愧疚"的无限循环。经过父母圈的交流,我发现我绝对不是个例,大家都是一个战壕的同志,都会被孩子莫名其妙的各种情绪问题逼疯:

突然不肯去幼儿园;

为了莫名其妙的事情大哭;

实用才是硬道理,《全脑教养法》教你三步培育高情商孩子

为了小事情大发雷霆……

我们都希望自己成为合格的父母,也希望孩子能心灵健全的成长,可惜总是事与愿违。每当与失控的孩子"火星撞地球"的时候,我们容易忘记初心,只会认为孩子不可理喻,甚至控制不住自己"暴力镇压"的冲动。

全脑教养法读后感

直到我遇到了这本书——《全脑教养法》。它让我从"人际神经生物学"的这一新角度正确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学会发展孩子"整合"的能力,从容地迎接孩子生命中的每一场挑战,甚至将其转变为孩子成长的绝佳机会。

《全脑教养法》豆瓣评分8.5分。作者丹尼尔·西格尔,是位美国著名的积极心理学家,也是一位哈佛大学医学博士,著有多本畅销书。他认为,父母的养育方式决定了孩子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我们都希望孩子拥有心理和情绪健康的品质,即高情商。而全脑教养法正是能够培育出这种孩子的方法。

作者认为,儿童的大脑,包括左右脑、上下脑、内显记忆,各个部分是分裂的、缺乏整合的,这是与成人协调性大脑的关键不同。分裂才是儿童思维方式的常态,这正是他们为什么总是显得情绪化的主要原因。确认这一点,承认这一点,是全脑养育的开始。因此,当我们了解到儿童的失控是基于生理结构的原因,对改善我们的心态有极大的帮助。接下来我们看看如何三步法帮助孩子"整合"大脑,成为高情商宝宝。

01 改善孩子的情绪——整合左右脑

我们的大脑结构其实很有趣,左脑负责理性和逻辑,右脑负责体验和情绪,当你发现孩子陷入低落,混乱、焦虑的情绪时,就可以知道他们的左右脑缺乏整合了。他们的左脑暂时消失了,右脑控制住他们。这时候孩子需要我们的帮助,而不是责骂,压抑,对抗。

首先,利用右脑与右脑进行联结,即聆听与关注。

书中的一个故事,是关于蒂娜7岁的儿子,他刚回房睡觉就又出现在客厅,还烦躁地抱怨妈妈从来没有在睡前给他晚安吻!当蒂娜惊呆时,儿子更是一连串连珠炮似的抱怨:"你从来都没有对我好过!我要疯了!离我的生日还有十几个月呢,而且我讨厌做家庭作业!"简直不可理喻。

这是不是一个对我们而言非常熟悉的场景?大部分父母可能会在无法理解之下感到愤怒,甚至"暴力镇压"。蒂娜则不一样,她知道儿子这时候正处在右脑的支配之下,处于非理性的情绪洪流之中。于是她选择用右脑式回应,她充满关爱的拥抱孩子,并告诉他:我知道你现在很难受,我很了解。你要知道你对我非常重要,你在我心里是独一无二的!

全脑教养法读后感

就这样,神奇的一幕出现了,儿子平静下来,并诉说自己只是觉得弟弟获得了妈妈更多的关注,而且家庭作业太占用他的时间了。不到五分钟,蒂娜成功的让一场可能爆发的家庭战争消弭无形,儿子乖乖地继续去睡觉了。

"熊孩子"秒变"天使宝宝"了,不是吗?蒂娜的做法就是使用了右脑与右脑的联结-聆听与关注。

孩子陷入负面情绪时,他的左脑已经暂时消失了,左脑式回应只会引起更大的反弹和更糟糕的情绪。这时候我们应该做的,是右脑式回应,认真的聆听孩子的诉求,切身处地的感受孩子的感受,作为父母必须铭记的是,不论孩子的情绪在我们看来多么荒谬和无理取闹,它们都是真实的,而且在孩子眼中是重要的,那我们也必须真诚的慎重的对待。这其实是一种同理心的成功运用。

其次,引导左脑开始运作,恢复理智与逻辑。

聆听与关注能够让孩子的情绪初步改善,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孩子的左脑开始运作了。蒂娜在右脑联结之后,就开始通过逻辑的解释和规划引导左脑,例如承诺公平对待,想办法让家庭作业有趣起来等等。这能够使孩子学会整合、协调左右脑的状态。

有时候,光聆听与关注还不足以让孩子情绪平复,还需要让她的左脑弄明白这些情绪,理清事件的顺序,并且将感受付诸语言。这样做的科学原理是,右脑负责存储与处理情绪与体验,左脑负责为情绪与体验赋予意义。这时候还能通过分享经历、讲故事等方式让左右脑一起工作,帮助孩子提高大脑的整合能力。

全脑教养法读后感

02 学会自我控制-整合上下脑

首先,学会辨别孩子是"真失控"还是"情感要挟"。

如果我们把大脑想象成一座两层小楼,下层负责满足家庭的基本需求,它更原始、更本能以及更冲动。上层的功能复杂很多,它主要控制着高级分析思维功能。

孩子大发脾气的原因,对应上下大脑来说,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上层怒火"。例如孩子哭闹着要买零食,或是尖叫着不肯睡觉,这其实是一种"情感要挟"。因为孩子这时候是有意识的想要试探你的底线,直到他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绝对是有策略有目的的行动,无论他表现得多么失去理智,实际上一旦你满足他的要求,他随时可以停止"表演"。

应对这种"上层怒火",最佳的方式是"不和恐怖分子"谈判。作为父母,应该划定清晰的界限和底线,让孩子知道不能"越界"。这种时候需要温柔而坚定、明确冷静地告诉孩子,什么行为恰当,什么行为已经过界了。

例如告诉正在超市耍赖的孩子:"我知道你非常想要那包零食,但这种公众场合耍赖的行为很没有规矩,你继续发脾气的话,肯定得不到你要的东西。甚至我会取消你下午去游乐场的活动。"

更重要的是,如果孩子还固执地发脾气,父母应该说到做到,而不是一时心软,或是为了孩子赶紧安静下来不要丢脸而答应他的一切要求。

只要让孩子知道行为不当的后果,他的"上层怒火"就会越来越少,越来越显得成熟而有控制力。

另一种发脾气的情况是"下层怒火",对应的是下层大脑。例如孩子发现他珍藏的、不舍得吃的冰淇淋被爸爸吃掉了。这时候的怒火是无法控制的,孩子是真的在"抓狂"。他大脑的底层部分-杏仁核已经挟持了大脑,上层大脑的思维分析功能已经停止了。

这时候的父母,与孩子讨论任何后果都是没有用的,更应该的是给孩子更多的耐心和安慰。你的首要任务是与孩子建立联结,紧紧地抱住他、安慰他,把他拉开当时的情景,平息他的怒火。

当孩子冷静下来后,再调动他们的上层大脑,让理智和逻辑介入。例如:爸爸吃掉了你的冰淇淋,觉得很抱歉,你能接受怎样的补偿方式?

全脑教养法读后感

其次,通过让孩子自行决策的方式,锻炼上层大脑。

全脑教养法读后感

我们都知道,作为父母,总是恨不得什么都替孩子决定,因为父母总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想让孩子少走点弯路。实际上,这是在剥夺孩子上层大脑发育的机会。上层大脑就像肌肉,越锻炼越结实。

上层大脑控制着高端思维能力,它是孩子心理和情绪健康的坚实基础。决策是一种关键能力,上层大脑需要考虑不同的选择、互相冲突的方案以及决策的后果。越多的决策将会使孩子的上层大脑得到越多的锻炼,越用越灵光。

最常见的方法是给孩子多问"为什么",避免直接给出答案。

例如你的孩子面对着朋友生日会和运动会的行程冲突,你可以问"想去哪边呢"、"为什么想去运动会"、"如果不去的话会有什么结果"。鼓励孩子考虑到每一个选择的优缺点,这样他自己会更了解自己,无论最后决定去哪边都不会后悔。

03 让孩子重做心灵的主人—整合内外记忆

内隐记忆,通俗的说,就是人类的潜意识。它是碎片化存在的。外显记忆就是你的过去的经历形成的情景事件,他已经通过逻辑拼凑成一副完整的事件拼图,使你能方便的调阅它,意识到它。

例如,豆瓣上有个赫赫有名的小组,叫"父母皆祸害",从小组成员的言论中,可以看出他们很多人一开始都没意识到原生家庭对他们的伤害,直到他们的婚姻、家庭、事业在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这就是负面的内隐记忆的可怕性,它无处不在,你无处可逃。

因此,当你的孩子被负面的潜意识控制时,我们第一步是帮助他意识到,他的感觉从何而来,使他开始有意识的组建内隐记忆的碎片。

蒂娜的儿子满怀恐惧地拒绝去上游泳课,但他显然不知道为什么。蒂娜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儿子意识到他恐惧的是几年前在游泳场的不愉快经历。大脑下意识的告诉他:"危险!不要去!"当孩子意识到自己是被内隐记忆控制的时候,就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第二步是通过讲故事,将负面的内隐记忆转化成外显记忆。就像用一根名为逻辑的绳子,把一个个潜意识碎片串在一起,然后提出意识层的水面。例如让孩子在大人的帮助下复述几年前的经历。

当这段内隐记忆被提到意识层面,他就可以控制它,告诉大脑:"我已经长大了,游泳的感觉很棒,我不再害怕。"

有时候父母可能会指望孩子把痛苦的经历忘掉,实际上,恐惧、难过等体验将会一直潜藏在那里,并不会消失。

例如最近前阵子的热门电视剧《都挺好》,女主角苏明玉在原生家庭一直得不到公平的对待,过去的体验塑造了她坚强冷硬的外壳和心灵的敏感脆弱。负面的内隐记忆在成长过程中一直折磨她,即使事业有成也不能真正解脱。直到向石天冬倾诉自己的故事,才慢慢地和自己的内心和解,慢慢地敞开心扉。

所以,帮助孩子将负面的内隐记忆经过整合外显化,对孩子未来的成长非常重要。否则,这些内隐记忆会像地雷一样埋在那里,严重的限制了孩子的想法和行动。

孩子通过整合内外记忆,将会更加了解自己的内心,也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父母可以帮助孩子以健康的方式整合内外记忆,把所有的伤痛,都转化成时光的馈赠。

在育儿的同时,其实我们也在培育自己。父母在培育高情商孩子的同时,也能意识并反思到自己的不足,进行自我的整合,让自己和孩子一同成长。即使不是为人父母,相信你也能从中获益。

作者:诸葛桃子猫,80后二胎宝妈,热衷于英语启蒙、儿童教育,热爱阅读,热爱写作,热爱生活,与大家一起分享育儿心得,一起通过阅读获得个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