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轻视孩子间的打闹,如果未能及时引导,小心变成“暴力倾向” 小孩子之间打闹的处理
自古以来,孩子之间打打闹闹都很正常,家长也没有关注孩子之间的打闹,他们总是认为,孩子还小,爱玩,他们之间的小打小闹很正常啊。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然,孩子互相打闹有很大的危害,并且还是孩子“暴力倾向”的隐性前提。
很多家长总喜欢在一起谈天论地,说以、一些家常话,而此时,他们的孩子总是会在一起爬高上低,你推推我,我推推你的,还有的孩子喜欢拿着东西扔向对方,互相打打闹闹的,孩子互相打闹有些情况其实有很多的危险,然而家长对这种现象已经习以为常了,直接忽视或者看着他们打打闹闹会心一笑,认为这是孩子们之间关系好的体现。实际上孩子之间的打闹很容易出现事故,孩子打闹的时候很开心,不会注意自己的力道,虽然孩子的力道不是那么大,但还是会出现危险,万一哪个孩子被推倒在地很可能发生意外事故。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的互相打闹很可能是孩子“暴力倾向”的前兆,普通的没有危险性的打闹其实还可以,比如两个孩子之间拿着玩具公仔扮家家等。但是,很多孩子的打闹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危险性,例如跳马、从高处往下蹦、争抢玩具引发的拳打脚踢等等。既容易伤害到孩子的身体,还会让孩子喜欢上这种打闹的事情,从而引发更危险的后果。所以,当孩子互相打闹且有可能伤害到他们的身体的时候,家长应该及时阻止,而并非在一旁观望,因为这些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发展成为“暴力倾向”。
暴力是什么?丁尼生曾经说过:“暴力是盲目的野兽”。而暴力倾向,就是趋向于野兽。暴力倾向是这样一类人的特性,他们遇到事情只会想着用暴力去解决问题,他们不相信以德服人,以理服人。这种以暴制暴的人生观可能是因为成长环境的影响。小时候身边人的暴力行为,所看到的电视或者书籍,还有交到的朋友不同都会影响他们的性格,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在他们遇到事情的时候,通过暴力的手段能让他们更迅速的解决问题,然后别人对他的害怕、敬畏又会让他更加坚信暴力手段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孩子们之间的打闹会使他们产生“暴力倾向”,但形成暴力倾向还有很多的原因,首先便是家庭的问题,家庭教育和家长的行为都会深深的影响孩子。
家庭教育是使一个孩子成为“暴力”的人的直接原因。曾经发生过这样一则事例,十岁小女孩殴打一个只有一岁半的男孩,小女孩把小男孩拉到电梯里,踢倒在地上,踢脑袋,然后将小男孩提起来打,致使小男孩生命垂危。这则事例引起网友们的热议,很多网友认为小女孩如此“变态”是因为她有一个“变态”家庭,小女孩才十岁,她的行为深受其家庭的影响,家长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她,她模仿着家长的行为,家长暴力,才会让她如此暴力。
世界上有很多小女孩这样一类人,而广州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咨询师武志红曾关注过这样一类人,她认为几乎每个施虐狂都是童年时受到家庭的虐待才变成虐待狂。而且被虐待得越严重,他的施虐心里就越强。研究表明:在丧偶,离婚等结构失衡的家庭中,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缺乏安全心是其发展为“暴力倾向”的最重要的原因。这样的人长大后便会成为一个暴力的人,所以很多暴力形成的原因都是因为家庭问题。父母暴力,孩子模仿着父母就会变的暴力,家人太过完美的期望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继而就会产生心里问题;孩子长期的孤独也会使他们趋向于暴力。所以说,如果孩子发生暴力倾向,父母的自我认识就尤其的重要。
孩子产生“暴力倾向”的原因还有可能是孩子太过压抑自己的天性。现在很多家庭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管教的太过严厉,报了很多补习班,除了课程上的要求还有很多其它的兴趣班,不让孩子有休息和玩的时间。孩子喜欢玩乐是天性,而父母却偏偏要抑制孩子的这种天性。对孩子过分的管教会让孩子越发的给予反抗,就像弹簧一样,你压的越紧,她的反抗就越强,长期如此,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压抑,越来越沉默,然后变得抑郁。
有的家长长期处于工作状态,虽然也是为了孩子,但这种长期工作的情况会让他们长期没有时间陪伴着孩子,会让孩子越发的孤独,孩子们缺乏家人的陪伴,内心感觉到孤独。模仿、压抑和孤独都是孩子暴力的原因。所以在孩子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家长应该多多的陪伴孩子,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使其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不是在孩子最需要你的时候不在孩子的身边。在一些家长看来,只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物质保障,让孩子吃好穿好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孩子的心理健康更加重要,孩子需要陪伴,需要玩乐时间,而作为家长,应该注重孩子的心灵表现,而并非忽视。
在儿童4到14岁的时候,如果家长没有给予孩子正确的教育,没有给孩子足够的陪伴,没有正确的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自己暴力对待其他人,孩子就有可能学习他们变得暴力,比如,他们会好斗,容易被激怒,挑衅他人,会变得莽撞,冒失,喜欢炫耀,恃强凌弱,自私自利,或者是抑郁,悲观,容易慌张,易受引诱,缺乏持久性等等,孩子的很多不良习惯和缺点都是在这一段时间由于家长的不会教育而形成的。
我们都不能接受一个有暴力倾向的孩子。有暴力倾向的孩子会做出很多令人发指的事情。在2013年昆明市一位女大学生被11名男生殴打,那11名男生将她扔进水里看着她中挣扎,对那名女生拳打脚踢,扔石头,吐口水,然后取笑她,竟然还有人在一旁录制视频发到网上,这是多么令人难以忍受啊,有暴力倾向的人是人们避而不及的对象。还是在2013年,浙江一名小学生被其他四名学生关在小黑屋里殴打,四名学生对他拳打脚踢,将烟头塞进他的衣服里,将他绑起来不断地虐待他,逼他求饶。社会上其实有很多有暴力倾向的人,他们做出来的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想想面对的。有暴力倾向的人会让更对的人深受其害,做出的事难以入目。很多家长都不能接受,原本应该纯洁可爱的孩子却变成了一个个面目可憎的施虐者。
因此家长必需做出行动,在孩子有“暴力倾向”的时候及时的制止,让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但是家长到底该怎么做才能避免孩子的暴力倾向呢?家长应该言传身教的对孩子进行教育,比如对孩子讲一些故事传递正确的价值观,让孩子懂得不能伤害他人,多与他人相处,注意着不让孩子接触过于暴力的生活,也不让孩子接触会诱导孩子暴力的东西,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毕竟孩子的很多暴力行为都是从家长哪里学到的。要让孩子正确认识到暴力的危害,灌输于孩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暴力倾向的发生会有很多因素,相信每一位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一个有暴力倾向的人,所以希望每位家长好好教育孩子,让孩子避开发生暴力倾向的影响,让孩子积极向上的成长。
相关文章
- 孩子喜欢咬打小朋友,暴力倾向明显,家长可用“双向安抚”来解决
- 孩子小心眼,抗挫能力太差?心理学:引导孩子从受挫中得到成长
- 孩子有暴力倾向该怎么办?
- “攀比”是把双刃剑,家长要好好引导,小心“负性攀比”刺伤孩子
- 面对叛逆期的孩子,父母要学会倾听,利用非暴力沟通进行引导
- 孩子不守时该怎么办?父母应该正确的引导,学会时间管理很重要
- 孩子如何利用周末时间逆袭而上?亲子教育要有度,家长要正确引导
- 引导孩子不断向前,需抓住事物间的相关性,锻炼发散思维能力
- 备孕期间男性不注意身体,小心生出的孩子智商低下
- 怎样引导喜欢欺负人的孩子?恶棍和英雄之间,其实只是一线之间
- 孩子6岁半一年级,同班的小朋友教唆孩子偷钱给她,孩子拿完钱后自己又交了出来,该怎样引导孩子?
- 孩子“人来疯”,有客来就闲不住?父母正向引导,让孩子乖乖配合
- 孩子“人来疯”?要警惕是“表演型人格”,聪明家长会这样引导
- 孩子“人来疯、自来熟”?别急着纠正,适当引导能培养出社交高手
- 孩子“嫌家贫”,因攀比心太强,父母要正确引导孩子,别太较真
- 孩子“照镜子”般模仿同龄人,家长要及时引导,建立自信感是关键
- 孩子“爱逞强”不是坏事,但有时让父母很头痛,4个方法正确引导
- 孩子“窝里横,出门怂”怎么办?抓住症结,三招正确引导
- 孩子“笨手笨脚”小心运动协调困难
- 孩子一不如意就打人踢人惹事成性?说下每个娃必经的暴力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