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美猴王》: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美猴王的故事
女儿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喜欢看西游记动画片,她爸爸见了就给她买回一套四大名著。虽说是青少年无障碍阅读版,但是等到她能独立阅读这些书时,那也是十年后的事了!到那时候她爱不爱读还是一回事。当我提出这些疑问时,她爸随口就说“你给她读啊!”貌似早有这打算。
我自己对这种词典厚度的书本身就有恐惧心理,初中、高中时候,无数次为响应语文老师号召,下决心要啃啃红楼梦,但每次都没读到15页就扔一边睡大觉了。于是,我白了她爸一眼“你行你上吧!我和四大名著无缘。”就把那套“砖头”束之高阁了……
但《西游记》里面的故事孩子们又都那么喜欢,尤其是美猴王孙悟空,有适合的读本还是要入的。所以,当我看到有朋友在群里分享《寻找美猴王》这本另类《西游记》趣味游戏书时,凭着妈妈般的敏锐嗅觉,我知道这本孙悟空书孩子才会喜欢!是适合给孩子启蒙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好物!
这是一本8开对页全景图式的超大绘本!一个个故事以一幅幅妙趣横生的图画形式展现出来,经过作者的巧妙串联,使原本剥离的唐僧师徒西行的故事,结合到一起成为一个状况不断、能一直吸引孩子读下去的长故事。
翻开这本期待已久的“神奇大西游”,发现能吸引孩子们看下去的不只是最初吸引我的全景式精美绘图,还有孩子们最爱的“寻宝”游戏。虽然书名叫寻找美猴王,但游戏设置可不是单单寻找孙悟空,那也太简单了!而是要找隐藏在图画中的一些小玩意,这个就难多了,特别考验眼力。我跟十岁的女儿一起看的时候,我赢的次数多。跟五岁的儿子一起看的时候,反而是儿子赢的次数多。
跟女儿一起看,因为她的识字量够不需要我给她读,我们俩各自默读,然后再开始找。我凭着自己的阅读速度比她快,所以我总是先开始找先找到!而儿子需要我给他读,读完我们才一起找,所以,我的眼力和专注力自然就输给他了。我老是会无意间被其他精彩的图画吸引。
这种中国风的手绘我实在太喜欢了!看了绘画作者赵芳是清华美院毕业的,更添几分喜爱~现在的孩子们不同于我们小时候,他们多的是绘本多的是课外书可看,但是大多绘本都是国外作品的译本。我更希望孩子们能多接触自己本国的经典作品。《西游记》深受孩子们的喜欢。林林种种的相关图书市面上并不缺少,但像《寻找美猴王》这么优秀的作品实在罕见!否则我也不会从女儿上幼儿园时就开始留意,一找就是五年。
相比之下,我儿子是幸福的。从幼儿园开始就能接触到这么精美有趣的《西游记》启蒙绘本。原本他也是对奥特曼、蜘蛛侠这些外国动画英雄人物更感兴趣,但自从看了《寻找美猴王》猴王出世后,就对齐天大圣饶有兴趣,每天放学后就缠着我陪他一起看这本书。不知道他从哪里捡到了一根细竹棍,还煞有介事的耍起来。这让我想起来,以前他很喜欢西游记主题曲,常常让我放给他听,他边听边或跳跃或翻滚开始给我表演他的招数……果然,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齐天大圣!
好的作品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正是因为它不需要大人过多种草,孩子就能自动从中get到乐趣吧~只是需要爸爸妈妈在恰当的时间,比如孩子主动想了解,感兴趣的时候,以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给到他!养孩子就像种庄稼,播下种子后不需要我们教它怎么发芽,怎么长大。唯一需要我们做的,就是持续用心关注,什么时候需要养料,我们就及时施给它,它自己知道该怎么吸收。
天生万物,天养万物。种庄稼不能揠苗助长,养孩子也无须焦急。万事万物都有他们自己内在的发展规律,在孩子最重要的0—6岁成长发育敏感期,爸爸妈妈只要给足爱和自由,孩子的智力是会在六岁以后的某一时刻全面爆发的!对于这个岁段的孩子,知识的量变积累到质变飞跃未必会奏效,反而不合时宜的知识教授还有可能破坏孩子的学习欲望!
本来这个时期的孩子就是以玩为主的,即使要给他学,也需要寓教于乐,就像《寻找美猴王》这本书那样,让孩子们在high玩当中,不知不觉地浸润知识。而断不可像对待小学生那样,以学为主,寓乐于教。那样即使教得再好,智力没发展到那个地步,他们也是感受不到乐趣的,反而觉得痛苦。
《寻找美猴王》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做了形式上的创新,非常适合现在凡事都要求完美的“挑剔”孩子。此外,还有随书附赠一本故事解读小册子和一张玄奘西行路线图,非常贴心,孩子们也喜欢~
相关文章
- 一个“童年”疑惑:再障患儿能跟健康孩子一样「玩耍」吗?
- 一个不懂放手的父母,养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 一个个聪明的孩子,一上学为什么就变笨了呢?
- 一个二胎妈妈的愧疚:“努力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不再打孩子”
- 一个人全职在家带孩子,真的没时间做饭做家务吗?
- 一个人全职在家带孩子,真的没时间做饭做家务吗?
- 一个人带娃,怎么让孩子少看手机、电视?我的做法是这样的
- 一个从不吼孩子的老妈,是怎样炼成的?
- 一个充满爱的家庭,孩子也会很优秀
- 一个凡事需要商量不喜欢强行的孩子
- 一个北京妈妈的深度思考:为什么我让孩子上这些课程
- 一个单亲妈妈独自带孩子,如何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 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陶行知:教育孩子,父母统一战线很重要
- 一个多动症的孩子怎样完成了约束极高的广播体操比赛?
- 一个女人是否能同时照顾两个孩子,一个两岁半,一个新生儿?
- 一个妈妈的来信,孩子为什么要读西游记故事
- 一个妈妈的自述:事业上再成功,也无法弥补孩子教育上的失败
- 一个孕妇的独白,怀孩子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让男人深思
- 一个孩子开始慢慢变优秀的4个迹象,家长必知
- 一个孩子爱谁,眼睛就大多会看向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