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妈妈的来信,孩子为什么要读西游记故事
《西游记》是响当当的中国四大名著之一,面对不同的读者,有各种层次的版本。
朋友推荐,买了《看西游,学成语》系列课程
其实,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心中一直有个疑问:为什么要给四岁的孩子读《西游记》?除去它积极的意义,这里也充斥着斗争、欺骗和谎言。妖魔鬼怪们从未放弃过对唐僧肉的觊觎,孙悟空和妖怪们斗争时,用尽各种手段,孩子会感受到我质疑的这一面吗?
记得他看《真假美猴王》那一集时,儿子一直念叨着“六耳猕猴”,我和儿子有一下的对话:
妈妈:“你喜欢西游记的谁呢?”
崽崽:“我喜欢孙悟空,还喜欢那匹马,白马。”
妈妈有些惊讶,于是带有引导性地追问: “你觉得孙悟空是什么样的人呢?”
崽崽:“孙悟空是猴人。”
妈妈:“你觉得孙悟空有什么特点吗?”
崽崽:“孙悟空,有金箍棒,他头上戴的那个,唐僧念紧箍咒时他会痛。”
妈妈:“你为什么喜欢孙悟空?”
崽崽:“孙悟空可厉害了,妖怪都怕他。“
以上的对话,似乎让我更不明白:为什么要给孩子读《西游记》呢?他们读懂了什么呢?这算是揠苗助长吗?
格雷厄姆·格林说过:“童年是作家银行里全部的存款余额。” 若用“人生”替换掉“作家”,那么幼小生命初次相遇并存留下深深印痕的那本书,便不折不扣成为一个读书人在时间维度里存入的最早也是最重要的财富。幸运的是这财富会如一粒强劲的种子,预设并培植着此后在“私人阅读史”与“自我的生成及演化史”之间交互展开……
上面这段文字,出自董桥编著的《似是故书来》,我恰恰读到了这本书,它给了我明亮的提示与指引。
孩子启蒙阶段,所读到的书尤为重要,可以说是奠定了他此后阅读世界的底色。选择经典,是对他阅读行为以及精神成长的珍视,更是责任。对于正在阅读初期,同时又很喜欢读书的孩子来说,所读的对象,一定是经典。必须是经典。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非《西游记》不读,只是恰好为我和孩子此次的共读行为提供了一个合理论据而已。至于说到“读懂”多少?我想,也许是我庸人自扰了。
《西游记》这部书,不同的人,读起来有不同的见解,就算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读,也会有不同的收获。就像学生时代的我,又怎么会读到其中所隐喻的社会现象呢?只有到自己也进入社会,有所经历,才明白其中一二。所以,又何必执着于“孩子读懂了什么呢”?
孩子喜欢读,才是最重要的,萌萌的孙悟空,可爱的猪八戒,这套卡通版的《西游记》已经在儿子和他的伙伴心中生根发芽,他们被行侠仗义的孙悟空迷住,成为忠实的悟空粉,儿子戴着我给他买的凤翅紫金冠,手拿金箍棒,一声我是“猴哥”,可爱极了。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中国文化就是这样代代相传。
相关文章
- 现在的孩子如何读西游记?
- 绘本推荐 |《西游记》绘本和名著的结合,趣味与经典的碰撞
- 一个二胎妈妈的愧疚:“努力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不再打孩子”
- 一个北京妈妈的深度思考:为什么我让孩子上这些课程
- 一个单亲妈妈独自带孩子,如何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 一个妈妈的自述:事业上再成功,也无法弥补孩子教育上的失败
- 一个清华妈妈的教育方法:如果你的孩子处在3~15岁,(家长看看)
- 妈妈买了一个"孩子"陪宝宝,结果宝宝崩溃大哭,想要二胎得这么做
- 妈妈们,“上帝为每个笨鸟都准备了一个矮树枝”,接受孩子的平庸
- 孩子上学起床拖拉磨蹭,妈妈想到了一个主意,网友:好办法
- 孩子出生后,妈妈坚持记账6年,得出一个结论:孩子就是台碎钞机
- 孩子太平凡怎么办?妈妈们一定要读的深度美文!值得收藏
- 孩子胆小、敏感,不愿尝试......是因为有一个过度紧张型的妈妈
- 孩子让妈妈讲妈妈小时候的故事,妈妈讲不出怎么办?
- 孩子让妈妈讲妈妈小时候的故事,妈妈讲不出怎么办?
- 孩子说“我不会”,妈妈一个小妙招搞定
- 孩子静悄悄,八成在作妖,妈妈感叹:同一个世界,同一批作妖的娃
- 00后孩子与80后妈妈的故事
- 6岁男孩产房守护妈妈,养出一个感恩的孩子有多爽
- “佛系”育儿成新潮流!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佛系”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