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北京妈妈的深度思考:为什么我让孩子上这些课程
01期 北京 | Evie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每位父母都是超人,为孩子编织围栏、披荆斩棘,父母为孩子的每次用心良苦,都值得被记录和分享。
《像我这样的父母》是教育媒体“家长123”推出的系列访谈栏目,旨在记录和分享那些平凡而伟大的父母,以及他们的用心良苦。
Evie是一位3岁男孩的妈妈,为了孩子,她做了以下思考:
我最近在思考,怎么让3岁孩子减少肢体攻击,他最近老是抓我,这里就是被他咬的。最近一直在为他做很多功课:怎么培养孩子的自信和专注力;蒙氏教育有没有用;STEAM教育是不是伪命题;3岁开始学英语对不对,网上教英语真的可以吗?
太多问题需要我去思考、去决策了。我们的教育市场给了我们应接不暇的概念,结果是挖了一个又一个的坑。
我看了很多教育概念后,觉得还是应该回归本源,就是说希望我儿子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特点,把他写下来,再去选择孩子上什么课程,再从课程里去挑选机构和老师。按照这个逻辑去想。比如我希望儿子能够自信,做事能专注,具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共情能力,能够理解他人等等。
后来我发现,身边很多父母选择孩子上什么课是随机的,跟着身边人或者媒体的舆论走。但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具备自己独特个性的,在小的时候需要被定制课程来培养。如果孩子去了一个不感兴趣或者不擅长的课程,会很影响自信心的培养。
有一次我遇到一群外国孩子,英国孩子和美国孩子一坐那儿,你就能够很明显地看出是谁是哪儿的孩子。英国孩子永远都是双肩下垂,背挺得笔直,切牛排的姿势也非常讲究,男孩也这样,不会像美国孩子那样随意。这就是教育的氛围,英国孩子天然就认为,坐就应该这样坐,牛排就应该这样切。
孩子的能力是需要针对性培养的。比如我希望孩子拥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就想哪些课程具备这个特点,一开始想说机械课程,起码会让孩子遇到问题,能他去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具备这个能力后,下一步可能去尝试下编程的课程。还有演讲的课程也是,需要自己写材料,讲得声情并茂,还需要有感悟总结。这些都能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这样想下来,起码我会知道孩子为什么上这个课程。这就说回STEAM教育(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教育),身边太多妈妈给孩子报这个课程了,太火了,宣传是发挥综合教育,应用多个学科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的确很吸引人,但实际上发挥多学科知识去解决实践问题其实是一个结果,其实是很难通过培养的。本质还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被各种概念所包装得高大上,所以课程值那么多钱。但其实编程也是一个多学科知识综合应用的课程,需要数学、英语、逻辑等等知识。
另外,我还打算让孩子去学戏剧。很多朋友不理解,为什么要让孩子去上戏剧课,不是说让孩子去玩闹,也不是说要拿个什么奖,将来当明星什么的。原因其实就是我之前说的,希望孩子具备共情的能力,能够理解他人,具备同理心。戏剧的课程太符合了,需要扮演某个角色,你需要去理解这个角色的,需要共情能力才会进入到那个戏里。这些能力不是每个孩子天生都会的,需要通过这些环节来培养的。
为孩子考虑这些,其实需要想得很细。真的需要花心思。我特别烦那种微信朋友的爆款文章,动不动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优秀了,应该怎么怎么样教育孩子的十大方法。这些都是很不负责任,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需要定制培养的,而不是送进某个教育的流水线上加工
为人父母,需要为孩子多花些心思,得帮助他理解这个世界上的为什么。至少我们得说服自己啊。
——超人妈妈 Evie
相关文章
- 一个二胎妈妈的愧疚:“努力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不再打孩子”
- 一个单亲妈妈独自带孩子,如何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 一个妈妈的自述:事业上再成功,也无法弥补孩子教育上的失败
- 一个月四千块钱带孩子在北京念幼儿园租房够吗?孩子三周岁了?
- 一个月四千块钱带孩子在北京念幼儿园租房够吗?孩子三周岁了?
- 一个清华妈妈的教育方法:如果你的孩子处在3~15岁,(家长看看)
- 妈妈买了一个"孩子"陪宝宝,结果宝宝崩溃大哭,想要二胎得这么做
- 妈妈们,“上帝为每个笨鸟都准备了一个矮树枝”,接受孩子的平庸
- 孩子上学起床拖拉磨蹭,妈妈想到了一个主意,网友:好办法
- 孩子出生后,妈妈坚持记账6年,得出一个结论:孩子就是台碎钞机
- 孩子太平凡怎么办?妈妈们一定要读的深度美文!值得收藏
- 孩子胆小、敏感,不愿尝试......是因为有一个过度紧张型的妈妈
- 孩子静悄悄,八成在作妖,妈妈感叹:同一个世界,同一批作妖的娃
- 6岁男孩产房守护妈妈,养出一个感恩的孩子有多爽
- “佛系”育儿成新潮流!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佛系”的妈妈
- “妈妈你要接受一个事实,我很平庸”,请不要过度消费孩子的童年
- “妈妈能不能第一个接我?”幼儿园晚接竟然对孩子伤害这么大?
- “妈妈,我不要做一个很棒的孩子”,来自多少孩子内心深处的声音
- “孩子,妈妈这是为你好”|浅析“道德绑架式”育儿特征及思考
- 一家三口偶遇乞丐,妈妈的一个小举动,却让孩子受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