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小时偷针,长大偷金”?错!专家:每个孩子都会撒谎、偷东西 为什么小时偷针长大偷金

2022-03-12 06:15:20孕产
一位幼师朋友讲了这样一件趣事:有天早上她刚到幼儿园,班里的一个小男孩跑过来跟她说:“老师,我今天在路上见到一辆黄色的车翻了,有个司机叔叔从车里爬出来,脸黄黄的。

一位幼师朋友讲了这样一件趣事:有天早上她刚到幼儿园,班里的一个小男孩跑过来跟她说:“老师,我今天在路上见到一辆黄色的车翻了,有个司机叔叔从车里爬出来,脸黄黄的。”朋友上班正好经过那条路,知道那里根本没发生翻车事故,但是这个4岁孩子形容得很准确,他甚至可以说出一个人在受到惊吓后脸色是黄黄的。

朋友故作惊讶地问孩子:“噢,是真的吗,那个车翻倒了以后,司机叔叔的头破了吗?”,她采用这样的提示是想验证这件事是孩子创造出来的,还是在哪本书上看到的,还是真的发生了。如果孩子把老师提供的细节说成是自己看到的,那么这故事大多数是假的。

当朋友问:“那个司机叔叔是不是头破了?”孩子听到后,马上接着说:“他的头都破了,从这儿流出来一道红红的血。”听孩子这样说,朋友基本断定,孩子说的这件事是假的。

“小时偷针,长大偷金”?错!专家:每个孩子都会撒谎、偷东西

“童言无忌”不包括这个年龄

网上对童言无忌的解释是:儿童天真无邪,讲话诚实,纵出不吉之言,亦无须见怪。

这是大部分人的普遍认知,觉得小孩子没有那么多弯弯绕,说的话肯定是真的,只有成年人才会撒谎。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4岁左右的孩子撒起谎来比成人可厉害多了。

我侄子刚满4岁,暑假的时候我妈带他过来玩,我洗了一大串葡萄给他们吃,我妈说她胃不舒服不能吃,孩子有点咳嗽,也不能多吃,于是就放在桌子上了。

为什么小时偷针长大偷金

可是没多会葡萄不见了,问我妈她说没注意,家里就我们三个人,于是问孩子,他睁着懵懂的大眼睛说我也不知道呀,说完瞄了下自己的小被子。晚上睡觉我妈才发现原来葡萄被孩子藏在被子里。

据我妈说,类似的事情发生很多次了。“这孩子也不知道跟谁学的,张嘴就是谎话,教训过几次也没用,这长大怎么得了。”

其实不止是我侄子,身边很多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存在说谎甚至偷东西的行为。

为什么4岁的孩子爱说谎、偷东西

孩子长到4岁,开始广泛地跟人互动,他们渐渐会发现别人内心想的东西跟自己想的不一样,发现自己知道的东西别人不知道,别人知道的东西自己不知道,孩子对此特别感兴趣。于是他试着告诉别人一些并不存在的事情来试验别人是否知道这件事情没有真的发生。这就是成人定义的“撒谎”行为。

与此同时,孩子还会试着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把一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拿走,看看别人是否能够发现。当孩子知道别人只要没看到就不知道时,会感觉非常新奇,于是还会再去拿别人的东西,这种行为常常被大人定性为“偷”。

无论是说谎或是偷东西,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家长和老师不用过度紧张,但是一定要区分孩子撒谎的原因,注意正确引导,才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撒谎期。

找出原因,“对症”帮助

孩子撒谎,一般是出于以下三种原因,家长和老师要注意观察孩子撒谎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帮助措施。

1. 孩子只是分不清想象与现实

很多时候,人们给4岁多的孩子叙述一件真实的事情,经过几次重复后,如果讲述的方式是诱导孩子将自己听到的说成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孩子就会顺应成人的思路,把听到的说成是自己看到的。

为什么小时偷针长大偷金

有时候,孩子还会在这种暗示之下把 想象的说成是实际发生的。这是因为孩子还不太注意去区别哪些是实际发生的,哪些是想象的,孩子还不太在意把想象的说成实际的有什么不好。

因此,把想象的事情说成真实的,对孩子来说是一个模糊的界线。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把一群4、5 岁的孩子分成两组,一个人先进来告诉他们:莫丽太太家的珠宝被一个小偷偷走了,莫丽太太回到家,看到珠宝丢了很着急。说了三遍后,这个人就离开出去了。

然后,另一个人进来,接着问孩子:谁看到莫丽太太家的珠宝被偷走了?

孩子们马上举手抢着说:我看到了,一个叔叔打开窗子,从窗子翻进来,他还朝两边看看,看见没有人的时候,才跳到屋里。然后他拉开莫丽太太的抽屉 看到里面有一串紫红色的珠宝项链,就拿了装在兜里。偷到了项链以后,他肚子饿了,就跑到莫丽太太的厨房里,打开了冰箱,拿出面包吃了两口,然后又翻窗子逃跑了…...

通过实验可以看到孩子想象了关于小偷偷项链过程的所有细节,这些细节有可能是孩子自己曾经偷吃面包或者饮料时的行为再现,也可能是看过的电影或者是听别人讲的关于小偷的故事里的情节。可以肯定的是这群孩子没有看到偷莫丽太太项链的小偷,因为莫丽太太和小偷都是不存在的。

当提问者让孩子陈述自己看见的情节,可能是出于一种善良的愿望,因为成人想要孩子看到,所以孩子就去满足成人。这时,孩子根本不会注意到自己所说的“我看见”“我猜到”“我曾经听说”这几种说法的区别。

如果只看现象,这些孩子确实在撒谎。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是需要成人理解的。要知道人之初,性本善,家长要保护孩子美好的心灵,不要随便将撒谎的帽子扣在他们头上。

为什么小时偷针长大偷金

2. 孩子故意捉弄别人

著名教育专家李跃儿在《关键期 关键帮助》讲了芭学园孩子的一件事:

一个5岁的男孩告诉老师说昨天晚上有一架日本人的飞机飞过他家,扔了两颗炸弹,把他家的房子炸坏了。当时老师不能区分这个孩子是要捉弄老师,还是在想象,还是仍处在撒谎探索时期。

因为5岁的孩子一般撒谎都是故意的,所以老师问:“真的吗?”

孩子说:“真的,还炸坏了我家的热水器,热水流了一地。”

老师惊讶地说:“天哪,要是日本鬼子真炸了你家,这可是一件大事情。我知道在很多年以前,日本鬼子侵略中国,炸了很多的房子,炸死了很多的人。我一定要帮助你,你家遭受了这样的灾害,我们去给你妈妈打个电话吧,我要慰问你妈妈。”

老师知道这个孩子说的是谎言,打电话是一个验证的过程,这是为了让孩子知道人需要为说出来的话负责。5岁的孩子他会很清楚这个验证的结果是什么。但是这个孩子居然还是说:“好吧。我们去打电话。”拨了两次电话没有拨通,可能他妈妈正在忙。

老师又再次验证:“日本鬼子真炸了你家啦?那我们现在就打车去看看你家。”

这个时候孩子已经被逼到胡同里,于是说:“老师,我是骗你的。你知道日本鬼子不会炸我们家的,你还相信。”说着嘿嘿地笑起来。

老师现在判定他真的是故意在捉弄别人,于是就利用这个机会蹲下来,抓住他的两只胳膊,告诉他:“你不可以用谎言捉弄别人,你是我的好朋友,如果你们家真的被炸了,我会很难受。作为你的好朋友,老师非常爱你,你这样来捉弄老师,老师会非常伤心。”最后老师拥抱他,说:“谢谢你,告诉我真相。老师还是爱你的。”

有时候孩子真的认为自己和某人的关系已经好到一定程度,像铁哥们那样,会去用捉弄对方来检验友谊,表达情感。但是孩子对他人的需求和承受力都没有太多的了解和经验,把握不好哪些是善意的玩笑,会给对方带来快乐,哪些已经超越了善意的玩笑,会给对方带来伤害。

成人的责任就是告诉孩子他的行为给别人带来了怎样的感受,这样的行为会使别人对他采取怎样的行动,有时直接用语言制止孩子就好。

3. 孩子遇到了困境,为了保护自己而撒谎

曾在书上看到这样一个案例:

一个刚5岁的孩子从其他园转来不久,老师发现他非常抗拒上课。要上课时,他马上就会说自己肚子疼。如果没有让他离开上课的地方,会发现实际上他对课程还是很感兴趣,老师推测可能是以前的上课给他留下了很深的不好的印象,孩子为了逃离痛苦的感受,只好谎称肚子疼,借机逃避上课。

为什么小时偷针长大偷金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要判断孩子是否真的肚子疼,同时,又不能让孩子的撒谎得逞。

有一天,午休起来,下午有非常好玩的陶艺课,孩子知道下午有课,但不能想象陶艺课是什么,于是就对老师说他肚子疼,他要回家。并要求老师给妈妈打电话。

为什么小时偷针长大偷金

作为老师,即便这个孩子一百次地说肚子疼是假装的,在一百零一次老师还是需要搞清孩子是否真的肚子疼。

老师把他带到办公室,让他躺在沙发上,对他说:“你肚子疼,那我们上医院吧。”孩子说:“你让我妈妈来接我,我回家,不用上医院,我回家躺在我们家床上,就行了。”

老师继续试探:“噢,你们家的床有治疗作用,如果在床上躺一会,肚子就不疼了?”

孩子不知道是老师在试探他,就说:“嗯,是的。”

老师现在可以判断出来这个孩子是在假装肚子疼,于是,给他妈妈打电话时就说:“你们家孩子今天上课的时候又说他肚子疼,他让你来接他回家,他说他只要回家在你们家的床上躺一会儿,他的肚子就不疼了,不用上医院,你不用着急。”

孩子的妈妈一听就明白了,在电话里跟孩子说:“我现在很忙,只能够下午接你,在班车站接你回家。”

然后,老师跟孩子商量:“办公室里没有床,只有沙发,你要不要躺在沙发上试一会儿,看能不能好,这样你就不用回家去了。要是你一定要回家,我也只能把你锁在你家的卧室里,因为卧室里只有张床,是比较安全的。”

孩子听了,想了想,说:“那算了,我在这张沙发上躺一躺,肚子也能好。”

这个孩子的行为,正是一个通过撒谎来逃脱困难的案例,孩子是在用撒谎这样的方式保护自己。

在这种情况下,成人需要帮孩子把这个问题从根源上解决,使孩子不再担心,不再需要用撒谎来保护自己。如果成人给孩子的成长环境过于恶劣,就会促使孩子撒谎,成人需要检点自己的行为。

对于这个极其讨厌和恐惧上课而撒谎的孩子,老师约了他的父母来了解在以前的学校,孩子是怎样上课的,孩子在去幼儿园时是怎样的表现,有没有发现孩子对上课的恐惧?了解之后发现,其实他的爸爸妈妈早发现了孩子这个问题,就是因为孩子在那里没法再继续上幼儿园才转了过来。

了解清楚情况后,家长和老师针对孩子的问题设计了一套方案:

(1)先容许他可以不上课,但不能回家,要待在课堂门口不远的地方,在上课时不给他提供别的玩具。

(2)老师在课堂上设计非常好玩的内容,使孩子发出阵阵大笑。

(3)在他被课堂吸引后不邀请他进课堂,但告诉他的位置在哪里。

(4)在教室门口给他安排一个空位置。

结果是,这位孩子一步一步上钩,从在教室门口往里张望,到趴在门框上听课,再到自己坐在位置上,然后他和老师都忘了他曾经是一个害怕上课的孩子。

当孩子撒谎时,成人要了解孩子撒谎的原因,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当孩子遇到障碍时,帮孩子找到那个障碍,替孩子拿掉它。

父母和老师需要平静耐心,不放过每次机会,也绝不向孩子发脾气或使用情绪,更不必焦虑。

要知道孩子的“撒谎期”会慢慢过去,但是恐惧和焦虑以及不良的情绪会促使孩子用更高超的手段去撒谎,从而使这个自然发展的行为成为孩子身上的坏习惯。

此外还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帮助孩子

耐心听孩子的叙述,不管他们叙述的内容多么不着边际,不要去评价孩子的叙说内容,只说“原来是这样”“噢,我知道了”。相信孩子有一天会了解事实的真相。真相要通过孩子的探索和认知来获得,而不是通过父母在这种时候直接地告诉孩子,使孩子感到羞愧和自卑。不要因为孩子讲述的思想像童话,就给他读一些更不着边际的童话,给孩子读的故事应尽可能是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发生的,是能够得出结果的。否则会唤醒孩子对生活的不正确认识,产生忧伤、悲凉的情绪。

作者简介:lemon青柠檬,喜欢读书,乐于分享婚姻育儿、情感心理相关内容。人生目标是每一个今天都比昨天优秀一点点。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