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育儿的背后,是爱的缺失 什么是科学育儿
前几日,在公园门口,遇到这样一对母女。
小女孩儿糖糖2岁左右,正牵着妈妈的手,朝公园的方向走去。突然,小女孩儿看到了公园门口五彩缤纷的气球。
“妈妈,妈妈,我要气球”,糖糖边说,边挣脱了妈妈的手,又笑又跳地向气球飞奔而去。
“你回来,不要跑,小心摔倒”
话音刚落,糖糖就跌倒了,脸朝下趴在地上,撕心裂肺地喊,边哭边叫妈妈。旁边的阿姨见状,赶忙上前去扶小女孩儿,却被糖糖妈妈一下子拦住了。
这位妈妈说“你们都不要扶她。是她自己非要去拿气球的,我都跟她说了不要跑,她还跑。这下好了,摔倒了吧,活该!使劲哭,哭个够,不然她下次还跑。人家专家都说了,咱不能惯着孩子,得让她学会独立。你们不要管她,让她自己起来。”
说完,这妈妈便把围观的人都赶走了。只留下糖糖一个人在地上哭。等我从公园里出来的时候,这对母女还在那儿,都过去半个多小时了,小女孩儿居然还在哭。
后来,还是这位妈妈受不住周围人的议论声,粗鲁地把女儿抱起来,还恶狠狠地对女儿说“让你不听话,看我回家怎么收拾你!”
才2岁的孩子,根本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要,哭也许只是他们发出的求助信号。而这位妈妈不仅没有及时安抚宝宝,还在那么多人面前指责自己的女儿,全然不考虑女儿的感受,也丝毫不顾忌女儿的自尊心。
孩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哭也许只是他们表达自己的一种方式,他们需要的,可能只是父母的理解和抚慰,又或者,只是希望能得到妈妈的一个拥抱和亲吻。
然而,很多家长就像糖糖妈妈一样,在孩子哭的时候,只是一味地训斥,从来不去想孩子真正的需求是什么,也从来不考虑孩子为什么会哭。
1 那么,孩子究竟为什么会哭呢?
1.1 哭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Jonathan Rottenberg曾表示“哭是人类特有的能力,是我们生命历程中的一部分,从婴儿降生到重要的情感大事,如结婚、生儿育女和死亡,我们都会哭”
婴儿在刚出生的时候,就会大声啼哭。宝宝在出生之前,他们的肺部并没有开始工作,胸廓蜷曲,胸腔也很小。
一般,护士在接生的时候,如果遇到不会哭的宝宝,会使劲打他的屁股或者脚心,让宝宝哭出来。这是因为,宝宝在出生以后,有气体从肺部排出,气压会使喉咙的肌肉收缩,并使声带发生震动,进而发出啼哭的声音。
如果宝宝不哭,那就说明宝宝的呼吸道被什么东西堵住了,这或许会有生命危险。
哭泣像心脏跳动、肾脏排泄一样,是人们与生俱来的行为能力。
《陈情令》里的魏无羡,在不夜天看到师姐被人刺死时,疯了一样的哭泣。他难过,他悲伤,他抑制不住地流眼泪。这也是一种本能的自我表现。人们在遇到重大事情时,总会不自觉地哭泣。
哭,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能哭代表你还健康。
1.2 哭是宣泄情绪的一种表达方式
3岁以前的孩子,心智发育不成熟,语言表达能力也不是很好。这个时候,他们只能用哭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渴了、饿了,或者是生病了,甚至手委屈时,孩子都会通过哭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并以此向大人们寻求帮助。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我们宣泄情绪的方法也越来越多,可仍有人会用哭泣来表达自己的不如意。这时因为,哭是一种释放能量,放松紧张心情,缓解情绪压力的有效途径。
《小欢喜》中有一幕是林磊儿和小姨童文洁,一起在教室里讲真心话。小姨给他听了妈妈留下来的语音,林磊儿一听到妈妈的声音,就泪流满面,一直以来被他压在心底的痛苦和悲伤,一涌而出。泣不成声的他,最后和小姨拥抱在一起,说我想妈妈。
林磊儿懂事,妈妈去世了,他也不敢大哭。他只是默默地记着妈妈的心愿,并一直向着这个目标努力。而这一次的痛哭,解开了他心里的结。他接受了妈妈已经离开的事实,他终于可以大胆地哭出来了,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和别人说,他想妈妈了。
美国生物化学家佛瑞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先让一群人观看一部动人的电影,让那些被感动哭的人,把眼泪滴进试管里;过几天,再让同一批人切洋葱,按照同样的方法,收集他们的眼泪,并将这两种眼泪进行对比。
结果显示,哭出来的眼泪里,含有“儿茶酚胺”;而洋葱眼泪里则没有这种物质。“儿茶酚胺”是大脑在情绪压力下释放出来的一种化学物质,而这种物质含量如果超标会引起高血压和心肌梗塞。
所以,当我们需要宣泄情绪,却强忍着不哭时,可能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1.3 哭是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那个在公园门口摔倒的小女孩儿,就是因为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才会大哭不止。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划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摔倒的小女孩儿,她的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以及尊重需求都没有得到满足。
她摔倒了,身体感到疼痛,希望得到妈妈的关心和安抚。结果,妈妈不仅没有关心她,还当众指责她。这让她本来就悲伤的心情,更加地难过。
而她只有2岁,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当下的想法,只有用哭来表达自己因需求未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不满。
2 孩子哭的时候,我们要怎么办?
2.1 不能完全置之不理
糖糖的妈妈,对糖糖的哭置之不理,她的做法就是典型的“哭声免疫法”。
“哭声免疫法”,认为,如果孩子醒了要吃奶,不要让他吃奶。如果孩子哭了,不要立马去抱。要等孩子哭1-2分钟后,再给予安抚。可以轻声地说“宝宝你不能吃奶,要自己睡!”按照这种方法,一般1-2天的时间,孩子就会变成让妈妈省心的乖宝宝。
同样,如果孩子不听话哭了,也不要管,让她哭一会儿,等到她平静的时候,再来安抚。
而这个以“哭了不抱,不哭才抱”著称的“哭声免疫法”,是以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的理论为基础而衍生出来的。
华生在他的《婴儿和儿童的心理学关怀》中提到“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把他们带到我独特的世界中,我可以保证,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巨商人,或者乞丐、窃贼,不用考虑他的天赋、倾向、能力,祖先的职业和种族。”
华生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可以控制的。我们可以通过“哭声免疫法”来训练婴儿自主入睡,让孩子变成大人心中想象的那个乖宝宝。
然而,他们不知道,这种科学育儿观念的背后,是爱的缺失。
马伊琍就曾经发文称非常后悔在女儿爱马1岁时,对她采用的“哭声免疫法”。她表示,虽然2天就让女儿学会睡整觉,可是到了1岁半的时候,宝宝睡着以后就总是会醒,并且会哭着要抱抱。如果发现没人理她,就再哭着睡着。
不管孩子因为什么原因而哭泣,我们都不能置之不理。我们可能会以为孩子哭一会儿,自己就好了。其实,在这短短的时间,孩子的心灵已经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2.2 允许孩子发泄情绪
婉玉有一个5岁的儿子米多,酷爱奥特曼,家里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奥特曼已经不下上百件了。
这天,母子二人一同逛商场。在经过玩具商店的时候,儿子一眼就看到了柜台上的奥特曼。
“妈妈,我要那个奥特曼。”
“咱家不是有吗?不买了。”
“不一样,这个是阿斯特拉·奥特曼,咱家没有。我就要买!”
接下来就是米多撕心裂肺地哭喊声,婉玉只是觉得好丢人,却拿这个爱哭的儿子没办法。得不到自己心爱的玩具肯定伤心,而哭是孩子表达伤心的最有效办法。
当孩子遇到挫折,或者受到伤害时,他们会通过哭来发泄自己的情绪,释放自己的负能量。这个时候,如果家长不准孩子哭,不准发脾气,甚至打骂或者指责孩子,就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严重的创伤。
我们要允许孩子哭,允许孩子发泄情绪,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觉得自己是自由的,是被爱的。如果一味地打压,不准孩子哭,不准孩子发脾气,只会让他们学会隐藏自己的真实情感。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那些不被允许发泄情绪的孩子,总有一天会出现严重的问题。
2.3 理解并尊重孩子
李玫瑾教授曾经说过“对待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要遵循4个原则:不要打,不要骂,不要说教,不要走开。”
不管孩子因为什么原因哭,我们都要学会理解并尊重孩子。不辱骂孩子,是对他们最基本的尊重。不当众指责,是对孩子最基本的关爱。
我们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允许孩子发泄自己的情绪,并且,我们还要向孩子表达我们对他的爱。让他知道,不管他做什么,你都是爱他的。哪怕是发脾气的他,也是能够被我们接受,也是值得被爱的。
面对米多的无理取闹,米多妈妈可以这样做:
①不要当众指责孩子,更不能辱骂孩子。
②将孩子带到远离人群的安静的地方。比如,商场的母婴室,或者楼梯口。
③站在孩子旁边,等着他哭,不时地帮他擦眼泪,询问孩子心情有没有好一些。并告知孩子,“妈妈很爱你,等你心情好了,我们再沟通”。
④询问孩子一定要买玩具的原因,并决定是否要再买一个玩具。
⑤如果妈妈仍然坚持不买玩具,可以温柔而坚定地跟孩子讲明原因。
面对糖糖的大哭,她的妈妈可以这样做:
①第一时间将糖糖扶起来。
②将孩子带到安全的地方,检查身体是否受伤。
③等待糖糖心情平静,再温和地向她讲简单的道理。比如,在人多的地方不可以乱跑等。
哭是一种本能的行为,我们要允许孩子的哭。哭是宣泄情绪的途径,我们要接受孩子的哭。哭是因需要未能满足而产生的不满,我们要理解孩子的哭。
你希望孩子怎样对待别人,你就先要怎样对待孩子。
相关文章
- 5个月宝宝急性肾水肿,背后是奶奶育儿的旧法,科学养娃才正确
- 不能不爱,也不能溺爱,科学育儿必须有方法
- 再科学的育儿观,都抵不过和睦、健康充满爱和幸福感的家庭关系
- 孩子爱乱发脾气?科学育儿:父母这样“治”,一阵见血
- 科学研究:大宝比二宝IQ更高,背后两大原因,很现实
- 科学育儿38条,妈妈懂得多,宝宝少遭罪
- 科学育儿准妈妈要避开胎教误区
- 科学育儿有讲究,但自己不带娃的请“静音”,谁带孩子谁说了算
- 科学育儿的方式有哪些?
- 科学育儿:宝妈赶紧来了解下
- 科学育儿:面对孩子“分离式焦虑”,这4种方法值得父母借鉴
- 育儿仅仅是一门科学?大错特错!育儿其实是一门考验家长的心理学
- 育儿必知:孩子打人,或孩子被打,父母的科学做法?
- 育儿必知:孩子打人,或孩子被打,父母的科学做法?
- 育儿过程中科学喂养宝宝的方法,你照着做了吗?
- 6种已被证实不科学的育儿方法你还在用?少让娃遭些罪吧
- “佛系”育儿成新潮流!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佛系”的妈妈
- 【育儿思考】妈妈,我要当科学家,不要当动车长
- 丧偶式育儿,父亲角色的缺失对孩子有哪些心理影响
- 伪科学还是科学---老妈带给我的一些不可思议的育儿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