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科学育儿:面对孩子“分离式焦虑”,这4种方法值得父母借鉴

2019-10-15 23:52:03孕产
分离焦虑瓦解孩子情绪?4大过度方法​缓解焦虑,父母可借鉴​科学育儿:面对孩子“分离式焦虑”,这4种方法值得父母借鉴

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宝妈莹莹最近很焦虑,作为老师的她在怀孕到生产期间,产假休了8个月。一转眼,时间来到了九月份,学校快要开学了,她也即将要回到工作岗位,最让她放心不下的就是她的儿子康康。

康康不满一岁,正是对母亲极度依恋的时候。这天,莹莹正打算蹑手蹑脚地出门,康康的奶奶为了不让孩子看到妈妈出门,把康康抱到了主卧玩耍,没想到,莹莹正打算出门时,孩子就像有心灵感应一般,大哭起来,四处张望地找妈妈,让莹莹和康康的奶奶都束手无策。

日子就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康康对于妈妈暂时的离开似乎习惯了一点,每当莹莹出门,康康哭闹的时间已经比原来缩短了,看起来孩子的对抗反应已经好了许多。

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康康的奶奶发现,孩子虽然不哭闹了,但每当莹莹去上班之后,康康就不愿意吃饭、不愿意搭理人,连玩玩具都心不在焉,这下家里的大人们更着急了。

周末,莹莹和奶奶带着康康来到妇幼保健医院,进行了心理咨询。

专家听到莹莹的问诊情况后,和她说道:“康康的这种心理情况叫做‘分离式焦虑’,在婴幼儿和儿童中尤其常见。孩子受到了家人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在认知上,他们认为自己和陪伴者是一体的、共生的。

当孩子与主要的陪伴者特别是母乳妈妈,分离一段时间后,孩子就会反抗、哭闹,这是第一阶段的表现。

第二阶段就是,过了几天孩子慢慢适应分离了,但是心理上仍承受不了,所以对许多事情都表现出迟钝、抗拒的现象。

到了第三阶段,再过一段时间,等孩子真正接受并适应这个事实了,他就会恢复了。这是正常的现象,所以你们不用担心。”

听到专家的答疑,莹莹和康康奶奶渐渐地放心了。

专家又说道:“对于这种情况,大人们可以给孩子一个‘过渡性客体’,比如用妈妈的衣服做成一个玩偶,让它替代妈妈的陪伴,给孩子一个分离上的过渡,这样孩子比较容易接受。”

听完专家的话,莹莹和康康奶奶终于释然了,她们决定坦然面对孩子的焦虑反应,并且给孩子做一些特殊的玩具,让康康能够顺利地渡过这段时期。

☞孩子为什么会产生“分离式焦虑”呢?

1、家庭环境影响

在家庭中,孩子往往是备受关注的那一个,倾注了大人们所有的关注与呵护,有些家庭甚至会溺爱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在孩子的意识里,他与世界是共生的、一体的,所以这样的孩子独立意识的成长往往较为缓慢。

当孩子面对父亲、母亲或其他主要陪伴者的分离,常常会十分抗拒,甚至产生较为严重的应激反应。

2、孩子的性格影响

在分离式焦虑的心理问题上,性格内向的孩子通常焦虑感更为严重。

内向的孩子不太愿意表露自己的情绪,在婴幼儿时期,由于对父母的极度依恋,面对父母的分离,他们很难将悲伤转移,极容易陷入离别的痛苦当中无法自拔。

3、外在环境的突然改变

正如莹莹家一样,许多父母在对待分离问题时并没有提前给孩子做好过渡准备。对孩子而言,与主要陪伴者突然的分离会让他们感到害怕、无法接受。

拥有二胎的家庭也会发现,当新生的宝宝加入后,通常年纪较大的孩子也会出现“分离式焦虑”的情况,因为对他们而言,父母的爱被分割甚至被占有了,对于他们而言也是无法接受的。

☞家长们该如何缓解孩子的“分离式焦虑”

1、给孩子“过渡性客体”

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把被赋予特殊意义的玩偶等叫做孩子的过渡性客体。

对于孩子而言,陪伴者突然的分离会对他们产生极大的焦虑感。而“过渡性客体”能够代替陪伴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孩子的焦虑。

所以,当母乳妈妈即将回到工作岗位时,或其他主要陪伴者要与孩子进行分离的时候,可以像莹莹一样,把自己的衣物做成玩偶,让熟悉的味道陪伴着孩子,缓解他们紧张的情绪,顺利地渡过心理上的分别期。

2、提前做准备

正如毛主席所言:“不打无准备的仗。”在与孩子的博弈当中,家长们如果不提前做好准备,面临的将会是“两败俱伤”的局面,孩子哭闹、家长心疼。所以,当家长们已经预知分离时,应该提前做出一些改变。

就像莹莹一样,她在即将上班之前,完全可以逐渐让康康的奶奶增加陪伴孩子的时间,自己则试着短时间离开孩子,五分钟、十分钟、半个小时,一点点地加长与孩子分别的时间,让孩子慢慢习惯妈妈的离开。

3、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心理学家玛格丽特·马勒指出,孩子在出生后,一哭就会有奶喝,一哭就会有人哄,这让孩子感受到他与世界是一体的,这种心理称之为“共生”。

6个月以前,孩子的共生心理是正常的,而当婴幼儿成长到6个月以后,家长应当帮助孩子建立独立意识。

孩子的独立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父母耐心地引导与培养,孩子越早拥有独立意识,他将会越容易融入社会当中。而拥有独立意识的孩子,在面对陪伴者的分离时,也能较好地过渡与化解。

4、让孩子多接触外部世界

佛说:“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孩子天生就具有好奇心,作为家长,在“分离期”应该多让孩子接触新鲜的事物,分散他的注意力。

在孩子婴幼儿时期,楼下的路灯对他们都是新鲜的事物,等孩子长大了,花鸟鱼虫的生命感对他们而言就是新奇的存在。

拥有探索欲望的孩子,不会把自己全部的情感寄托于家庭,对于世界的探索将会极大地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所以,面临“分离期”时,家长们可以尝试着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开发他的好奇心,降低孩子的焦虑感。

对于孩子而言,父母就是世界,世界就是父母,当父母与他分离时,他的世界就会缺失一部分,所以孩子们会十分焦虑不安。爱尔维休所言:“孩子的心理是不断成长的,不要喂养他,要引导他们。”作为家长,学会用科学、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帮助他们心理成长,让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长大。

————————————

我是绿叶妈咪,带着我的三岁宝宝一路成长一路分享。

每日分享育儿知识,和我一起做个好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