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会处理和同学的矛盾,5招教会孩子待人接物 如何教孩子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
亲爱的读者大家好,我是沐沐,又和大家见面了,希望分享的每一篇文章都对你有所帮助。孩子告状,是许多家长都曾面对的事情。孩子在告状诉说委屈的时候,振振有词,也很委屈。但是,大部分孩子其实只是和同学发生了一点点小摩擦,问题并不严重。那么,为什么明明是一件十分小的事情,孩子却一直耿耿于怀,甚至记恨在心呢?
成人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小摩擦,孩子之间相处也一样。不同的是,成人的社会经验较多,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妥善地处理双方的矛盾;而小学一二年级孩子的社会经验比较少,所以在面对这些矛盾时,蛮横的孩子会直接打过去,娇生惯养的孩子会选择向大人告状。然而无论是哪种应对方式,孩子们大多不会选择原谅他人,理解他人。相信要是常用这些方法处理矛盾,孩子将会遭到同学们的排挤。因此,家长要引导孩子,让孩子学会正确地处理与同学的矛盾。
情景再现
朗朗今年已经上小学一年级了,却还是改不了好动的个性。他喜欢蹦蹦跳跳地走路,常常排了自己或者碰到别人。有一天,放学铃声一响,他便冲出教室往楼下跑。没想到,书包撞到了另一个同学,他站立不稳,整个人都撞到了扶手上。朗朗看见自己手臂出血了,顿时暴躁起来,冲着对方大吼:“你挡着我干吗?”同学一听就怒了:“谁挡你了?明明是你撞上来的!”两人你一句我一句,一直吵到校门口。
站在校门口的朗朗妈妈看到儿子身上的伤口,也不问他怎么弄的,只是说:“唉!又弄伤了啊,还真是你的风格。走,妈妈帮你处理一下。”朗朗忘记了和他拌嘴的同学,就这么跟着妈妈走了。回到家后,朗朗妈妈才问儿子受伤的原因。朗朗将前因后果都告诉了妈妈,妈妈听后,忍不住弹了儿子脑袋一下,说:“以后下楼梯慢点,注意一下同学。可别再因为自己的不小心而怪罪别人了,明天到学校的时候好好和同学说话,这件事也就翻篇了。”朗朗点了点头。第二天到学校之后,朗朗主动找同学说话,同学也没有斤斤计较。两个孩子就跟没发生过那件事一样,下课的时候还是会凑在一起玩。
案例分析
孩子之间发生小摩擦很正常,家长要用引导的方式让孩子记得对方的优点、彼此之间的感情,不要让孩子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远离朋友。家长要了解孩子为什么与同学发生摩擦,然后再教导孩子使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双方的摩擦,不要让这些小摩擦影响了孩子之间的友谊。
一般来说,孩子与同学产生摩擦的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其中的一个孩子的情绪不好,迁怒了对方。小孩子与成人不同,他们的情绪多变,情感外露,也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很容易冲动行事。二是孩子太过顽皮,惹急了对方。小孩子爱动爱闹,下手没有轻重,也不会看场合,所以很容易触犯到别人的底线,让别人生气。三是对方触犯了自己的利益。孩子还小,不经过他人的教导,很难做到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所以难免自私自利。要想根本解决孩子的这些小问题,家长就要教孩子用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处理这些小摩擦。
教育支招
1.理智地面对孩子的吵架行为
面对孩子的吵架行为,家长越是斥责,孩子之间的矛盾就越深。如果家长逆向而行,用轻松诙谐的语气打趣孩子,孩子之间的矛盾可能就被化解。很多家长在处理孩子和他人打架的事情时,不理智地站在自己孩子的一边,却不知道这种行为只能助长孩子的气焰,让孩子更想打架。面对孩子之间的冲突,家长要理智应对,根据孩子的动手程度推断问题的严重程度。如果问题并不严重,让孩子与小伙伴吵一吵其实也并没有什么不好,因为吵架其实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经历。
2.教孩子宽以待人,而非得理不饶人
当孩子吵完架后,如果还不依不饶,得理不饶人,家长就要抓住时机,对孩子进行教育,让孩子学会宽容地对待他人。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长的掌心宝,受挫能力都很弱,常常遇到一点小事情就委屈不已,要让家长帮自己讨回公道。面对这种情况,家长要先表达自己是理解他的,然后告诉孩子,这点小事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也不存在是非对错。家长要教导孩子,宽以待人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得理不饶人只会让别人讨厌你。
比如,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如果有人骂你,不必在意,就当是一阵风吹过;如果别人说得很难听,那你就告诉他:“请你说话文明点!”如果有人不经你同意就频繁地打扰你,那你要尽量说出你的难处,让他明白你现在不能陪他玩,并且给他一个选择题:“要么先找别人去玩,要么就等我做完这件事。”
3.理解很重要,教孩子学会“心理换位”
要想让孩子学会宽以待人,家长就要教孩子学会“心理换位”,让孩子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那么自己是不是也会这样做?通过这样的方式,家长可以让孩子理解对方的感受,减少不必要的矛盾。
家长要让孩子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之处,每个人都会犯错,都会伤害到别人。当你伤害到别人的时候,你要及时地向他人道歉,对方感受到了你的歉意,就会选择原谅你;如果你被别人伤害了,那你可以这样想,这种伤害也许不是有意的。如果对方的伤害属于无意伤害,那你只需要一笑而过。因为这不仅能够避免这次的事件影响到你们的友谊,还能够让对方觉得你是一个宽容大度的人,更愿意和你交往。
4.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孩子最初的待人接物都是从家长那里学来的,要想让孩子学会正确处理与他人之间的矛盾,家长就要以身作则。因此,家长需要先提升自己待人接物的水平,让自己变得宽容、大度、遇事不斤斤计较,在处理与他人之间的矛盾时,可以将孩子带在身边,让孩子观摩几次。这样,当孩子与同学产生矛盾时,他们就会学着家长的样子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
5.不要将孩子牵扯到成人的矛盾冲突中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家长喜欢将孩子视为自己的所有物,常常将孩子牵扯到成人的矛盾之中。这种家长在与他人有矛盾的时候,就会警告孩子不要理会这个人,甚至阻止孩子与这个人的孩子交往。这是一种错误的行为,这种行为其实是在误导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很可能会养成斤斤计较的性格。
温馨提醒
想要让孩子学会正确处理与同学的矛盾,就要教孩子学会宽容和理解。这需要家长修身正己,成为孩子的榜样。其实,家长不需要向孩子灌输大道理,只需要让孩子看自己是如何待人接物的,孩子就能变成一个宽和温柔的人。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今天就聊到这里,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点赞,记得关注!
相关文章
- 教育孩子父母要求同存异,同心协力,教会孩子协调矛盾
- 孩子与小朋友闹矛盾,家长干涉还是不干涉?三招教你智慧解决
- 明明不缺东西孩子为何要偷,这3招教会家长培养孩子“物权意识”
- 校园欺凌屡见不鲜,父母真想保护好孩子,要教会他们这3招
- 同学间常玩小游戏,13岁女孩瞬间耳聋:孩子耳朵脆弱要当心
- 孩子10岁之前,家长一定要教会他的10件事
- 孩子三岁前,家长要教会他这两件事,对他的未来很有帮助
- 孩子上幼儿园被同学欺负!父母这么做比打回去要好得多……
- 孩子不肯分床睡,都是“恐惧”惹的祸,家长要教会孩子走出幻想
- 孩子之间闹矛盾家长该参与吗
- 孩子到了“爬行期”还不会爬行?教会孩子爬行,家长知道吗?
- 孩子去同学家回来嫌家里太破,父母应该怎么做?这5点很关键
- 孩子受不了挫折和失败?教会孩子“蘑菇定律”,不做温室花朵
- 孩子和他人闹矛盾时,家长的这个行为,会让其他孩子排斥你家娃
- 孩子哭着喊着买买买,怎么教会他分清“想要的”和“需要的”
- 孩子因为体型肥胖,被同学叫“猪八戒”,家长应怎样帮孩子减肥?
- 孩子因为胖而被嘲笑?比安慰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自我认同”
- 孩子因口臭被同学嘲笑,原来是牙齿上多长了东西,家长别不当回事
- 孩子圆珠笔弄脏同学衣服,妈妈积极沟通赔偿,对方家长:赔得起?
- 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欺负,却不敢反抗,还被父母斥责太“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