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他人闹矛盾时,家长的这个行为,会让其他孩子排斥你家娃
小区里孩子多,孩子在一起玩耍,难免会打架。一天下午,我刚领着二宝走出楼道口,就听到小区的草坪那边传来两个小朋友哭泣的声音,“妈妈,晓莹和小超打架了。”二宝用手指着让我看。
晓莹的妈妈和小超的奶奶正在拉架,“小超别打了!”奶奶厉声制止孙子,小超却趁奶奶不注意,又踹了晓莹一脚,晓莹哭得更厉害了,但看着比自己强壮的小超又不敢还手,只能拉着妈妈的手大喊着:“打!打!打!”晓莹的妈妈见女儿哭闹不止,就假装打了小超一下,给孩子泄气。
没想到,晓莹妈妈的这个行为却激起了小超的愤怒,拿起地上的一个树枝追打起晓莹母女俩,小超的奶奶在后面使劲地拉着孙子。最终一场激烈的“战斗”好不容易在大人的参与下结束了。
过了两天,我在小区里又见到了晓莹和小超,晓莹跑过去要和小超一起玩,小超却甩开了晓莹的手,“我不和你玩,你妈妈会打我!”晓莹伤心地哭了。看来,小超还在为晓莹妈妈“打”他的事记仇,晓莹被小伙伴冷落了,一个人不高兴地蹲在了地上。
家长给孩子撑腰,当心好心做坏事对于孩子发生矛盾的事情,我向来主张只要孩子没有什么大碍,就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吧,有时候大人的插手往往会让事态升级,因为大人破坏了孩子们的规则。
在这个故事中,晓莹的妈妈为了“保护”孩子,假装打了一下小超,却让小超“记恨在心”,不和晓莹一起玩了,因为在孩子看来,他破坏了他们世界里的规矩:小朋友打架,是不能让父母出手的。晓莹的妈妈本以为是帮助了孩子,不曾想却让孩子失去了朋友,使很多小伙伴都不愿意和孩子一起玩,可谓是得不偿失。
孩子在一起,肯定会发生矛盾,打架也是避免不了的,即便是孩子处于劣势,只要没有受到伤害,比如只是两个孩子在发生争吵,并没有动手,大人完全不必要插手其中,可以在旁边观察,这样可以让孩子学会与朋友相处的技巧,学会如何处理矛盾。
现在的家庭少则一个孩子,多则两个孩子,什么都给孩子最好的,生怕孩子受一点委屈,受到一丝一毫的伤害,可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是不可能让孩子生活在真空中,不受到一丁点伤害的,不摔跤的孩子是学不会走路的。
孩子和别人发生矛盾了,家长该如何处理在孩子的一生中会遭遇很多困难与挫折,理智的父母要做的不是处处保护孩子,维护孩子,替孩子撑腰,而是帮助他改善受挫的情绪,让他自己学会处理挫折,学会和他人交往。
我儿子小的时候也经常与小朋友们打架,看到别人的玩具,他会过去抢,一次在抢一个比他年龄大的孩子的玩具时,被小朋友推倒在地,儿子躺在地上大哭。我扶起儿子,儿子指着打他的小朋友,“妈妈,他打我。”
“是你先和哥哥抢玩具的呀?”儿子见我没有安慰他,哭得更伤心了,“妈妈知道你很难过,但是妈妈是不能替你打别人的,因为他也是小朋友。”“妈妈,我打不过他。”儿子倔强地说。
“打人是不对的,妈妈知道你喜欢哥哥的玩具,但不能去抢,你去问问哥哥:把玩具借给我玩一会可以嘛?”“妈妈,你去说。”“不,这是你自己的事情,因为是你喜欢那个玩具。”
儿子想了想,但没有行动,打人小朋友看到我儿子哭了,似乎也有些不好意思,慢慢地走了过来,将玩具递到儿子手中,“给你玩吧。”儿子接过玩具,立马破涕为笑了,“谢谢哥哥!”对方看我儿子不哭了,也不那么紧张了,拉着我儿子的手到一旁去荡秋千了,两个人又和好如初了。
很多时候,孩子在受到挫折、委屈的时候,往往会大声哭泣,或者使用暴力来对抗,这样做并不能解决问题,此时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如何处理与他人的矛盾。
“宝宝,打人是不对的,如果你想玩小朋友的车子,你可以征求他的意见。”“宝宝长大了,不要哭,你这么爱哭,小朋友不喜欢和你玩,不如我们来想想办法,怎么解决吧?”这样做,可以引导宝宝正确处理与他人的纠纷、矛盾,而不把眼泪和拳头当作武器。
当然,有时候孩子受了欺负,会非常气愤,大声哭泣或者动手打人完全是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幼儿还无法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这需要父母给出可行的建议,比如,如果你不高兴,就告诉妈妈;如果你真的很生气,就使劲地跺跺脚。让孩子不愉快的情绪发泄出来,总比闷在心里,整天闷闷不乐好得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老师,首先就要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树立一个好榜样,给孩子创造一个适合生长的环境,然而,有些夫妻常常是一吵架就恶言相向,拳脚相加,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在遇到挫折时,自然会用武力解决。
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一定生长在一个快乐健康的家庭里,家是孩子的避风港,父母的关爱是孩子战胜挫折情绪的动力,是帮助孩子调整不良情绪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