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陪伴,我是这样让女儿爱上阅读的 陪伴阅读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导语:阅读能力就是学习能力。它是人最重要的技能之一,但它无法速成,就像孩子学习吃饭走路一样,阅读养成也是缓慢的成长过程。
童书妈妈写在前面:
孩子就是不爱阅读怎么办?
阅读这件事应该什么时候开始?
父母该如何引导孩子爱上阅读?
上了小学,作业都来不及,哪有时间阅读?
……
以下的故事来自贺丹,她分享了她和女儿小艾的阅读故事,很平凡,但真实又幸福。希望对“阅读”有困惑和焦虑的父母,都能从中获得对自己有益的部分。
3岁前,小艾独自在乡下外婆家放养(8个月开始“看”书);4周岁末,看了第一本黑白童话书《格林童话选》,开始快速阅读;5周岁,全年啃书350余册,仅暑假啃了108册,开始喋喋不休讲故事;
6周岁,全年啃书304余册,每年自觉自主阅读量过百万,喜欢作“诗”;同年,日阅读量达20万字。看了很多书,认识很多字,没上学前班的小艾进入了小学,“零基础”的她开始努力适应。
7至8周岁,没有培训班,继续拉一行李箱书回乡避暑,依旧喜欢作“诗”、喜欢写作文。《西子湖畔的四季》刊发于全国优秀期刊《小读者》;
9至10周岁,什么书都看,《红岩》《平凡的世界》《生活》《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魔戒》《霍比特人》《杀死一只知更鸟》《巴黎圣母院》……
学龄前,讲了200余个故事,173个故事9万余字被我收录至《艾在沿途》;1至3年级,录制“文章”96篇;3至5年级,作文75篇,说自己最爱写作文……
初为人母时,我便开始思考:我陪不了女儿一辈子,得有几件有趣的事陪她过一生。
阅读怎么就成了我的首选?因为我相信,有书读的孩子,不会孤独;保持阅读的孩子,更有温度。如果阅读是点亮女儿生活的一束光,陪伴就是点亮阅读的那盏灯。
下面就是我和女儿的关于阅读的故事。希望父母尽早陪孩子读一程,阅读会陪孩子走好一生。
在外公的启蒙下
小艾开启了漫长愉悦的故事之旅
女儿小艾出生六个月后,产假结束,我回杭州上班,万般不舍。我一度因不能将她带在身边而深感自责,我拜托父亲,一定要抽空给小艾多读故事。我的无心插柳,父亲不折不扣去落实了。
▲8月龄大的小艾正在认真“看”书
我记得一个酷热逼人的夏天,知了声响彻周围,屋内显得异常安静。小艾背靠外公胸膛,端坐他膝上。父亲手捧《红袋鼠》杂志,强忍睡意,断断续续读着故事,时不时来回颤动快要失控的头,又不停努力调回将要停顿的声音,以及就要松手的书……
父亲自带乡音的普通话和断断续续极不完整的读法,完全没影响小艾享受故事的好心情,她始终沉浸在故事里,眼神专注,洋溢笑容的小脸蛋上写满享受。
望着眼前场景,我瞬间泪目,驻足许久才踏进院子。
初中未毕业的父亲,说自己上学那会儿整天读毛主席语录,没学到多少东西。常年务工务农,曾经认识的好些字,如今早已陌生。可这并不影响父亲给小艾读故事,也不影响小艾享受外公的故事。父亲的故事不流畅,却有爱有温度。
▲父亲不厌其烦地给小艾指读故事
时至今日,我脑海经常回闪一幕:父亲急着出门干活,刚学会走路的小艾,拽着书在后面急追:外公再给我读一本!外公乐呵呵放下一切,再给她读一本。
父亲读起故事那股认真劲儿,无人能敌。我们每周回去看女儿,还未等坐稳,父亲马上拿来一张皱巴巴的香烟纸,上面认认真真地写着那些他已遗忘的字。
父亲给了我无条件的爱。如今,他把这份爱给了我女儿。知道父亲能力有限,我告诉他,“只管读就行,别的什么都不用做,不要目标,不要计划,咱不图别的,小艾喜欢就行”。老爷子全做到了。
每次读故事,他不会跟小艾提任何要求,不会在她听得津津有味时打断她,不说教不解释,更谈不上任何技巧。他就是这么朴素地读,反复地读,不急不躁,不厌不烦。
日复一日,父亲这一读就3年,他做到了高学历父母也未必做得到的事——他领着我的女儿,坚定又执着地踏上了故事之旅。
体会到阅读本身的快乐
是最好的内在动力
小艾三岁,离开乡下。上幼儿园后,我继续陪小艾享受书本。我认为沉迷在书中的孩子内心是自由幸福的。童年的任务不是向外延展,而是向内积累。
三年的幼儿园生活,小艾没有培训班,没有兴趣班,没有额外的家庭作业,她又近乎疯狂地啃了三年书,幸福极了。
这期间,我努力做到不功利、不控制,小艾不问,我就一句不讲,就像她在安静地品味一道美味佳肴,各种滋味,让她自己去感受。
屏蔽干扰,不说教、不纠错、不提问、不解释、不比较,不用技巧、不做游戏、不指手画脚、不送水送食物……我坚持让孩子自己体会到阅读本身的快乐,那是阅读最好的内在动力。
一路享受阅读,小艾啃书成瘾。幼儿园,看完《丁丁历险记》,她说自己深深爱上了米卢这只神狗;读完《不一样的卡梅拉》,她爬上邻居家的大草垛,学公鸡爸爸皮迪克用尽各种语言打鸣,为了召唤太阳;
二年级,看完全套7册《哈利波特》,她掌握了各种咒语,想去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上学,相信魔法能改变世界;四年级,看完《巴黎圣母院》,她痛惜圣母院顶部塔楼被大火迅速吞噬,又为中国设计师中标重建方案“巴黎心跳”拍案叫绝;
前些天,看完国庆70周年大阅兵,她创作了《沁园春·神州》,要求我给她投稿,翻出《红岩》,开始啃第四遍。
▲爬上邻居家的大草垛,学公鸡爸爸皮迪克用尽各种语言打鸣,为了召唤太阳
另外,还有我们持续至今的周末共读时光。每周的周五周六,是雷打不动的陪睡日,是我们享受多年的共读时光。周五晚,小艾会早早抱着被子到我们的大床,我们仨早早挤在一头,各看各的书。
这个固化的仪式,给予我们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经常半夜11点,我们还迟迟不舍睡去。我和先生,也因此爱上阅读。
▲迷上阅读10年来,家里家外,时时处处都有她享受书本的场景
常常有人问有什么办法能让孩子爱上阅读。其实,我们从来没有开口叫小艾去读书,我们在做的是:努力营造快乐的氛围,让特别美好的时光与书扯上关系;努力让好看的书无处不在,让孩子顺手就能取到一本潜在好书;
时常整理书架,让最易取书的那层一直放着最“诱惑”孩子的书;坚持固定时间自己看书,用行动而非语言告诉孩子,我们重视这件事……
任何技巧,都比不过你对孩子坚定的爱和陪伴,那是播种好习惯的沃土。阅读无捷径,习惯和兴趣的养成都需时日,唯有家人的陪伴和日积月累。当阅读成为习惯,再好的方法、经验都显苍白。
如何选书?
孩子喜欢的就是好书
三周岁前,小艾主要的玩具和书,就是每月一套《红袋鼠》杂志。她跟外公把它翻得滚瓜烂熟,熟到说到哪个故事,小艾就能迅速找到那本书。
上幼儿园后,我开始像挑选奶粉一样为她精心挑选绘本。那会儿,买绘本的速度根本跟不上她看的节奏。我试着到绘本馆借阅,每周7本,她看得飞快,看完又反复看。绘本馆的书由她自己选,她经常泡在馆里看完一批又一批。
我自己也大量看绘本,看到喜欢的我会推荐给小艾,但不会刻意建议她去选那些“有用”的书。我相信,小艾喜欢的就是好书。
就像松居直在《幸福的种子》里说——图画书对幼儿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学习东西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念图画书给孩子听,正是亲子之间最好的交流方式。
可好些权威型、控制型家长不去了解孩子,一味凭想象给予孩子“最好”的书。就像是不考虑孩子的胃口,请最好的大厨烹饪出一桌美味的佳肴。
问题是,当孩子不想吃的时候,家长没有去考虑孩子的需求,而是跟孩子强调大厨的水平和食材的宝贵。
▲什么姿势看书都行,比起阅读习惯的养成,看书姿势没那么重要
选书架也有讲究。当初,我们选了个黄金转角给小艾放书架——这是一个前往客厅、阳台、卫生间、厨房和房间的必经之地,是家中的“中心枢纽”, 风水宝地。
小艾每路一次,都能瞥见书架上的书,都有可能顺 手拿起一本来读。
那次,奶奶来家中小住数月,因腿脚不便,大部分时间老人家都坐着,这一坐正好坐在 “中心枢纽”,小艾的书架前。
于是,小艾爸爸把书架迁至客厅转角的沙发边上。从此,原本每日无数次的自发阅读,日渐减少。见状,爸爸赶紧把书架迁回原址,局势慢慢得以扭转。
▲小艾最喜欢的一席地,这“一平方米”的价值不可撼动
幼儿园后期,小艾开始大量阅读纯文字书籍。我试着从图书馆借书,但最终还是决定把她喜欢的书都买回来。好书就像美味佳肴,我希望小艾隔三差五想尝就能尝到。
我的当当购物车常年保持近百本书,别人推荐的书、偶尔遇到的书、书单里的书、小艾要求买的书……每次一买一大箱,有时上午刚下单下午又追单。买书我从不犹豫,买错又何妨。
而孩子自我成长的力量是惊人的。上了小学,书越来越多。我不按常规买书,小艾也不按常规看书。有些书,书架一放就是3年4年,可好书总会发光,它诱惑着孩子自我成长。
另外,我也会按照小艾的兴趣来帮助她选书。就像她看完《平凡的世界》单行本,我发现她居然有能力看这类书,马上就下单全套原著三本;
她看完《上下五千年》,我发现她对历史类书籍感兴趣,马上追加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相关书籍;
有段时间她疯狂迷恋马小跳,我就趁机买了很多马小跳数学相关的书,她爱屋之屋,居然也都看完了……
但有不少家长担心,如果尊重孩子的兴趣,那么他总是看所谓“没营养”的书,比如漫画书之类的怎么办?
我从来没为此困扰过。漫画书若能帮孩子养成阅读习惯,有何不妥?好的漫画书本来就值得花时间去看。我们要做的,是努力把最好的漫画书呈现给孩子。好书看多了,孩子自然有分辨好坏的能力。
大量阅读带来口头输出
换得一支生花妙笔
大班开始到小学一二年级这段,小艾每天都想找我说很多话,屁颠颠粘在我身后,要讲故事给我听。笔至此处,特别感恩小艾的写作启蒙老师,她是一位神仙般迷人又有趣的幼儿园老师。
大班下学期,她邀请孩子们“写日记”,其实是孩子口述,父母笔记。那日,她请孩子们创造一首叶子落在小动物身上的诗。于是,小艾回家创作了《落叶》。我不禁感叹:原来孩子的世界竟然这般美。
▲在幼儿园老师的启蒙下,小艾悄悄开启了美好的“文字创作”之旅
我这一听,就听了两三年。我收获了记录在案的近300个故事,选了其中173个故事9万余字,制作了《艾在沿途》送给小艾。
▲录音以及我制作的《艾在沿途》
一二年级,我们又录制96篇“文章”,三四年级,搜集作文75篇,五年级的她,依旧喜欢写作文……《艾在沿途》(之二)正在萌芽。
我独自庆幸,在小艾愿意不厌其烦讲给我听的年龄段,我努力倾听,还把它们一字一句永远留存下来。
我只想用我认定的方式,在小艾记忆模糊处,尽力为她留下真实的现在,照亮她未来前行的路。
也许有人质疑,天天上班,哪有这么多时间折腾这些?200多个故事背后,其实是200多个碎片时间。我们会在清晨醒来时、一起回家时、读完一本书时、旅行时、冒着暴风雨冲进电梯时……每次就那么三五分钟,她讲我听,边听边录音。
只要小艾想讲,我就愿意听,一切顺其自然,举手之劳。讲什么、什么时候讲、在哪里讲?没那么重要。父母专注倾听和期待的眼神,才最重要。
这些年大量的阅读输入,让她有了迫不及待输出的欲望,那是日积月累的力量。从故事输出,到笔头输出,中间有一两年的过渡。
四年级始,小艾的周记和单元作文开始拿全优星,她不再像低年级时那么不想写字了,她说自己经常文思泉涌,手都来不及写呢。
为了写好文章,我们和孩子都倾尽全力。但若无输入,哪来的输出?阅读,才是学好语文“根”,写好文章的“本”。
▲三年级创作的《西子湖畔的四季》刊发于《小读者》
结语
世界在变,教育的要求和方法也会变。我们的孩子不是机器,不是用标准化的操作模式就能搞定一切的。怎么办?让孩子具备强大快速的学习能力,以不变应万变。
阅读能力就是学习能力。它是人最重要的技能之一,但它无法速成,就像孩子学习吃饭走路一样,是缓慢的成长过程。再简单的事,争得时光加持,都能成为别人做不了的难事。
正如朱永新先生所说:
如果我们的孩子在10多年的教育历程中,还没有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一旦他们离开校园,就将书永远地丢弃在一边,教育一定是失败的;相反,一个孩子在学校的成绩普普通通,但是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终身学习和阅读的习惯,一定比考高分的孩子走得更远。
一杯茶、一炷香、一本书,这是我们一家三口闲暇的日常,也是生活赋予我们最好的仪式。这些是我此生用不完的财富,其间美好,爱者自知。
END
撰文:贺丹,在职妈妈,爱家爱茶爱穷游,10岁女儿朋友榜排名第一;童书妈妈杭州读书会成员。
编辑:晓理
相关文章
- 女儿4年读完小学,儿子幼儿园无障碍自主阅读,我是怎么做到的?
- 女儿被7所名校争抢的背后,揭露了一个扎心的教育真相:做一个陪伴式教练
- 女儿被7所名校争抢的背后,是当陪伴式教练的家长
- 陪伴孩子阅读的几个误区要避开
- 2019国际书展,让孩子瞬间爱上阅读的9类书
- 《爱上阅读的秘密》,成就孩子一辈子的竞争力
- 一年级小孩提高识字量的方法,怎样爱上课外阅读?
- 七岁女儿的独立阅读之路
- 亲子陪伴阅读是回报率最高的教育投资,也许你正在犯的3个误区
- 俞敏洪——我用这三招让女儿主动爱上学习,你不妨试试
- 因为几只老鼠,儿子深深爱上了阅读
- 图书界的奥斯卡《凯迪克大奖图画书》,陪伴孩子的阅读童年!
- 在头条成为创作者,分享育儿知识,陪伴女儿共同成长
-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重点不在于阅读,而是陪伴
- 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一年读1000本绘本的妈妈:7个方法亲测有效
- 孩子体验历史、爱上阅读的入口:共读《手绘中国历史长卷》
- 孩子没语言天赋,父母为何要坚持陪伴做英文阅读?看完你就懂了
- 家庭教育三个关键——陪伴、阅读和习惯
- 家庭教育三个关键词——陪伴、阅读、习惯
- 干货精选 | 英文科普类阅读书单,让孩子爱上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