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给孩子和家人选用的餐具质量真的过关吗? 和孩子共用餐具的危害
“碰瓷”碰出的一地碎片,不锈钢碗的选材是否安全,塑料碗那些不得不谈到的塑化剂,还有可承受的温度范围、是否可微波等一连串问题。选碗,对于有孩子的家庭来说,真的就像选媳妇儿一样,得仔仔细细地物色,方方面面都得考虑到。
陶瓷碗?第一不放心的就是你了!
很多家庭都喜欢用陶瓷碗,撇开陶瓷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传承不说,陶瓷安全耐用,又易清洗,在中国,瓷器肯定是餐具一哥。
不过,无论这瓷器是怎么安全又耐用,放到孩子面前,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除了易摔碎而造成的物理伤害,食物接触面有花纹的,也需要警惕,说不定在使用的时候也会溶出铅汞等有害物质。
颜色鲜艳招人喜欢的塑料碗?
塑料碗除了造型可爱,颜色鲜艳,在家长心中最大的闪光点,就是耐摔。不知道有多少家长在看见孩子摔不烂碗的时候,心里是如何的狂喜……
考虑到孩子饮食的健康,大多数家长会选用食品级的PP材质,也就是聚丙烯材料的塑料碗,这种材质可以多次使用没错,在一般情况下也不会溶出有害物质,但这不代表它就是绝对安全的。
日常塑料制品的通病——怕高温,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细节,以前用来装烧烤的发泡餐盒,经常会融化掉一部分。
小编记得某求真栏目中还试过用热油浇在发泡餐盒中,结果直接融出一个大洞。
其实不仅是一次性餐具,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多次性餐具也都不适合盛装高温高油脂性的食物或是进行高温蒸煮,因为这样会加速塑料制品的老化和损坏,使得高分子材料中的有害物质被释放出来。
不仅如此,小孩子的啃咬习惯还有平时的敲敲打打,也会对塑料餐具造成咬痕划痕。不仅增加了塑料餐具清洗的难度,在那些划痕中可能滋生细菌,以及最近热门的“微塑料”污染,更是让人头皮发麻,细思极恐。
仿瓷碗?不过是加了戏的塑料碗
仿瓷碗这个东西,刚开始出现在市面上的时候,还真的火了一段时间,拥有与瓷器极其相似的触感和质感,做工好的仿瓷碗甚至连敲击的声音都很像瓷器,而且还摔不碎,让人一看就感觉是“哇,高科技高科技”。
仿瓷碗毕竟还是带了一个“仿”字,所以千万别被它的外观和名字给欺骗了,虽然看起来像是陶瓷,但仿瓷制品其实是用密胺树脂粉通过加热加压的形式压制而成的,说到底,还是离不开塑料碗的范畴。
这种仿瓷碗,在市面上很常见,虽然它比传统陶瓷更轻巧不易碎,但它的主要原料是三聚氰胺和甲醛树脂。
“等等,啥东西?三聚氰胺?”
没错你没有听错,就是那个三聚氰胺,这种碗在受热或是酸性的条件下容易释放出有害物质。而且,在市场上还有不少用脲醛树脂代替三聚氰胺树脂作为基础材料而制成的劣质仿瓷餐具,危害更大,宝宝身体的耐受能力本就不如大人那么好。
所以仿瓷碗的潜在危险真的不能忽视。
碗中真汉子——不锈钢碗
耐摔抗揍,OK;环保可回收,OK;有害物质少,OK。不锈钢碗,碗中铁血真汉子,强势占领餐具市场的一片天地!
在食品级不锈钢碗的标准中,在食品制作使用酸碱的过程中不锈钢不会溶出各种合金和有害物质的金属材料,并且其铅含量比一般不锈钢要低得多。
而且,现在不锈钢碗的款式和设计越来越好,有真空夹层防烫隔热的,有硅胶或PP材质组合防滑增加色彩和童趣的,有注入冷水或热水可以保温降温的,还有自带吸盘防打翻的……
种类的确多,材质也是好材质,但毕竟是金属材质的,家长朋友们有所担心也是可以理解的。
家长们的玄学鉴别法
食品级不锈钢餐具的材料分很多种,日常生活中也不是人人都有那么强的鉴别能力,于是家长之间就流传开了一种“磁铁鉴别法”——能吸住的,就是差钢,吸不住的,就是好钢。这么简单粗暴的鉴别方法,真的有道理吗??
要了解道理,肯定就要先了解磁性,不锈钢的磁性和其内部组织结构有关系。一般来说,奥氏体不锈钢是无磁或者弱磁性,而铁素体和马氏体不锈钢是带磁性的。
而不锈钢的质量好坏,和磁性的关系并不大,比如301、304、316是奥氏体不锈钢,是无磁或者弱磁性;还有201、202不锈钢,也是没有磁性的;而430是铁素体不锈钢,则是有磁性的。
科学鉴别方法
选餐具,讲道理。怎么选,分步来。
1、看外观
餐具表面应该光洁,无污垢、锈迹,接合部位应该无气孔、裂缝、毛刺。
2、看标签
正规的产品上应该都附有对应的标签,餐具应选用食品级不锈钢,并且标明具体材质或含量。如果产品上没有看到食品级不锈钢的标识或说明,应拒绝购买。
3、看材质
304——市面上比较常见的质量较好的材质。
316——比304耐蚀能力更强,达到了医用标准,但价格也会相应提高。
201、202——耐蚀效果差,使用寿命相对较低。
不锈钢餐具使用须知:
1、不可直接用于微波炉加热,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2、单纯的不锈钢碗可以使用消毒柜进行消毒,但带有烤漆或是涂层的不锈钢碗,不能直接使用消毒柜消毒
3、不锈钢并不是永远不会生锈,只是耐腐蚀的能力强一点,所以不要长时间存放酱油、醋、盐之类的,使得其与不锈钢碗发生缓慢的电化学反应,造成有害物质被溶解出来,但短时间存放的影响就微乎其微了。
相关文章
- 孩子上学,家人提出无理要求:不要因你的无知破坏孩子的价值观
- 孩子不听话,真的是孩子的问题吗?那是因为你不知道这四点
- 孩子什么时候进入语言发育期?一家人3种语言会不会影响孩子学说话
- 孩子便秘怎么办,吃香蕉真的有效吗?
- 孩子到了“仇亲期”,排斥父母讨厌家人?用这几招能轻松度过
- 孩子到底要不要出国留学?别再盲目了,你的孩子真的适合留学吗
- 孩子喝牛奶真的能长高吗?除了喝牛奶,还有几样家长们要做到
- 孩子太瘦了就是发育不良吗?先搞清楚孩子是看起来瘦还是真的瘦
- 孩子害怕和别人交往?心理学:不自信真的可以毁掉一个人
- 孩子就是喜欢光脚走路,袜子总是穿了就脱,光脚走路真的好么
- 孩子快八个月了,吃母乳和奶粉,有时候给喂饼干。家人说米粉不好不让喂,能不能行?
- 孩子成绩差、智商低,“聪明是天生的”这句话是真的吗?
- 孩子有多动症,儿科医生让多听音乐,这样真的可以缓解多动症吗?
- 孩子百日宴,女方妈妈把亲戚送的礼品全带走,婆家人:穷疯了?
- 孩子的外貌父亲决定,智商母亲决定,遗传真的讲究平均分配?
- 孩子的情绪你真的会处理吗?
- 孩子的理解能力差,真的是因为“笨”吗?
- 孩子真的幸福吗?
- 孩子真的认识数字、会数数么?打下数感基础很重要
- 孩子睡眠质量很关键,这些关键时间点,家长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