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你在孩子眼里会是什么颜色?父母看了都会心痛吧 在孩子眼里世界是什么颜色的

2022-03-06 15:31:27孕产
上周六,我们一家受邀参加了亲宝宝联合中华恐龙园举办的线下亲子彩绘活动。在活动现场,6岁女孩派派一家三口的作品在一众恐龙彩绘作品中脱颖而出。然而,作品背后的故事却有点心酸,6岁女孩的回答,更是像一根探针,触动了在场父母灵魂深处最柔软的神经。“你的宝宝是什么颜色?

上周六,我们一家受邀参加了亲宝宝联合中华恐龙园举办的线下亲子彩绘活动。在活动现场,6岁女孩派派一家三口的作品在一众恐龙彩绘作品中脱颖而出。

然而,作品背后的故事却有点心酸,6岁女孩的回答,更是像一根探针,触动了在场父母灵魂深处最柔软的神经。

“你的宝宝是什么颜色?”

你在孩子眼里会是什么颜色?父母看了都会心痛吧

“你的爸爸妈妈是什么颜色?”

可能在亲宝宝设定这个命题之前,没有人问过宝宝这个问题。或者说很少有人觉得这个问题能反映什么,直到“阴阳脸恐龙”的出现。

当天,带着这个关于颜色的问题,派派爸爸妈妈一组,派派一个人一组,分别给隔板两侧的恐龙做彩绘,画出对方在自己心中的颜色。

涂鸦结束后,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紫黑色的恐龙竟然出自于一个6岁孩子之手,当问及原因的时候,我的鼻子酸了。

“为什么派派画的爸爸妈妈是黑乎乎的呀?”

在孩子眼里世界是什么颜色的

“因为每次看见爸爸妈妈都是很黑很黑的时候,我也想要在外面或者山上和爸爸妈妈一起看星星。”

私下交流才知道,派派的爸爸妈妈都在影视媒体行业工作,节奏快,时效要求高,熬夜写稿子,加班加点做节目,都是家常便饭。

“孩子从小都是爷爷奶奶带的,我有时候回家晚,派派都会等着我,有时候10点,有时候甚至12点。

内心其实非常难过,比如有一次派派生日,都因为工作没办法及时赶回,感觉特别亏欠她。

因为派派很喜欢画画,所以推掉工作,跟他爸爸一起报名参加了这次亲宝宝的活动,结果派派画的这幅画让我们冲击挺大的。

孩子已经6岁了,我们确实或多或少忽视了她的内心想法。”派派妈妈说。

她的眼神中后悔、无奈以及纠结,这样的复杂情绪,我不止在一个职场妈妈眼中看到过。

如果可以,哪个妈妈不希望亲自参与孩子走过的每一步呢?从抱在怀里,到喜欢满地爬,然后学会自己走路,再到跟你挥手头也不回跑进幼儿园……简直就是一瞬间的事情。


在孩子眼里世界是什么颜色的


前不久在小区楼下遇到邻居欣欣,闲聊了一会儿。

欣欣说,前天从婆婆口中得知儿子在学校打人旷课,她一气之下打了儿子,已经两天没见着他了。

欣欣自己支撑着一家餐厅,面积三百平,员工二十几人。餐厅里人来人往,菜进菜出,欣欣一个人既做大堂经理又做财务出纳。

欣欣的老公在一个创业公司,总是出差。两个人都像陀螺一样忙起来,谁也帮不上谁,孩子的事情一概交给爷爷奶奶。

我说,你又不缺钱,为啥非把自己忙成这样呢?反倒是孩子的教育,得趁早抓啊。

欣欣说,为孩子攒钱!想尽力让孩子受到好的教育,享受好的生活。儿子以后要上学要出国,做父母的不能因为拿不出钱来耽误孩子。

况且现在,自己还年轻,就该为了孩子努力奋斗,以后也就不后悔了。

说到孩子的学习,欣欣不知道儿子的班主任是谁,不知道他最近的考试成绩,不知道他每天排了哪些培训班……

她原本以为,小学阶段谁带都一样,交给奶奶完全放心,自己先赚钱,等到孩子上了初中,自己再亲自督促也不迟。

在孩子眼里世界是什么颜色的

到底是该先赚钱,还是先管孩子?

诚然,对于很多女人来说,当下的生存压力以及从小的家庭教育,不允许、也不期许她成为一个全职妈妈。

同时,做全职妈妈,对于一个家庭的整体发展和孩子的成长教育来说,也未必全是有利因素。

但要想工作孩子两不误,没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齐头并进、面面俱到。

但至少可以做到,不要把孩子完全扔给老人,不要长期缺席,并且,还自以为给孩子找到了更加稳定、可靠的陪伴。

我们都该预想到,等哪天赚够了钱,孩子是不是已经长成了我们和他自己都不希望的样子。

一棵小树苗,小的时候没有修枝剪叶,大了再想改变怕是要伤筋动骨,结果也未可知。

母爱是前半场的全身心投入,后半场的得体退出。最失败的父母,是前半场自以为是的缺席空岗,后半场自以为是的横加阻拦。





小女儿不到1岁时,有同事问我:“她自己睡还是和你睡?让她自己睡吧,别怕她不习惯,早点锻炼好!”

旁边一个大姐抿着嘴笑,对同事说:“不是孩子不习惯,是她不习惯!”

在孩子眼里世界是什么颜色的

是啊,我就算天天搂着她,又能搂几年?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是非撇下孩子不行的?

前段时间,单位有一个进修的机会,去外地,一年时间,正好是我的专业。

在孩子眼里世界是什么颜色的

说实话,真想去。尤其当我身陷职业倦怠期,更希望有一股推力,助我跳出发展瓶颈,不求快马扬鞭,但求有所转变。

可拿到空白的报名表,我迟疑了,很简单的一件事,对于我来说,却成了一次重大抉择:工作or孩子?

我也曾自诩新时代女性,看重个人成长,绝不围着老公孩子灶台转,但此时此刻,却做不到背起书包潇洒走人,因为我有割舍不下的牵挂在这里:

大女儿马上要上学,知识更新开始加速,每天都有新鲜事物进入她的小脑袋。自尊心日益增强,总想把最好的自己展示出来。

同时,各种美术、舞蹈等兴趣班也在有序展开,并非望女成凤,只是希望她在享受快乐童年的同时,接受到高品质、有质量的教育,继而获得跻身未来的勇气与能量。

小女儿也在一天天长大:会唱儿歌了,能跟着电视跳舞了,自己能穿上裤子了……每天都有新的进步与惊喜。

同时,刚刚进入“Terrible Two”,好奇心和探索欲,伴随着与日俱增的破坏力,让我们每天都有“新感觉”。而且,对妈妈极其依恋,一会儿找不到就撇嘴要哭。

我再一次谨慎评判了自己工作的目的,所有的努力是为了什么?升职?加薪?个人的成就感?似乎都是,又似乎都不是。

作为一个妈妈,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个人的发展与孩子的成长并行,当二者出现阶段性的冲突时,我愿意暂时做出一些牺牲,来让路孩子的成长。毕竟,这也是我毕生的事业。

况且,个人的发展并非只有异地进修这一条路,真心要求进步的话,还有很多的方式可以成就自我,而妈妈的陪伴却无人能够替代。

最后,我心甘情愿的放弃了这次进修。

晚上回到家,和老公一起陪孩子们做游戏,四个人抱在一起笑得恣意忘我时,我庆幸自己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昨天晚上,看到好友在朋友圈发了一个视频,她的孩子去外地上大学,她翻出孩子从小到大的照片,用软件做了一个完整的视频,配了一段文字:从今后,盼暖冬,盼凉夏!

一个妈妈对女儿的思念,跃然眼前。

我点开视频,一张张照片伴随着音乐缓缓出现:

孩子刚刚降生,躺在医院的小床上,用小抱被紧紧包裹着,小猫一样眯着眼,只露出巴掌大的小脸;

小奶娃长大了,会跑了,举着小风车,穿着小花裙,在公园里撒欢的跑,小辫子在脑后甩呀甩呀;

孩子上学了,六一活动结束,孩子们拍集体照,红领巾白衬衫,映着花朵般的脸庞,在操场上笑啊笑;

出去旅游,在景点拍照留念,一个马尾辫梳在脑后,露出光洁的额头,亭亭玉立,浑身散发着青春的气息;

高考结束,送女儿去外地上大学,美丽的城市,年轻的身影,还有相机照不出来的,父母依依不舍的心……

我把视频从头看到尾,只有一个感觉:太快了!

那第一张,在小抱被里包裹着的模样,像极了我自己的孩子。而事实上,哪个初生孩子,不是那个模样呢?

之后,也一样,一眨眼的功夫,当年的小奶娃就长大了,从不愿意去幼儿园,拽着妈妈的衣角哇哇大哭,到不愿意在家,周末都叨叨着要去幼儿园,因为在家“没有小朋友玩”。

再然后,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她会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然后披上婚纱投入另一个怀抱,成立她自己的新家,拥有她自己的孩子。

每一个母亲和孩子的相遇,都是一场莫大的欢喜。



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更是独立的个体。他的成长,依赖于我们的肩膀,他的起飞,离不开我们的助力。

而这亲密无间的时光,真的太短太短。

孩子总会有他自己的生活,不会永远缠着父母,需要陪伴的日子都是越走越少。

好在,陪孩子长大的时间不会欺骗我们。

当孩子长大之时,未必会和我们一起计算花过的钱,可能会更愿意和我们一起细数时间都去哪儿了;当我们白发苍苍时,陪伴我们的不是口袋里的钞票,而是这一生的记忆累积的情感与幸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