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思维拉开差距,让思维习惯为孩子的行为保驾护航! 正确的思维方式才能引导明智的行为

2022-03-05 05:22:07孕产
当别人都纵向地将苹果切开,你不妨横着切一次,你会发现苹果里原来还隐藏着许多的秘密。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事情,别人都那么做,我们要大胆地尝试不一样的做法。换一种思路,用不寻常的思维习惯去思考问题,你会发现问题同样得到解决,但结果可能完全不同。

当别人都纵向地将苹果切开,你不妨横着切一次,你会发现苹果里原来还隐藏着许多的秘密。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事情,别人都那么做,我们要大胆地尝试不一样的做法。换一种思路,用不寻常的思维习惯去思考问题,你会发现问题同样得到解决,但结果可能完全不同。

真正让人与人区分开,拉开差距的,往往不是那些可遇不可求的外力或奇迹,而是取决于你用什么样的角度看待、分析和解决问题。

思维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而恰恰是思维方式和习惯,在从根本上区分成功者和普通人。想要改变周围的环境,往往可以从改变自己的思维习惯开始。

正确的思维方式才能引导明智的行为

思维拉开差距,让思维习惯为孩子的行为保驾护航!

改善思维习惯,打破思维定式。思维定式就是一种思维模式,是头脑所习惯使用的一系列工具和程序的总和。

一般来说,思维定式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它的形式化结构,二是它的强大惯性。

人一旦形成了习惯的思维定式,就会习惯的顺着定式的思维思考能力,不愿也不会转个方向、换个角度想问题,这是很多人都有的一种愚顽的“难治之症”。

因为,思维定式是学生以较固定的方式去记忆,思维定式不仅会阻碍学生采用新方法记忆,还会大大影响记忆的准确性,不利于记忆效果和学习成绩的提高,例如,很多人都认为学习时听音乐会影响学习效果,什么都记不住,可事实上,有研究表明,选好音乐能够开发右脑,从而提高学习记忆效率。

正确的思维方式才能引导明智的行为

你的孩子是主动思维,还是被动思维?是积极思维还是消极思维?遇到难题时是习惯用学过的知识去解还是用刚刚老师教过的方法去解?这都是孩子的思维习惯。

我们已经有很多家长意识到,孩子在小学阶段成绩其实不是最重要的,反而是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是最重要的。上学阶段,要更注意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到思维习惯、感觉习惯和关系习惯的培养上。

比如一个孩子不喜欢写作业,可能一提到作业,甚至不用见到作业,他就表现出不喜欢和厌烦的情绪,这就是不好的感觉习惯带来的。

关系习惯,有一些孩子从小通常跟老师建立比较好的关系,就会觉得我喜欢老师,老师也都喜欢我,如果孩子一直保持这种习惯,到了小学如果孩子带了对老师这种很好的关系习惯,即使老师可能批评依旧觉得老师是喜欢他的,这就是为什么一种孩子即使淘气的要命,老师也会慢慢喜欢上这种类型的孩子的原因,而且这种关系习惯会影响孩子一生,以至以后到了社会上和公司单位和父母的关系习惯更良性的延续。

正确的思维方式才能引导明智的行为

所以,如果一个孩子的思维习惯打造的很正向,他的感受习惯就相应的快乐的比较多,那他的行为习惯相应的也就不会太差,如果反过来行为习惯怎么都不好改,很多时候我们放下这个行为习惯的本身,回过头来看是不是思维习惯、感受习惯或者是关系习惯出了问题。根源是三个习惯,而行为习惯是检验其他三个习惯的标准。

当一个孩子学习成绩不太好的时候,他自己是不太快乐的。现在很多小学阶段已经不允许班级内考试的排名了,这是一种很好的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的方式。但部分小学的考试还是会有分数和排名,即使父母跟孩子说爸爸妈妈不是很在乎你的考试分数高低,孩子依旧会能从环境中感觉到压力和排名靠后的打击。

所以,如果我们家长可以做些什么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更加顺利呢?分享三个思维习惯会对孩子的学习和今后的人生都有积极的影响。

第一个思维习惯我们叫主动思维。一个学生写作业完成的很好,大家猜猜看这个学生的成绩会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当一个学生经常不写作业,大家猜猜看这个学生的成绩是好的还是不好的?有结论吗?其实没有,很多时候我们发现作业写得很好的、做作业很努力的很多学生成绩一般般,而总有一种学生作业不是很认真但成绩却很不错,这种学生的特点是通常会自学。

一个学生是主动思维还是被动思维,相信大家都会选择主动思维的学生更容易学习好。所以,被动思维的学生即使小学阶段学习很好,一旦到了初中青春期阶段就没有了任何优势。通常来说,主动思维的孩子越到高年级学习效果就会越好。

教学相长是教与学相辅相成。孩子从小我们发现天生自带主动思维的习惯,但是一旦上了学甚至是到了幼儿园和小学,我们父母和老师就会变成教的角色,孩子就变成了被动的学。当教的人出现的时候,那个主动学习的人就不见了。

那我们作为父母如何培养孩子更多的主动习惯,或者少的培养孩子的被动习惯呢?

父母要从给答案的人变成提问题的人。遇到任何事,要习惯性的问孩子要怎么办呀,孩子再小都可以这样去问孩子。在孩子学习尤其是写作业的过程中,创造机会让你的孩子给别人讲题。比如给他的同学讲题,因为这个时候他讲的是他最新学到的知识,这是效率最高的。孩子给别人讲一道题的效果比他做十道题的效果更好。第二种,如果没有同学,那可以让他教比他年龄段小的孩子类似的科目,他会有一种学习的过程从而对学科的理解更深刻进而保持正向的推进。第三种,让孩子给父母讲题,转换角色,创造方法,让孩子把今天学的内容给爸爸妈妈讲一遍。

所以教学相长这里,我们也提醒一下家长,如果我们送孩子去培训班或者辅导班,请观察这个培训班的风格,这里的老师是更多的时候是一个提问型的老师还是一个讲题型的老师来帮助孩子更多的培养主动思维的习惯。

正确的思维方式才能引导明智的行为

第二个思维习惯我们叫接纳思维。很多时候我们会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我们会发现很多孩子对于取得好成绩他们是有兴趣的,但他们只对好成绩的结果有兴趣,而不对取得好成绩的行为有兴趣。

心理学研究发现,当我们面临一个固定的、已知明确的任务时,我们会有一个自我效能预估值,当自我效能预估高时我们的行动力就较高,而当自我效能预估比较低时就会出现两个行为特征就是拖延和回避。

所以当自我效能预估低时,要看是这个目标太高还是自己不自信。目标有地板目、标阶段目标和天花板目标,那现在孩子们的特点比较多的是能看到高年级的孩子比较浮躁,浮躁的原因是目标太高,现在的水平和目标一比行为就会出现拖延和回避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孩子的作业越多,孩子就越拖,因为他会觉得自我效能预估低。

地板不扎实的孩子很容易浮躁,从而变得好高骛远。所以当我们给孩子设立目标时,不要着急设立成天花板目标,学会目标分解,不会被天花板目标吓到。再或者设置多个目标,比如小学升中学了,可以找多个中学做多个目标,从地板目标开始让孩子地板扎实才能稳扎稳打,再到区重点再到市重点,达到每个目标可以设置一个小庆祝,而不要让孩子只有考上市重点才是好的。

第三个思维习惯我们叫容错思维。很多孩子现在的思维是老师不好,我就不喜欢老师,同桌不好我都不喜欢同桌,就是怨天怨地就是不怨自己。为什么孩子会这样,要反思我们父母是怎么样的。当孩子犯错时,父母是不是只看到了孩子的缺点?是不是认错了?认错是不是深刻?很多孩子自己犯错时被父母严厉的对待过就渐渐养成了一种思维习惯就应该被狠狠的批评和羞辱。这样的孩子不快乐,他们的人际关系通常也就很糟糕。

我们可以让孩子每天放学后找一个今天不开心的事情,在这个事情中学会找当事人自己的优点,自己有没有进步?去庆祝一下,这个实验证明会让孩子变得更加正向和宽容,让孩子学会当别人做的不好的事情时也能看到别人的优点。

当我们学会对自己容错、对他人容错,这个孩子的世界也会变得更快乐、更融洽、更温暖,他的人际关系也会变得更好,更容易获得同伴认同,从而更容易度过青春期和学业中遇到的灰暗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