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害羞、胆小......吗?是你贴的标签把孩子变成了那样的人 孩子胆小害羞的原因
带小孩出去玩,家长一般会随身带一些玩具,以防孩子看到别的小朋友有玩具玩而眼巴巴望着可怜。然而,就算是带了自己的玩具,孩子通常还是对别人的东西比较感兴趣。
有的小朋友会主动询问能否一起玩;有的小朋友会拿自己的玩具去跟别人交换着玩;有的小朋友会拉着父母的手,要求爸爸妈妈帮忙征得一起玩的许可。
这时我们就会听到大人之间评价自己的小孩:
"我们家孩子比较害羞,不好意思要别人的东西。"
"我们家孩子太胆小,怕生。"
"我们家孩子多聪明,知道动脑筋去跟别人交换。"
如果孩子不肯把玩具给别人玩,大人就会出面干预:
"你怎么不懂分享呢,不分享的小朋友不乖哦。"
如果孩子直接上手去抢别人的玩具,大人就会说:
"你怎么这么霸道呢,这样就没有小朋友跟你一起玩了。"
如果孩子被抢了玩具,哭着来跟大人告状,大人一边抱着孩子抹眼泪,一边笑着跟旁人打哈哈:
"我们家的就是好哭,眼泪不值钱,哈哈"
"害羞、胆小、不懂分享、霸道、好哭……"我们常常不去探究原因,不顾孩子的感受,就随意给孩子的行为贴上了标签。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后天环境的影响非常大。而在种种影响因素中,社会评价和心理暗示的作用非常的大。
教育心理学上有一个现象叫"翁格玛丽效应":
据说有个名叫"翁格玛丽"的女孩,本来长得很一般。
但是,她的家人和朋友,为了给她信心,从旁鼓励,每个人都对她说:"你真美。"
由此,女孩有了信心,每天照镜子的时候,都觉得自己很漂亮,也在心里对自己说:"其实,你很漂亮。"
后来,这个女孩因为自信的提升,渐渐地,她真的越来越漂亮。
这个效应的本质就是,孩子在心理上认可了某种心理暗示,就会不断地朝这个形象去靠拢,朝着这个标杆去努力。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成为他想成为的那个人。
给孩子贴标签,实际上就是对孩子进行角色塑造。他会按照你的设定去表演,演着演着就弄假成真了。
当我们评价自己的孩子"害羞、胆小"的时候,无疑并不能帮助他勇敢地向前跨一步,孩子反而更往家长背后缩,用他惊恐的小眼神偷看外面的世界。你给他贴的这个标签,就像僵尸脑门上的一道符,禁锢了他的脚步。
当我们埋怨自己的孩子"不懂分享"的时候,孩子可能有自己的想法还没来得及表述。他可能想叮嘱小朋友:"这玩具是我爸爸送给我的,你别把它弄坏了。"他可能想跟小朋友做个约定:"我借你玩10分钟,你再还给我好不好?"他有可能想先给小朋友展示自己的玩具该怎么玩……你给他贴的这个标签,就像被绑架者嘴上的黑色胶布,堵住了他想要表达的善意。
当我们笑话自己的孩子"爱哭"的时候,是否有过一个从焦急到心疼又急转为愤怒进而又觉得稀松平常的心路历程。你是否想过孩子为何遇事的第一反应就是张嘴干嚎,因为经验证明,哭是一个有效武器。哭就会引起大人的注意,哭就会得到她想要的救援,爱哭就爱哭呗。
当然了,偶一为之的玩笑话不算标签,毕竟谁说话也做不到滴水不漏。但是如果父母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不断将对孩子的评价重复强化,就会形成固有标签,甚至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一辈子。
撕下标签,就事论事。
孩子做得好,肯定他为此付出的努力,表扬他的具体进步;做得不好,帮他一起分析方法和态度的问题;不敢和其他孩子交流时,鼓励他迈出沟通交流的第一步,用具体的指导取代下定义、贴标签。如果孩子的性格确实有缺陷,多找找背后的原因,不断帮他总结、进步和成长,让他相信自己可以更好。
同学聚会,大家都带了孩子来,孩子年龄都差不多,没一会儿就在一起玩疯了。有一个同学是后来的,他跟他老婆都属于玩得开的,本以为他们的小孩也是很活泼开朗的。他老婆牵着孩子走进来,没有先打招呼,而来上来就说他们女儿很内向,小女孩很自然地抱着妈妈大腿,躲在了后面。
在后面的相处中,我发现小女孩其实并不内向,我跟她的互动都很顺畅,只是有一点:每次小朋友做游戏,她很想参与,可是她不敢主动去跟小朋友要求,每次都来寻求我的帮助:"阿姨,我不知道怎么跟他们玩。"
孩子要么安静一点,要么活泼一点,都是很正常的性格。有的家长往往会有草木皆兵的错觉,喜欢没毛病给自己的孩子找毛病,行为里不自觉地向孩子传达"不正常"的信息。久而久之,孩子认为自己就是不合群的,不知道如何融入,那就自动回避。
无条件接纳,有原则教养。我们应该接受孩子的不足,允许孩子出错,不放大、不强化孩子的"缺点"。
孩子是依靠周围人的评价来建立自己的自信心、自尊心和价值感的。
对于无关轻重的错误,父母稍微提点就好,不要过分关注,反反复复指责孩子,以免加深孩子对错误行为的印象,形成对孩子的负面暗示,让他"破罐子破摔",真的成为你口中的"坏孩子"。
我们都知道了负面标签的危害性,那正面标签是不是就有着积极促进的作用呢?不然。
比如"聪明",父母都喜欢聪明的孩子,喜欢自己夸或者听别人夸自己的孩子聪明。不仅夸了孩子,自己也倍儿自豪,遗传嘛。可是我们都听过一句话"聪明反被聪明误",有多少孩子就误在"聪明""神童"这样的标签上。
当你表扬一个孩子聪明时,其实是在扼杀他的成长型思维。他会自豪于自己的天赋,选择付出较小的努力,甚至慢慢放弃努力,不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在选择任务难度时,他们会更倾向于选择那些简单的、能够证明他们聪明的任务,而放弃向更难的目标发起挑战。
我们经常鼓励孩子勇敢一点,但是一旦你给孩子贴上了"勇敢"的标签,有时可能是变相鼓励他去冒险,而孩子对未知的世界或危险没有足够的认知能力,一旦失去了应用的恐惧,,后果有时是可怕的。
我们经常夸孩子"真乖",要求孩子"要乖一点",谁都想有个乖乖的天使宝宝。可是一旦你强化了孩子的乖巧懂事,很有可能无形中抹杀了他的自我,让他活在别人的期待与认可里,为了讨好他人而不敢表达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特别的存在,不要用"标签"固化了他们的成长。请给他们多一点时间,静待花开。
相关文章
- 孩子胆小、敏感,不愿尝试......是因为有一个过度紧张型的妈妈
- 孩子胆小不用怕,锻炼孩子勇气的正确打开方式在这里......
-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频繁的攻击行为?聪明的家长这样应对......
- 孩子咋就是白纸了?人家明明带着独特的配置......
- 孩子读不懂、读不透,说到底是记忆差!扎心脑科学揭开真相......
- 一到换季孩子皮肤又红又痒,想让宝宝少遭罪,这样做......
- 上了北大才知道,决定孩子一生的,是这个底层能力......
- 世界的坏,孩子早就感受到了......自信,都是这样“夸”出来的
- 人民网:别再给孩子起这些名字了!上学后麻烦就来了......
- 关注儿童饮水健康||你的孩子很需要,而他却不会说......
- 千万不要惹那些坚持婴儿游泳的孩子......
- 国际儿童日|如果这个世界孩子们说了算......
- 如何度过孩子“诅咒敏感期”,不是打不是骂,而是这四句话......
- 带孩子观察虫卵和蟑螂腿,他们还自学了做了标本......
- 当你的孩子问为什么要上学?可以这么回答......
- 当孩子说:妈妈,我要打死你......
- 撞头、摇头晃脑、吸手指......自闭症孩子出现这种行为怎么办?
- 新加坡“铁锅煮孩子”案情细节曝光,尸体已被藏了5年......
- 父母要求孩子:“做错事不准找借口”。轮到自己却变了......
- 能给孩子戴上“紧箍咒”,这帮家长都不是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