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坏,孩子早就感受到了......自信,都是这样“夸”出来的
正确认可孩子,能让让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走入正向的循环,获得健康的、持续向上的动力。
01
你小小的认可,
或许就是孩子的全世界
父母都非常爱自己的孩子,乐于帮孩子找问题,指出孩子哪里做得不好、有什么缺点——
这道题居然做错了,太粗心了吧每天起床这么晚,拖拖拉拉,以后怎么办要主动跟阿姨打招呼,你怎么这么没礼貌
很多家长很困惑,我也经常说:“孩子你真棒!”但是孩子并没有变得很棒。细细想来,这些“你真棒”大多数时候是不走心的。而那些“你太粗心了”、“我都讲这么多遍了,还听不懂吗?”既具体又戳心,像一根根刺一样,直奔孩子的心房。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对美国一所乡村小学18个班孩子进行过一场实验。他们先是煞有其事地对孩子们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但并没有真的计算分数和结果。而是随机挑选了一些学生,告诉校方这些孩子更有发展潜力,并叮嘱他们保密。
8个月后,经过测试发现,之前被随机判断为有潜力的学生,表现得性格更外向、更自信,求知欲也更强。这个后来被罗森塔尔命名为“权威性谎言”,他对校方来说是权威,而校方对学生来说是权威。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父母就是他们的第一个权威。父母的认可,将深刻地影响孩子的人生。
在心理学上,因为每个孩子潜意识里都是爱父母的,他们会把父母的评价,内化为对自己的评价。
在童年时期,因为对自身和外界的认识、理解都非常有限,所以我们不知道怎么去评价自己,只能求助于父母。如果父母肯定了我们,我们就能肯定自己,逐渐生长出自信;如果父母否定了我们,我们就会重头再来,改造自己;如果一直没有得到肯定,我们就会开始怀疑自己。
台湾著名作家三毛在《一生的战役》里曾经写过:“我一生最大的悲哀,并不是要赚得全世界,而是请您欣赏我。”这个您,就是她的父亲。
作家三毛
后来她的父亲看到了这篇文章,写道:“很感动,深为身边有这样的小草而骄傲。”
三毛泪流满面,回到:“等你这句话,我等了一生一世,直到今天你亲口说出来,才抹去了我在这个家庭永远抹不掉的自卑和心虚。”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孩子跟三毛一样,因为小时候得不到父母的认可,内心坍缩成一个洞,终身都在渴求着。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像三毛那样坚强,他们可能会迷茫、彷徨,最终被打上没自信、没出息的标签,实在是可惜。所以,千万不要低估认可的力量。
你一次正式地、认真地、具体地认可孩子,是什么时候?
02
这个世界的坏
他们早就感受到了
仔细回忆一下,在孩子刚学会走路、刚学会说话的时候,你是怎么样的状态?你的眼里肯定溢满了慈爱,反复地鼓励他、夸赞他、安抚他。
于是,孩子会不断努力尝试,因为他知道无论自己做得怎么样,妈妈都不会责怪他。
我们的文化语境里,谦虚、谨小慎微受人推崇、传唱了几千年,但这是过时的。当孩子稍微长大一点,爸爸妈妈们突然就开始害怕了,怕孩子骄傲大意,就把自己的认可藏了起来;怕孩子不懂人世险恶,于是主动地扮演险恶——给孩子压力,不断地告诫孩子竞争残酷、生活不易。
其实,孩子都不傻。学校不是天堂,老师不是天使,公交车司机也不会每天面带微笑。这个世界的坏,他们早就能感受到了。
我国著名教育家、“知心姐姐”卢勤曾经把每个孩子比喻成一颗鸡蛋:把鸡蛋打开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从外部施加压力,把鸡蛋破开;另一种是从内部给鸡蛋温暖,等小鸡出生,鸡蛋就打开了。从外面打开是食物,从里面打开才是生命。孩子也一样,他们更需要鼓励、接纳和认可,而不是太多的压力。
03
正确认可孩子
是个技术活
斯坦福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曾对纽约20所学校的400名学生,进行了为期10年的实验,结果令人深思。
首先,她让孩子们进行非常简单的拼图游戏。然后对A组孩子给予“你很聪明”的表扬,而对B组的孩子给予“你刚才一定很努力”的鼓励。
随着难度增大,A组跟B组的孩子开始有了截然不同的表现——
A组 被夸聪明的孩子
▼
更容易形成“固定型思维”:“你很聪明”背后传达的意思是——因为聪明,所以你成功了。为了保持聪明的评价,孩子会更倾向于保守行事,遇到困难时,更容易感到沮丧、怀疑自己。
B组 被夸努力的孩子
▼
更容易形成“发展型思维”:“你很努力”背后传达的意思是——因为努力,所以你成功了。没有不必要的压力, 孩子更有自信,更愿意尝试,不会轻易放弃。
卢勤老师说:“对孩子来说,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正确认可孩子,能让让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走入正向的循环,获得健康的、持续向上的动力。
—END—
相关文章
- 国际儿童日|如果这个世界孩子们说了算......
-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频繁的攻击行为?聪明的家长这样应对......
- 孩子咋就是白纸了?人家明明带着独特的配置......
- 孩子害羞、胆小......吗?是你贴的标签把孩子变成了那样的人
- 孩子胆小、敏感,不愿尝试......是因为有一个过度紧张型的妈妈
- 孩子胆小不用怕,锻炼孩子勇气的正确打开方式在这里......
- 孩子读不懂、读不透,说到底是记忆差!扎心脑科学揭开真相......
- 一到换季孩子皮肤又红又痒,想让宝宝少遭罪,这样做......
- 上了北大才知道,决定孩子一生的,是这个底层能力......
- 人民网:别再给孩子起这些名字了!上学后麻烦就来了......
- 关注儿童饮水健康||你的孩子很需要,而他却不会说......
- 千万不要惹那些坚持婴儿游泳的孩子......
- 如何度过孩子“诅咒敏感期”,不是打不是骂,而是这四句话......
- 带孩子观察虫卵和蟑螂腿,他们还自学了做了标本......
- 当你的孩子问为什么要上学?可以这么回答......
- 当孩子说:妈妈,我要打死你......
- 撞头、摇头晃脑、吸手指......自闭症孩子出现这种行为怎么办?
- 新加坡“铁锅煮孩子”案情细节曝光,尸体已被藏了5年......
- 父母要求孩子:“做错事不准找借口”。轮到自己却变了......
- 能给孩子戴上“紧箍咒”,这帮家长都不是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