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坚持不下去了!”家长该如何预防孩子出现“半途效应” 如果你坚持不下去了
最近,随着天气的逐渐变冷,孩子的起床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之前我家淘淘只要一叫他,自己就从床上蹦起来了,现在可好,叫几遍都叫不醒,本来早上时间就紧,他这样磨磨蹭蹭的,上学都迟到好几次了。于是我就想了很多办法来锻炼淘淘养成早起习惯,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因为孩子总是到中途就放弃了,只留下一句“妈妈,我坚持不下去了!”于是,针对这个问题,我去查阅了一些资料,通过这些资料,我学会了一个新词——半途效应。接下来我会分享给大家。
一、什么是“半途效应”?半途效应是指在激励过程中达到半途时,由于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导致的对于目标行为的一种负面影响。大量的事实表明,人的目标行为的中止期多发生在“半途”附近,在人的目标行为过程的中点附近是一个极其敏感和极其脆弱的活跃区域。
简单来说,“半途效应”就相当于我们常说的半途而废,孩子无法坚持下去,多半都是因为“半途效应”。关于“半途效应”,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战国时期,魏国有个人叫乐羊子,有次他在路上捡到一块金子,就美滋滋带回家给妻子看,妻子看了眼,然后温和地对他说:“我从前听人说‘壮士不饮盗泉之水;廉洁的人不食嗟来之食’。路上捡来的金子,怎么可以拿回家来呢?”乐羊子听了很感动,就把金子放了回去。
第二年,乐羊子外出求学,有一天突然回来了,妻子就问他:“你的学业这么快就完成了?”乐羊子道:“学业还没有完成,我太想你了,忍不住回来看你。”妻子拿起剪刀把自己织布机上的布剪成好几段。乐羊子连忙制止道:“这些布每一段都是你辛辛苦苦、夜以继日的劳动成果呀!怎么能说剪就剪?这不等于前功尽弃吗?”妻子道:“这不正跟你求学一个道理吗?学到一半回家,等同于放弃前面的努力想,相当于前面是在浪费时间!”乐羊子听后很受感动,就回去继续求学。若干年后,乐羊子完成学业,妻子高兴地迎接丈夫归来。
我们上面提到过,人的目标行为的中止期多发生在“半途”附近,乐羊子有一位好妻子,帮助他坚持下去。同样的道理,作为家长,我们就要教会孩子坚持下去。当然,想要帮助孩子坚持下去,我们首先要了解“半途效应”产生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二、孩子产生“半途效应”的原因有哪些?1、目标过大,让孩子感到“完成无望”
就拿我们家淘淘来说,为了帮助他戒掉赖床的毛病,我跟他承诺:如果你每天都能按时起床,自己穿衣、洗脸、刷牙、吃饭……到周末休息的时候,我就带你去看场电影或给你买喜欢的玩具。淘淘疯狂点头答应!第一周时,劲头可大了,每天都按时起床,完成自己的“任务”,我也遵守承诺,给他买了喜欢的玩具;到了第二周,淘淘有两天没按时起床,迟到了;第三周他就对我说“妈妈,我真坚持不下去了!”就又恢复了以往的“做派”!看完“半途效应”后,我就在想,是不是我当时给他的目标太大了?我也许应该把目标具体到每天,然后每天给孩子一些适当的奖励。这些奖励同样可以是非物质的!所以说,给孩子定目标不要过大,要切合实际。
2、孩子自身意志力薄弱
现在的家庭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一家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对于孩子,家长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孩子每天除了上学,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在学校是个学生,到家里就是王子和公主。这样的成长环境会造成孩子形成意志力薄弱、遇到事情就退缩等缺陷,这样的孩子就容易在事情做到一半时打退堂鼓。就比如有些孩子看到其他小朋友学习钢琴,吵着闹着也要学习,等到家长真的给孩子报了班,孩子学习没几节课,就不想过去了,因为他们意志力薄弱,认为这样的课程枯燥无味。他们只看到别人的风光无限,却没有看到别人的辛苦付出。这就是对孩子过度保护的坏处,也是孩子喜欢半途而废的原因。
3、孩子缺乏面对挫折的能力
有一类孩子与上面这种情况正好相反,他们拥有比较顽强的意志力,但到最后依旧不得不半途而废!这是为什么呢?根本原因就在于孩子缺少面对挫折的能力,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打个比方,同样的一道数学题,两个孩子都不会,第一个选择对着这道题不断钻研,另一个选择请教老师和同学,等到第一个孩子放弃这道题的时候,第二个孩子也已经掌握了解决类似难题的方法,甚至学会了举一反三。所以说,除了孩子的意志力培养,培养孩子面对挫折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了“半途效应”产生的原因,家长又该怎么做才能预防和避免孩子产生“半途效应”呢?
三、家长该如何预防孩子出现“半途效应”?1、给孩子确立合适的目标,并将“大目标”细化为一个个“小目标”
做任何事情之前,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确立目标,只有带着目标不断前进,我们才能不断接近成功。但是对于孩子来说,目标太大容易打击自信,让其半途而废;目标太小又太容易完成,导致其骄傲自满。该如何是好呢?建议家长先给孩子确立一个大目标,也就是方向性的目标,让孩子了解整体的方向,然后把大目标细化成一个个小目标,最后通过完成一个个小目标达到最终的“大目标”。
还以孩子赖床为例,家长的大目标就是孩子养成早起习惯,小目标就是孩子上学日能够每天早起,为此可以适当制定一些奖励,比如,孩子每天按时起床可以积5分,表现好可以适当加分,每周或每月达到一定的分值可以兑换一些奖励等等。这样孩子通过每天的努力,渐渐就会形成习惯,养成早期的好习惯。
2、由兴趣入手,激发孩子的正确动机,培养其意志力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培养孩子的学习动机,从而达到培养其意志力的目的。就比如孩子上兴趣班这件事,如果家长单纯根据自己的判断,把孩子送往兴趣班,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孩子学到一半就不想学了,半途而废;而家长如果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见,给孩子讲解各个兴趣班的优缺点,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在孩子想要放弃时,家长就可以对孩子说:“这个兴趣班是你自己选的,对于自己的兴趣一定要坚持下去,学习的过程必然是辛苦的,但只有吃了这些苦,你以后才可以在更多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艺!别的小朋友都会羡慕你的哦!”这样的做法不但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更能锻炼其意志力,两全其美哦!
3、让孩子学会“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做事方法
孩子终究是孩子,他们心智发育不够成熟,遇到问题就容易钻牛角尖。比如遇到一道难题,孩子可能会盯着这一道题,解不出来就不往下进行。因此,家长要教会孩子“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做事方法,这种做事方法最好从小培养。有些人可能会问:“这不是教孩子逃避难题吗?”不!你错了!这叫做“迂回战术”!这道题现在不会,就暂且搁下,先做后面简单的题,拿到后面的分数再来解决这道题,也许答案就在后面呢?相信大家高考时,数学老师都是这样教的大家的!从小教会孩子这种做事方法,也是在为孩子的以后做铺垫,让孩子明白遇到挫折不要退缩,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千万种,不要只是局限在一个“死胡同”!
成功并不容易,但放弃却很容易。孩子正处于学习阶段,身为家长,我们更加应该为孩子树立榜样,培养孩子的意志力、面对挫折的能力,最终引导孩子走向成功。
相关文章
- 孩子上小学就化妆,妈妈到底是应该管还是不管?家长别太较真
- 孩子个性不稳定,经常随机切换,家长要利用好“暗示效应”
- 孩子从没输过,家长很骄傲?睿智妈妈却知道怎么教育孩子面对输
- 孩子偏科未必是坏事,关于新木桶效应,很多家长可能都没重视
- 孩子做事情半途而废?家长可在生活中用四招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 孩子做错事,家长对孩子骂“你怎么这么笨”,警惕“贴标签效应”
- 孩子听不进去话,家长巧妙运用“肥皂水效应”,让孩子更易接受
- 孩子哭妈妈就心软?各位家长别那样做,这几个道理要早明白
- 孩子对妈妈有太多的依赖,作为家长特别是父亲应该怎么办?
- 孩子对家长本能跟随,不是单纯的模仿行为,而是毛毛虫效应的体现
- 孩子总和家长对着干,是陷入“海格力斯效应”,退一步能海阔天空
- 孩子总易自卑?家长要善利用“镜中我效应”,让孩子认识真自我
- 孩子沉迷手机,这位妈妈定的14条手机使用家规,值得所有家长借鉴
- 孩子淘气不听话?家长要善用“暗示效应”,3招帮你轻松带娃
- 孩子胆小、不自信?家长先了解“罗森塔尔效应”,培养孩子自信心
- 孩子被外人批评冤枉,家长该怎么做?看这位高智商妈妈如何应对
- 孩子阅读速度慢效率低?妈妈尝试了这种方法,许多家长纷纷效仿
- 家长总拿孩子跟别人家孩子比,孩子怼:你也不是别人家的妈妈
- 家长的反馈很重要,利用“镜中我效应”,给孩子正确的期待
- 2岁女儿走丢,父亲看热闹发现:预防孩子走失,家长需做到这5点